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企業稅到范冰冰的稅,我們把這筆「亂帳「梳理清楚了(下)

導讀

提高個稅起徵點,讓企業稅負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並將影響為數眾多的企業的發展軌跡和就業;崔永元與馮小剛的“恩怨”掀開了娛樂圈影視明星們偷稅逃稅的冰山一角。本公眾號將推出系列稅收相關文章,梳理中國稅收體系,預判未來稅改空間和方向。

關於個人所得稅

01

縱向:歷史演進

個人所得稅儘管目前在整個稅收中的佔比不高(年均6.7%),卻是稅改後收入增長最強勁的稅種之一。

  • 1980年:開徵個稅,起徵點800元。由於當時普通中國人的月工資只有60餘元,因此,主要納稅對象是外國駐華工作人員。
  • 1990年代:800元起徵點持續了二十多年。進入90年代中國人繳納個稅的比例開始大幅提高,1994年個人所得稅收入達到73億元。
  • 2001年:個人所得稅收入已經將近1000億元。
  • 2006年:個稅起徵點調整到1600元,當時國內職工平均月工資是1530元,兩者相差無幾。
  • 2008年:個稅起徵點調到2000元,但是國內職工平均月工資也已經是2078元,兩者仍然相差無幾。
  • 2011年:起徵點調整到3500元,而平均工資是3538元,兩者還是基本相當。
  • 2018年:個稅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每年6萬元)。

根據澎湃的數據,進入2000年以來,除了2011年提升起徵點導致個稅總量下降之外,我國個人所得稅總額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2005年進入2000億的量級、2010年接近5000億量級,而2016年突破10000億量級。近十六年來,個人所得稅總額年均增長率為19.09%,近四年來也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率。

從居民稅收負擔角度來看,大體經歷三個階段:

  • 2000年至2011年起徵點提升之前,個稅總額在城鎮居民工資收入中的比重持續上升,從6%一直提升到10%,居民稅收負擔處於提升態勢。
  • 2011年稅收起徵點改變之後,稅收負擔明顯下降,在接下來3年下降了30%。
  • 2013年開始,城鎮居民的稅收負擔又呈現持續小幅增長的趨勢。

提高起徵點,交納個人所得稅的人群將會減少:2005年個稅調整後,當年徵稅人群減少到26%;2011年,納稅人群降低到7.7%。

那麼,2018年提高起徵點後,交稅群體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6年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前三位是上海、北京和西藏,上述三個地方就業人員扣除五險一金實際到手的月工資都超過了7000元,後三位是山西、黑龍江、河南。

按照5000的起徵點徵稅,只有北京、上海、天津、浙江、西藏的平均工資達到徵稅標準,剩餘26個省級行政區的平均工資在5000元以下。

02

橫向:其他國家的個稅

  • 英國:個人所得稅收入佔總稅收比重保持在30%以上,在最近19個財政年度中,佔比平均達到了32.91%
  • 美國:根據OECD數據庫,2017年美國個人所得稅佔聯邦財政收入的47.9%,遠高於OECD國家個稅佔財政收入比例的平均值24%。美國聯邦個人所得稅是聯邦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 日本:按照日本財務省的測算,2017年,在日本工資稅的納稅人群約4950萬人,佔日本總人口的39%。納稅人中有58%是最低的5%稅率檔。95%的納稅人的稅率均在20%以下。適用最高稅率的人僅為0.2%左右。
  • 在日本的整體稅制結構中,個人所得稅佔有重要位置。根據日本財務省數據,2017年佔財政預算的比重為31.7%,是所有稅種中最高的。第二大稅種為消費稅,佔比為30.3%,其他稅種合計佔38.0%。
  • 韓國:在其六大類稅種中,所得稅佔比最高,2016年權重為31.23%,其中個稅佔比重17.58%,公司稅(企業所得稅)佔比13.65%,個稅佔比高於公司稅。2016年,韓國個稅佔總稅收比重17.6%,顯著高於中國的7.74%;韓國個稅佔GDP比重為4.62%,而中國僅佔1.36%。
  • 德國:個人所得稅在德國全部稅收中佔比接近27%,已超過1/4。
  • 俄羅斯:俄羅斯個人所得稅實施單一稅制,納稅人分為居民和非居民兩類。居民個稅實施13%的單一稅率,非居民個稅實行30%稅率。

從上述數據來看,中國個人所得稅在整個稅收體系中佔比較小。換言之,個人還不是稅收體系中的主體。

另外,還存在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即從稅制來看,中國對高收入群體徵稅的稅率相對較高。

中國採取分類(項)稅制模式,各類所得的適用稅率也有所不同,有的實行累進稅率,有的實行比例稅率,最高稅率分別為45%(工資、薪金所得)、40%(勞務報酬所得)、35%(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等)和20%(利息、股息等所得),因而稅率形式較為複雜,稅負差別較大。

而世界各國大多實行的是綜合稅制,稅率有高有低,德國(48.5%)、荷蘭(53%)、澳大利亞(47%)、韓國和日本(50%)等國家稅率較高,均超過45%;美國(33%)、英國、匈牙利、埃及、墨西哥(均為40%)、泰國(37%)、印尼、阿根廷(35%)最高稅率多在35%至40%之間,個別國家或地區的稅率在30%以下。

從上述對比不難看出,我國個人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在世界各國中處於中等略高的水平。

那麼,作為世界上高收入群體爆發式增長的經濟體,中國個稅徵收體系中,高收入群體是否貢獻了中國個稅的大頭呢?

後文將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到底有多少人交個稅。

03

到底有多少人交個稅?

關於到底有多少人交個稅,多年來似乎是一筆糊塗賬。

2011年個稅免徵額由2000元調至3500元后,時任財政部稅政司副司長王建凡曾在發佈會上表示,個稅納稅人數由約8400萬人減至約2400萬人。由此“個稅納稅人數2400萬人”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2015年,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在接受京華時報專訪時也標示,現在交個稅的人很少,只有2800萬人,佔整個人口總數不到2%。

時至今日,個稅起徵點再次上調,7年過去了,媒體上仍流傳著目前繳納個稅的人數只有3000萬人左右這樣的數據。

如果只有3000萬人左右交稅,就出現了一個矛盾的局面:從不同統計口徑來看,中國中產階層人數已經超過1億,雖然究竟是1億還是2億存在爭議,但擁有超過1億的中產階層,如果只有3000來萬人交個稅,著實匪夷所思。

事實上,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根據個人收入分佈推算,2017年,中國交個稅的人數約為1.53億人,並不是社會上廣為流傳的3000萬人。

今年8月31日,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回答關於個稅起徵點的問題時曾表示,“僅以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每月5000元這一項因素來測算,修法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的比例將由現在的44%降至15%。”

按照這個比例可以推算出交稅人口數量。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5月21日發佈的《2017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7年末,中國城鎮就業人員為4.2462億人,按照程麗華給出的比例計算,目前,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數約為1.87億人,個稅改革後,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數約為6400萬人,將減少約1.23億人。

04

誰是個稅的主力軍?

根據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劉桓的數據,中國的個人所得稅收入中,大概超過60%以上是來自工薪階層。

而在中國目前全部的居民收入當中,來自於工薪階層部分的收入,大概佔全部比重不到40%,這不到40%的收入,卻承擔著60%以上的稅收。換句話說,個稅的重負是落在普通百姓身上的,工薪階層的個稅負擔反而比富豪階層要重。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稅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閆坤在《關於個人所得稅若干熱點問題的思考與建議》一文中引述的有關統計也表明,近年來工薪收入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佔比在65%左右。

網易財經調查也顯示,超過六成個稅來自工薪階層,他們是僅佔工薪族總數8.4%、月薪8000-38500的群體;月薪超過38500的群體,對個稅總體貢獻率不到17%;北京、上海、廣東的工薪族佔了8.4%的三分之一,他們多數是漂泊的打工族;至少39個大中城市的月基本生活費超出了3500元,這些城市的工薪族在超標納稅。

此外,經濟學家馬光遠也曾說,我國的稅制下,佔有社會財富近一半以上的富人上繳的個人所得稅卻不到個稅總收入的10%,60%的個稅是由苦哈哈的工薪階層貢獻的。從而形成了以窮人為主要納稅主體的奇葩的稅收結構。

中國工薪階層是納稅主體的狀況與美國形成強烈反差。

根據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數據,美國社會2006年有1.38億納稅人,約佔美國人口的46%左右。在這些納稅人中,少數富有人士所繳納的稅費佔政府收入的絕大部分。具體而言,這些納稅人中最為富有的人士13.8萬人,其比例佔全部納稅人的0.1%,所繳納的稅費佔聯邦政府個人所得稅全部收入的17.4%;比例僅為納稅人口1%的頂級富人,也就是138萬最富有的納稅人,所繳納的稅費佔聯邦政府個人所得稅全部收入的36.9%;比例為5%的富有人士,也就是690萬富有的納稅人,所繳納的稅費佔聯邦政府個人所得稅收入的57.1%;而佔全部納稅人50%的底層納稅人,也就是大約6900萬納稅人,所繳納的稅費為聯邦個人所得稅收入的3.3%。

就所繳納的稅費佔個人收入的比重來看,也可以看出美國富人所承擔的納稅責任遠遠高於底層納稅人—美國財政部的統計數據表明:佔納稅人僅為0.1%的頂級富人,所繳納的稅費佔其總收入的9.1%;佔納稅人1%的超級富豪所繳納的稅費,佔其總收入的19%;佔納稅人5%的富人所繳納的稅費佔他們總收入的33.4%;而最底層的50%的納稅人所繳稅費則僅僅佔其收入的13.4%。

中國工薪階層繳稅多的狀況已經和個稅調節收入分配,原則上讓富人多交稅,窮人少交稅,絕對低收入者不納稅相背離。那麼,為什麼賺得多的富人反而比賺的少的工薪階層繳稅少?

主要原因就在於,工薪階層收入單一、主要靠工資,且在工資發放前就被強制扣稅;而富人收入來源則更多樣,可以利用各種稅制漏洞避稅、逃稅、漏稅。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收入超過每月83500萬元,那麼超過83500元的收入的邊際稅率就是45%。但如果同樣的收入是來自股東的分紅,比如說股息紅利,只納20%的個人所得稅,它不累進。因此,假如掙工資掙好幾百萬元,邊際稅率是45%;但如果拿股息好幾百萬元,稅率是20%,等於低了一半多。

事實上,富人避稅的手段花樣很多,比如,崔永元爆料的陰陽合同,就是明星們慣用的避稅手段。此外,諸如一元年薪,也可以逃避個人所得稅,而個人所有開銷都走公司賬。這樣,這些富人們一方面可以大手大腳高消費,以公司名義租住高檔公寓,開豪車、泡夜總會等,另一方面卻一分錢個稅不用交。

不可否認,世界範圍內富人普遍存在合法避稅,但中國富人偷稅、逃稅顯然已經超出一般的合法避稅範疇。就拿范冰冰來說,其年收入與正在打NBA總決賽的勇士隊球星庫裡的薪水基本相當,庫裡的年薪約3500萬美元,是全NBA工資最高的球員,按照6.4的匯率約為2.24億元,比范冰冰少2000萬元。扣掉所有的稅之後庫裡最後能拿到1526萬美元,換成人民幣剛好是1億元左右。NBA薪水最高的球星,一年稅後工資也才1個億,但到中國的娛樂圈只能勉強排進前20。

而這僅僅是揭開了中國部分富人逃稅的冰山一角。顯然,這樣的狀況不僅傷害國家二次分配的效率,而且長此以往,勢必激化社會的強烈不滿情緒。

那麼,中國未來稅收體制將如何演變?敬請關注後續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