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统治效率的制胜法宝:官僚制,是如何产生的?

本期更文,咱们来聊聊“官僚制”。

1. 首先看字面意思:“官”和“僚”都是同一种意思,“官吏”。“官僚”是个同义连用词。

2. 官僚制的最初建立不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而是在战国时期。大伙都知道,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王朝,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到公元前256年,秦国吞并周王室,历时将近800年。

周朝又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过后是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不少人网友会觉得,战国时期就是东周后期。其实不然,因为东周灭亡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56年(秦国吞并周王室),然而此时秦还没有一统六国,战国要到36年之后(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才真正意义上结束。

提高统治效率的制胜法宝:官僚制,是如何产生的?

3. What is “官僚制”?

官僚制是从宗法分封制转变而来的,处理行政事务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

●由君主任命

●领取俸禄

●可随时罢免

的国家官吏,这么一种政治制度,一直从战国时期沿用至今。

提高统治效率的制胜法宝:官僚制,是如何产生的?

4. 宗法分封制向官僚制的转变,why?

宗法制和分封制其实是互为表里的,由于篇幅原因,以后有机会咱再展开讨论。这里只挑最简明扼要的讲: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如何体现的呢?

天子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余子分封为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君位,余子分封为卿大夫,你看,分封制用宗法制也能讲得通。

这样分封的后果就是,这些余子会互相争斗,这个“嫡长子”也就是所谓的中央,就形同虚设了。

在战国时期,由于各国之间战火纷飞

提高统治效率的制胜法宝:官僚制,是如何产生的?


强烈需要中央集权来提高行政效率,因此,战国时期的各国都演变成了这么一种官僚制度,实行君主集权,提高统治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