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与其百般算计「面子」,不如努力成长自己


冯仑:与其百般算计「面子」,不如努力成长自己

封面题图|《罗曼蒂克消亡史》


文|冯仑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面子」这个词很多人说,经常说「你给他面子」、「他给你面子」。我们差不多也每天都会接触到。我曾经看过一些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传教士写中国的书,发现这些书很有意思,第一章都不约而同地谈「面子」,可见当时的外国人来中国,最搞不懂的就是「面子问题」。

后来我偶尔看到台湾社会学家黄光国教授的书:《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这本书里,他就专门研究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的特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人之间怎么样驱使和被驱使。


冯仑:与其百般算计「面子」,不如努力成长自己

《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什么叫驱使?我让你办一个事,或者求你,你得答应、必须办;或者是你交代给我一个事,我不能拒绝,这就叫驱使。这个驱使、被驱使的游戏规则,也是一种「权力游戏」。这个「权力游戏」不是政府的权力和公权力,而是我们老百姓之间,私下的潜规则当中的一些权力,主要就是让人办一个事儿,怎么样能够不仅办,还办得漂亮。

比如找我的,最多的就是买房子打折。我就得权衡,打多少折。甚至有人问我,「我给你打这个电话,值多少钱?」这很有意思,就是把面子和钱数挂钩。打折多少钱,等于说这个面子就值了多少钱。但是事后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从客户关系的维护上发现:给面子越大,闹事就越厉害。

大家觉得奇怪,我也琢磨为什么这样。他因为有面子,占了便宜,就有瘾。他不懂面子是要「储蓄」,是会用完的,也不知道自己面子有多大,小区里一有事,就打电话,永远使那个面子。当我知道第一次给了他面子之后,他闹事更厉害之后,他的面子在我这就没用了。


冯仑:与其百般算计「面子」,不如努力成长自己

《大宅门》|鲁迅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大宅门里如此,门外亦如此



我们中国人的交往很有意思。我们和人交往,人生的展开,做事情,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下做事情,一定要懂得「面子」这件事。

不懂,就容易被认为是低情商。

那什么叫面子呢?大家知道,陕西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陕西人特别重视面子。其实越是传统的社会、乡土的社会、封闭的社会、古老的社会,面子越重要。陕西人对面子的解释,我觉得特别实在、也特别准确。陕西人解释面子,就是「你把人给尊重一下」。也就是说在一个行为当中,你抬高别人,别人尊重你。

怎么抬高别人呢?最直接的,吹捧,赞美他的能力、财富、美貌,然后赞美他的孩子,这都是抬高别人的。还有一些人,降低自己。对方实在没法吹捧了,就通过降低自己间接达到吹捧对方的目的,让别人感觉到舒服。

我也问外国朋友,「面子」这个词他们怎么翻译。他们对面子的翻译,如果再直译回汉语,就是:你的行为使我倍感尊荣,这就是面子。所以说,面子的核心就是在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时候,要主动抬高别人,最好抬高的时候还有第三人在场。

简单地说,面子,在我们中国人的语境下,实际上就是人与人在交往之间,尽量给别人尊重。同时,尊重别人的时候,手段是合情合理合法的。行贿也是给人面子,但是涉及违法乱纪了。在交往中,要使人得到更多的尊重,我们就要说一些套话,还有一些套路,最后达到目的,这是中国人之间的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冯仑:与其百般算计「面子」,不如努力成长自己

《面子》|时代不同,人们对「面子」的理解和判断也不一样



那么「面子」是怎么形成的?按照黄光国教授的说法,面子是建立在人和人的关系基础上。要想把面子搞清楚,就一定要搞清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三种关系。

第一种叫工具性关系。所谓工具性关系就是生人之间的关系,我找你打扫卫生,我给你一块钱,这是工具性关系。我不用吹捧你,你也不用赞美我。

第二种叫混合关系。半生不熟、时生时熟、时热时冷的关系,可能是同学、同事、邻居、前妻、前夫、前女友、前男友,这都是半生不熟的关系,就是混合关系。关系密切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时候,比如说谈恋爱的时候,那面子能给到极致,要啥都给。突然有一天翻脸、关系变差,就回到了工具性关系。

第三个关系叫情感关系。家族、父母、子女。和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的关系改变不了,这种情感关系会伴随人一生,而且说的事多数不能拒绝。这种关系里,人际关系是最紧密、持久,也是安全性很高的关系,但也谈不上太多的面子不面子。

这三层关系中,在我们的「人情困境」中,最难处理「面子」问题的,是第二种关系,混合型关系。关系不同,处理时给面子的分量就不一样。第三种关系里,给不给面子,你妈都还是你妈;第一种关系中,给不给面子也都那样,比如说美国人谈生意,往往都有律师,都是生人规则。法律是什么?法律是生人法则。道德是熟人法则,面子是更熟人法则。


冯仑:与其百般算计「面子」,不如努力成长自己

《和平饭店》|给不给面子?因人而异


在第二种关系中,什么情况下,人们容易给别人面子?答应一件事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拿捏付出和回报。在面子背后,有功利的计算。什么时候给人面子呢?往往是觉得有潜在的更大的回报的时候。同时,成本要特别低。如果成本很高,或者说看不到回报,回报基本没有,这时候人本能地趋向于不给面子。

另外,人们会去看「求我」的是谁?假如说现在有一个很牛的人找来,哪怕没有回报,也可能给面子,因为可以到外面炫耀,「这么牛的人都来找我了」,这也是一种回报。

所以,一个是利害的算计,一个是看对象。为什么我们常说「人情冷暖」?当一个人走背字的时候,面子几乎为零。我离开单位做生意之前在体制内,单位有一司机,经常拉我。刚开做生意时,我很落魄,有一次又坐他的车,他把我拉到政府门口。我说「我还没到呢。」他说,「你已经不是领导了,我只能拉你到这。」后来我们公司发股票,他又来找我。他忘了自己不给我面子的事情,来找我希望我给他一个面子。我当时觉得挺窝火,但想一想,算了,还是给他个面子。

这样说来,面子也随着对方重要性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人一直落魄,到哪里都没面子;如果很牛,找谁,别人都给面子,别人也会找来,希望给个面子。所以,在人一生当中,永远都不要去算你的面子给谁不给谁,也不要去算计面子当中的利害得失,做好自己、拥有更大的成长性时,你的面子自然就有了。

本文节录自冯叔在「风马牛读书会第一期:北京站」演讲的部分内容。


冯仑:与其百般算计「面子」,不如努力成长自己

9 月 23 日,风马牛读书会第一期与会者合影


过一段时间,我们将举办第二期风马牛读书会,届时将继续由冯叔跟大家分享一本好书。具体时间和地点,我们会在随后的推文中发布,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编辑|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