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氣得氣,根基何在?

練氣得氣,根基何在?

練氣之術

在進行傳統運動養生功法、或者說中醫導引術教學的過程中,經常碰到朋友們問如何“練氣”,以及“得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並會問到“練氣、得氣”的實質是什麼?在本篇文章中,編者就帶大家認識一下傳統運動養生功夫中的“氣”,以及如何“練氣”並“得氣”。

練氣得氣,根基何在?

骨髓堅固、筋脈和同

首先我們來看“練氣、得氣”。練氣、得氣,在傳統運動養生功法中又被稱為“拉氣”,主要是通過相對柔和的簡單動作,來協調人體的筋脈、肌肉及神經,併產生一種沉脹的舒服感覺。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講了中醫導引術練習的一項核心原則,那就是“骨正筋柔”,其中的骨正,指骨架中正,傳統醫學中說是“骨髓堅固”;而筋柔,則是指筋脈柔和,傳統醫學中則稱為“筋脈和同”。所謂的“筋脈和同”,就是通過特定的方法,使我們人體的筋脈、肌肉功能可以“相濟相助、和諧一致”,從而使氣血流動順利。所以“練氣”,就是指練習筋脈的協調一致性,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講的“筋脈和同”;而“得氣”,講的是一種結果,是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及正確練習,達到了筋脈的協調一致性;而“氣”,指的就是“筋脈和同”後的沉脹感覺。

練氣得氣,根基何在?

永遠的少林武八

其次,我們來看“練氣、得氣”之法。練氣、得氣之法,或者說拉氣之法,主要包括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人體頭頸部的拉氣,動作以“眼耳”為核心;第二部分是人體胸脅部的拉氣,動作以“手”為核心;第三部分是人體腰胯部的拉氣,動作以“腳”為核心。從整體上講,人體“上、中、下”三盤的“練氣、拉氣”之術,是以人體中盤為核心的,而中盤又以手為關鍵點。所以練氣之法,基本都是以手為核心進行的。具體來講,練氣之術包括了五種形式,分別為“升降拉氣、開合拉氣、前後拉氣、內外拉氣及整體拉氣”。通過這五種拉氣之法,我們就可以基本達到身體筋脈功能的協調一致性。骨正筋柔之術,主要包括“鬆柔拔伸”四項技術,拉氣之法,應用的主要是“鬆柔”技術,所以從更廣泛的角度講,只要是人體筋脈的鬆柔練習之法,都是拉氣,如脊柱拉氣、肘肩拉氣、腰胯拉氣、眼耳拉氣、腳步拉氣等等。

練氣得氣,根基何在?

萬能之手

最後,我們來看“練氣、得氣”在傳統運動養生功夫體系中的地位。傳統運動養生功夫體系,從技術內涵講,分為了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是“臟腑、經脈、俞部”的練習,主要指的是成套功法,如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等;第二部分是“骨正筋柔”的練習,主要指“虛靈頂勁、含胸拔背、虛腹塌腰”等動作要領而言,同時包括筋脈柔和之法;第三部分,則是協調補充練習,主要是指在功法中不斷的融入調整精神和呼吸之法,從而使練習效果更加的顯著。所以從中國傳統運動養生功法體系來看,“練氣、得氣”之術,是屬於功法第二部分“骨正筋柔”中的“筋柔”之術,是傳統運動養生功法中的重要部分。因為鬆柔相對容易學習,對於人體氣血有較好的調理作用,所以在氣功中被廣泛的用到,但是我們要認識到,單純依靠鬆柔,想達到健康之目的,是不可靠的。

練氣得氣,根基何在?

中醫導引、簡練而不簡單

練氣、得氣,在實質上,就是通過鬆柔之法,精微控制人體肌肉的舒張力和收縮力,進而協調“運動神經系統和感覺神經系統”的功能,使其達到協調一致,氣血流動順利而已,就是我們中醫講的“筋脈和同”。看完本篇文章,不知道你對“練氣、得氣”是否有了清晰的認識?

練氣得氣,根基何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