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军医不会打仗?此人救治完伤员,手持双枪打鬼子!

众所周知,在革命战争年代,医护人员(包括军医、医护兵、卫生队员等)也是部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人们印象中,医护人员上前线时一般都不配发枪支弹药,也很少直接参加战斗。但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不仅在战场上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的责任,还需要拿起枪直接打击敌人。

抗日战争期间,有一位名叫周苏民的军医就曾经在一次战斗中,救治完伤员后,手持双枪抗击日本鬼子,被传为佳话。

周苏民1925年8月出生于江苏溧阳,1939年7月参加革命,一年后进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军医处卫训班学习,结业后成为一名军医,后来在中共如皋县委警卫团担任卫生队长。

1944年6月下旬,中共如皋县委准备在如中太平庄,召开一次扩大会议,县委警卫团的3个主力连将附近的几个区警卫连也集中起来,一方面警戒保卫县委的会议,同时也打算利用一周的时间整训一下部队。

不料他们刚住下来,哨兵就发现不远处有一股日军正气势汹汹地扑了过来。后来才知道,来犯之敌是日军加藤中队100多名鬼子,还有伪军26师约500余人,他们在凌晨发动突然袭击,妄图消灭如皋县警卫团。


谁说军医不会打仗?此人救治完伤员,手持双枪打鬼子!


此时天色已微明,听到哨位上传来的枪声响后,警卫团指战员迅速起床捆好了背包,向太平庄南面跑步集合,进入战斗状态。周苏民作为警卫团的卫生队长,也带着医药箱加入了队列中,准备随时救治受伤的官兵。

敌人是从东北方向的栟茶镇来的,警卫团团长罗桂华立即下令:迅速散开组成散兵线抵抗,边打边向南撤。当他们撤出太平庄一里路左右时,天已大亮。7连一位班长被打断了手臂肋骨,周苏民立即为他包扎好,令战士护送他向后撤,他的步枪由周苏民拿着。

此时警备团特务连一个班的几名战士,占领了阵地右侧的房屋,在房顶上向进攻的敌人射击。

北面几十米外,有一班鬼子,发现了周苏民的身影,便狂叫着向他追来。周苏民作为军医,也参加过军事训练,此时虽有些紧张,但并没有被吓倒,而是镇定地拿起步枪连打3枪。鬼子听到枪声,低头弯下腰去躲避子弹。此时周苏民迅速跑步后撤,追上罗桂华团长。

忽然一阵子弹射来,罗桂华的警卫员鲍建功手臂负伤,周苏民为他包扎好伤口,并把他的驳壳枪也拿在手里。紧接着,周苏民一手拿长枪,另一手拿短枪,仍掩护桂华南撤。原在屋顶上的几个战士来不及撤退已被敌人捉住。


谁说军医不会打仗?此人救治完伤员,手持双枪打鬼子!


此后,向南追击警卫团的敌人逐渐少了很多,而太平庄西面的枪声大作。罗桂华等人以为几个区警卫连向西撤退中可能被强大优势的敌人包围攻击,都很担心西面的情况,因而他们又打回北面去,去原地察看情况。

此时枪声又稀疏下来,激烈的战斗接近尾声,警卫团在罗桂华指挥下只有20人。他们忽然看到迎来逃来一个鬼子,身背六〇炮一门、轻机关枪一挺、步枪一支共3件武器,向警卫团打来一枪,三班长刘应治当即还他一枪,击毙了这个鬼子,缴获了3件武器。原来鬼子向他们射的一枪是最后一颗一子弹。

罗桂华、周苏民等人在前进途中,见到新四军1师3旅7团3营营长许振林。他告诉众人,敌人向西追击区警卫连时,遭遇到7团主力,迅速将敌人包围迂回,拼了几次刺刀把敌人歼灭了。

在一条河沟里,躺着七八具敌人的尸体,一家被烧毁的茅草屋旁躺着七八具烧焦了的敌人尸体,新四军7团也伤亡近200人,吴景安副营长及另一位连长牺牲。

新四军7团是前一天由师部赶来,刚刚整训过,士气高昂,原计划来四分区打掘港镇、拔除一个据点的,现在都在野战中白天遭遇战打了一个大胜仗,歼灭了100多名鬼子、数百名伪军,其中被活捉的鬼子就有7名,有的鬼子是被民兵包围最后被打死。


谁说军医不会打仗?此人救治完伤员,手持双枪打鬼子!


战后,周苏民派卫生员护送150余伤员于夜间穿过封锁线到东台县三仓河附近的师部后方医院。另几位伤员当夜来不及转走,由卫生队休养所收容,重伤员是周苏民亲自给他们换药,数天之后才转走。

那些新四军7团受伤的干部战士们,虽负重伤,痛苦万分,但个个情绪很高。指导员黎进国痛苦时唱国际歌。班长何怀文拼刺刀时右手掌被敌人砍断,只有部分皮肉相连,换药时头部豆大的汗珠淋淋,也不叫一声疼。

敌人发动突袭,本想一举消灭如皋警卫团,反而被他们歼灭了。此次战斗是周苏民从参加打鬼子以来,唯一用步枪亲自射杀敌人的一次。周苏民毕竟是一位军医、一个团卫生队长,他的任务是救护伤员,所以平时也不佩带枪支。这是因为当时部队武器少,尤其是手枪极为缺乏,即使有时腰里挂支小手枪,亦只有数发子弹,实际没有作战效力的。

此次大战胜利后,当地军民无不群情振奋,大大鼓舞了他们抗击日寇的信心。军医周苏民在救治伤员之余,手持双枪参加战斗的事迹也被如皋县委和警卫团给予了通报表扬,干部战士和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双枪军医”。后来他的事迹被载入《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