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击鼓骂曹操:权势不可亵渎,意见没有领袖

一、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文人。

任你权倾天下、富贵满堂,只要是不符合他们心中的正统道义,他们就会战斗到底,哪怕刀斧加身也不改初衷。

胆子最大、性情最真的,当属三国祢衡。

祢衡从小就是优秀学生,文采和口才都很厉害,一支笔能写文章怼天下,一张嘴能雄辩揭露真相。

建安初年,他完成学业之后来到首都许昌找工作,怀着才学报国的梦想,希望为风起云涌的大汉江山尽绵薄之力。

那时很多人都来许昌找工作,难免会在人才市场碰碰面聊聊天。一来二去,祢衡对时事的犀利评论引起大家的注意。

于是,大家对某件事有看法,都想听听祢衡的意见。

他的嘴皮子太溜了,别人刚刚说出事情,他就一针见血的看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犀利的一塌糊涂。

在吃瓜群众的眼中,祢衡只不过是说出了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他是个英雄。

他的粉丝在观众的掌声中暴涨,成为许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祢衡击鼓骂曹操:权势不可亵渎,意见没有领袖


二、

在那个年代,汉家朝廷的秩序有点乱。

曹操打着“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旗号,干的却是权臣欺主的勾当。在曹操看来,有兵有将有权才能平定四方,重建太平。

但在很多人看来,他藐视皇帝、不遵守朝廷规矩,就是在破坏游戏规则。

没兵可以招,没将可以选,如果朝廷规矩坏了,那才是真的完了。

说好的“依法治国”,凭什么你曹孟德就可以不遵守?

如果有权就可以任性妄为,那世道就真的坏了,可怎么得了?

维护朝廷秩序的只有一小部分人,在史书中,他们往往扮演了不光彩的形象。是的,他们没权没钱,只有手中的笔杆子和头上的嘴皮子。

用手中的文章和犀利的辩论,维护着脆弱的社会生态。

有人说:“他们只是为了搏出位,为自己谋一些利益。”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靠出卖文字的人,阿谀奉承无耻跪舔以求得飞黄腾达,而曹操也需要这样的人为自己装点粉饰。

但有的人不是,他们是真的希望为心中的信仰和坚持,尽一分力。他们知道大家心中的愿望,并挺身而出为大众代言,为大众说话。

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意见领袖。”


祢衡击鼓骂曹操:权势不可亵渎,意见没有领袖


三、

孔融是朝廷的意见领袖,他的领导是汉献帝。

与其说他追随的是傀儡皇帝,不如说他追随的是皇帝代表的道统和秩序。

在大部分人都去追名逐利的时候,投入曹操的麾下,就成为最正确的选择。

皇帝?那是什么玩意?又不能换钱花。孔融能找到的同志,也只有祢衡这类敢说话、真性情的文人了。

祢衡的名气实在太大了,任谁都不能忽略。还没等汉献帝召见,曹操就忍不住了,想请他来喝茶。

如果祢衡能去喝喝茶、套套近乎,再写几篇肉麻的吹捧文章,为曹操“盖世英雄”的光环添砖加瓦,那必定会有光明的前程等着他。

花花轿子众人抬,谁不抢着抬谁就是傻冒。

祢衡偏偏不愿意去做权势的鼓吹手,他要做的是战斗。

曹操一连发了几封请柬,都被祢衡甩进垃圾桶里。曹操生气了:“你丫什么意思,老子不要脸的?啊?”

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也为了给不尊重自己的人一个下马威,祢衡被任命为一名鼓手,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羞辱。

他想用这种方式,让敢说真话的文人屈服在权势的淫威之下。


祢衡击鼓骂曹操:权势不可亵渎,意见没有领袖


第二天,曹操在府中大宴群臣。

三杯酒下肚,他就让鼓乐队进入大堂,为在座的宾客们击鼓为乐。

一个又一个的鼓手上前击打出美妙的音乐,宴会的气氛进入高潮。轮到祢衡上场后,却被曹操身边的工作人员给训斥了:

“你这厮,为什么不换工作服就来?快去换衣服。”

祢衡抬头看了一眼曹操,然后默默的把衣服脱掉,就这么赤身裸体的演奏了一首《渔阳》。

节奏悲壮感人,让在座的宾客都为之击节赞叹。

你不就是想羞辱我吗,好,我宁愿自己丢脸,也绝不如你所愿。

如果说裸体击鼓是无声的对抗,那么他跑到曹操的府门口去大骂,就是彻底撕破脸了。祢衡穿着普通的衣服,手持三尺木棍,大大咧咧的坐在曹操府门口数落他:

“你牛逼哄哄什么,不守规矩的乱臣贼子。”

“假借朝廷的名义,尽干自己的勾当。”

“你有什么资格欺负皇帝,破坏职场秩序?”

他骂人都骂的那么犀利,直指曹操的痛点。

曹操的本意是想侮辱祢衡,结果却被祢衡骂出了千古笑柄。

但世界上只允许有一个领袖,就是曹操。

他统领着土地、军队、钱财,还要让自己的权威占据人们的内心,他绝不允许人们表面上为自己唱赞歌,心中却在崇拜着自己的反对者。

权势不可以被亵渎,意见也不能有领袖。


祢衡击鼓骂曹操:权势不可亵渎,意见没有领袖


四、

在击鼓骂曹后,祢衡遭到特殊待遇。

不抓也不杀,而是被送到刘表那里,能不能活就看自己的运气了。而边让、孔融等等,都没逃过曹操的大刀。

一个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只因为不合作就被统统杀掉。

这也是文人的悲哀,坚守的道义永远斗不过粗暴的权势。

曹操安抚流民、征战天下,在乱世中撑起一片太平景象,他是一个英雄。

祢衡、孔融针砭时弊、指点江山,追随者汉家的道统,付出生命的代价都在所不惜,他们也是英雄。

世上最难调和的就是这种关系,英雄与英雄的互不相让,最终结果只能是一方打倒另一方为止。

没有温情,只有血淋淋。

在曹操的心里,权势与文人最理想的关系就是夫妻:

一个赚钱养家,一个讨好撒娇。

一个负责在外装逼,一个负责烧火做饭。

酒饱饭足后打个饱嗝,显示家庭关系和谐,一片太平气象。至于心中的小埋怨,忍着憋着,永远都不许说出来。

家丑怎可外扬?


祢衡击鼓骂曹操:权势不可亵渎,意见没有领袖


五、

祢衡的性格有缺陷,是文人的通病。

清高,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

张狂,说陈群是杀猪的,骂荀彧长的丑;

还说话不过脑子,有时候满嘴跑火车,事后又跟人道歉。

但在千篇一律的赞歌声中,需要有人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意见。即便他的话有点幼稚、有点愤青,但这绝不是曹操杀人封口的理由。

曹操即便不同意他的意见,也必须誓死捍卫他说话的权利。

沉默不是爱护,批评才是。

如果人生能够重来的话,祢衡还是会去骂曹。在雄伟的曹府门口,这个落魄的青年文人一定想到了父亲:

“记住三个字,不能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