明朝扶持他牵制和削弱女真诸部和蒙古,反遭其反噬出山林君临天下

由于努尔哈赤势弱的时候,一直对明朝采取比较恭顺的策略,所以明政府很想利用这支新兴的势力来牵制和削弱海西女真诸部和附近的蒙古部落,不仅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反而对他进行安抚和扶持,每年赐给白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作为对其父祖被误杀的补偿。

明朝扶持他牵制和削弱女真诸部和蒙古,反遭其反噬出山林君临天下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的20多年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各部后,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这种趋势的发展,就是统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和新的地方性民族政权的建立。

早在统一事业初具规模之时,努尔哈赤就于1587年在距其祖居地赫图阿拉五里处的费阿拉(旧老城)修筑城垣、盖造宫室衙署,营建新的统治中心。这里曾经是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和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的居住之处,即建州女真的首领之城,明朝称之为“建州老营”。成化年间明军攻剿建州时,将其城寨焚烧一空,斩杀当地女真人数百,使这里变成一片废墟。

明朝扶持他牵制和削弱女真诸部和蒙古,反遭其反噬出山林君临天下

努尔哈赤重建这处“老营”,用意十分明确,就是要再次树立起以自己为最高首领的建州女真政治中心。所以迁居之后努尔哈赤便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制度,在部众的拥戴下称“贝勒”(汉语“王”、“部长”之意),即为加强对属下的统治,也借此招徕更多的女真人聚集于自己靡下,这也可以视为他所建立的女真政权的草创时期。

由于努尔哈赤一直对明朝采取比较恭顺的策略,所以明政府很想利用这支新兴的势力来牵制和削弱海西女真诸部和附近的蒙古部落,不仅没有进行实质性的限制,反而对他进行安抚和扶持,每年赐给白银八百两、蟒缎十五匹,作为对其父祖被误杀的补偿。在努尔哈赤迁居费阿拉之后,还应其请求在原有抚顺关的基础上,又开设清河(今本溪清河城)、叆阳(今本溪县碱厂南)、宽奠(宽甸)三处马市,扩大与建州女真的贸易往来。

不仅如此,1583年以后的10年间,努尔哈赤先后被明朝授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和都督佥事,1595年又因“保塞有功”晋封他为“龙虎将军”(武二品衔),并允许他几次到北京入贡。所有这些都在客观上为努尔哈赤统一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1596年,努尔哈赤已自称“女真国建州卫管辖夷人之主”,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兼并和招抚建州以外的其他女真部落,使自己成为女真人的“国主”。

明朝扶持他牵制和削弱女真诸部和蒙古,反遭其反噬出山林君临天下

当时与建州女真相邻的是“息伦四部”,也称为“海西女真”。其中哈达部位于建州之北,即今辽宁铁岭、开原、西丰一带。嘉靖至万历初年,其首领王忠、王台(万汗)是海西、建州女真部落中最具实力的大酋长。叶赫部位于哈达之北,统治中心在今吉林省梨树县境内的叶赫山城。辉发部在哈达之东,统治中心在今吉林省辉南县。乌拉部在辉发之东,统治中心在今吉林市一带。努尔哈赤兴起之时,海西四部或因内乱或因受到明朝打击,势力都不很强盛。

1593年九月,四部共同约集周边各部组成“九部联军”进攻建州,在古勒山(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附近)被努尔哈赤率兵杀得大败而回。此后,努尔哈赤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从1599年至1613年陆续灭掉哈达、辉发、乌拉三部,将其部众置于自己的统率之下,只有叶赫因受明朝庇护苟延残喘到1619年,萨尔浒战役后也被一举吞并。

明朝扶持他牵制和削弱女真诸部和蒙古,反遭其反噬出山林君临天下

明末女真的另一个部分,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建州、海西,尚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因而被统称为“野人女真”。他们居住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地区,包括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等几个部分。由于距建州较远,中间且有海西各部阻隔,努尔哈赤起初对他们的政策是以招抚为主,在征服海西女真乌拉部后,便长驱直入,对东海女真窝集、虎尔哈、瓦尔喀三部征抚并用,将其大量人口收归自己的统辖之下。

1615年,努尔哈赤已经是管辖建州女真全部、海西女真大部和野人女真一部分,拥有数万臣民的女真贝勒。他创立了八旗制度,将部众编入这种军事、行政、生产诸项职能合一的组织当中,并设立各级官员分别统领,又设五大臣和十名扎尔固齐(断事官),负责综理国政和审断案件,建立新政权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于是,次年正月初一日,在赫图阿拉城内,努尔哈赤正式登基称“汗王”,建国号为“大金”,年号为“天命”,开始了一个新兴政权的纪元。

明朝扶持他牵制和削弱女真诸部和蒙古,反遭其反噬出山林君临天下

历史上把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国”称为“后金”,因为在此前五百多年的公元1115年,辽国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曾经建立过一个“大金国”,并很快灭掉了辽国和北宋,统治中国北方一个多世纪,1234年被蒙古所灭。努尔哈赤重新竖起这面旗帜,就是想以历史上本民族曾经建立过的“大金国”继承者自居,借以号召更多的女真人重建自己的强盛国家。

后金建国之初,并未公开与明朝宣战,只是一面继续征抚黑龙江流域的野人女真以扩充实力,一面积极备战准备应付明朝的武力进攻。1619年3月,在以今抚顺大伙房水库淹没区一带为主战场的萨尔浒大战中,八旗军队在努尔哈赤指挥下一举击败进剿的20多万明朝大军,随即挥师灭掉叶赫。此时后金与明朝在辽东地区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明朝扶持他牵制和削弱女真诸部和蒙古,反遭其反噬出山林君临天下

萨尔浒战败后,被中原地区农民起义闹得焦头烂额的明朝政府,再也无力重新组织足够的军事力量去剿灭这新生的女真族政权,在辽东地区只是处于被动防守的地位;而后金则在大获全胜后信心倍增,虎视耽耽地向明辽东汉人居住区步步进逼,终于在1621年3月挥师长驱直入,数日之内攻陷和招降辽阳、沈阳等七十余座大小城寨,随即将都城迁至辽阳,1625年再迁至沈阳。

这样,原本在辽东山林中的女真人,由于统一后的迅速崛起,走出了他们的传统居住地,把统治中心迁移到汉族居住区内,成为以今辽宁省的辽河以东为主要统治区域,并向东、向北延伸至朝鲜边境和黑龙江流域的地方性政权。

1626年8月努尔哈赤去世后,由其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仍沿用“大金”国号,只是把年号改为“天聪”。10年后,皇太极在本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已有较大进步的基础上,把按女真族旧社会形态建立的“汗国”改为吸收中原王朝封建典制的“帝国”,改国名为“大清”,年号为“崇德”,在沈阳举行了隆重的登基称帝仪式。

明朝扶持他牵制和削弱女真诸部和蒙古,反遭其反噬出山林君临天下

又过了8年,即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后的第一年(顺治元年),清军入关,随后将国都迁往北京,取代明朝,由东北地区的地方政权变为君临全国的统一封建王朝。后来的人们叙述历史时,往往把清入关前在辽宁的这段历史—即从后金建国到顺治入关,称为“清前史”或“先清史”,因为这个时期中原还是明朝的纪元,而清作为一代王朝,则从其入主中原的1644年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