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克李君圖:民族品牌崛起還有10到20年的紅利期

“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激發了一個時代的激情,一批戴著體制內“紅帽”的青年才俊下海創業,利用計劃經濟的餘威,搶佔市場經濟的灘頭。

他們被認為是集智商、情商、膽識於一身的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水者,他們有一個響亮的歷史標籤——“92派”。

李君圖是其中之一。

雖不及陳東昇、潘石屹那般耀眼,但在時代的號召下,這位鮮少露面的企業家,用26年時間打造的蘇州博克企業集團(下稱博克集團),為中國化妝品行業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博克李君圖:民族品牌崛起還有10到20年的紅利期

李君圖(左)

聯合利華的中國“發小”

博克集團的成長史,幾乎伴隨著整個中國日化產業的發展。

1992年之前,中國日化市場無疑是國企及集體企業的天下,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一批企業最終沒能逃脫轉制的影響,而到了90年代,在外資企業的撬動下,中國日化市場百花齊放,也催生了一批民族企業,典型如博克集團。

1992年,在市場經濟的春風中,兩名美國籍華人投資50萬美金在蘇州租廠房成立了蘇州博克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博克集團前身),好景不長,由於經營不善,廠子發展裹足不前。就職於政府機構的李君圖,在改革春風的號召下,下海接手了這個“爛攤子”。

一方面,憑藉著博克集團的外資基因;另一方面,站在市場經濟的潮頭,而立之年的李君圖堅信,只要踏實做事,沒有過不了的坎。“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李君圖用這句聽上去稍顯俗氣的話來回望過去,他又覺得“這就是命”。

1995年,是聯合利華在中國發展的一個轉折點,也成為博克集團的起點。

當時,中外合資的聯合利華,在中國市場的運作進入了轉型期,博克集團中美合資的背景,對聯合利華在選擇合作伙伴上有天然的吸引力,也成了博克集團發展的跳板。

“那個時候,我們幾乎什麼都沒有。”人才的缺乏、設備的落後,無不困擾著當時的李君圖,財務出身的他,逐條分析成本。最終憑著這份真誠和成本的優勢,博克集團得到了聯合利華在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也成為中國第一家聯合利華外發配料的生產企業。

如此,博克集團賺得了第一桶金。歐萊雅旗下的卡尼爾、玫琳凱、高絲也紛紛找上了門。

2001年與露華濃的合作,成為博克集團的又一起點,意味著其生產線從單一的洗滌延伸到了護膚、彩妝,開始全品類運作。而2006年開始與漢高合作、2008年全面合作,則是博克集團的又一次提升,標誌著其產品線從全品類轉為高端。


漢高的亞太區唯一

無疑,博克集團不僅踩中了外資企業佈局中國市場的節奏,也趕上了中國日化市場發展的黃金期。

與其說這是李君圖的幸運,不如說是他在多變的市場中求穩的那份定力。

目前,漢高和露華濃是博克集團主要服務的兩大客戶。其中,博克集團銷售額的80%來自漢高,15%來自露華濃。即便是客戶數量最多時,其也僅服務4家企業,“品牌數量不多,但是品類比較齊全。”

看起來,客戶單一是博克集團的最大短板,但李君圖不以為然。26年來,他堅信只要專注,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就會讓客戶離不開。也確實,博克集團成了當下漢高在亞太區唯一的生產基地,即便露華濃已退出中國市場,但其仍保持與博克集團在亞太區的合作。

在多變的市場面前,李君圖也已開啟新的戰略佈局。

博克李君圖:民族品牌崛起還有10到20年的紅利期

去年底,乘著彩妝發展的風頭,博克集團組建了彩妝事業部,並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去年投產的太倉工廠主要用於洗滌品和護膚品的生產,蘇州的總部基地成立研發中心,全面開展彩妝、護膚和洗滌產品的自主研發。在李君圖的規劃中,洗滌、護膚、彩妝三大品類在集團貢獻的產值未來將基本實現均衡。

與露華濃的合作讓博克集團在彩妝上站在了較高的起點,因此李君圖認為彩妝為集團打開了進一步的上升空間,經過2018年的調整後,2019年將是又一個發力期,在合作客戶上,其將側重於全球性的彩妝品牌。

“外退內進”中不能變啞炮

“沒有困惑。”雖說當下的日化市場面臨轉型的陣痛,但這句話李君圖說得斬釘截鐵,沒有半點猶豫。或許經過26年的錘鍊,這位年過半百的長者心中自有一杆秤,那便是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膨脹,讓風險可控。

他認為,過去十年,尤其是2011年以來,是民族日化品牌的高速發展階段,尤以大日化品牌最具代表性。這一時期,立白、藍月亮等民族品牌在洗滌市場橫刀立馬,奧妙、汰漬等外資品牌被甩出一大截。

這兩年,在洗護為代表的小日化領域也出現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品牌,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控制的市場壁壘被攻破。接下來,隨著國人消費理念的轉變以及消費意識的成熟,護膚市場當下的競爭格局也必將重新洗牌。

在李君圖看來,中國日化市場真正發展的二十餘年來,民族企業不斷生根,一方面在基礎投資上已幾乎比肩外資企業,另一方面在研發層面的人才儲備上也上了一個臺階,同時外資日化巨頭近年也為民族企業輸送了一批人才,因此從大日化到小日化、再到護膚以及未來的彩妝,必然是“外退內進”的發展趨勢,“寶潔、聯合利華會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這是歷史的必然。”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重點服務外資品牌的博克集團將面臨危機,李君圖反而認為這是春天的來到。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外資品牌定然不會放手,但對中國的投資會越發謹慎而不輕易建廠,比如漢高已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工廠,目前亞太區90%的產品由博克集團生產。

博克李君圖:民族品牌崛起還有10到20年的紅利期

蘇州博克產業園鳥瞰圖


作為江蘇省日用化學品行業協會理事長、蘇州市日用化學品行業協會會長的李君圖發現,從大日化和小日化的迭代可以看出,消費者對外資品牌的認知已逐漸理性,“民族品牌的崛起還有10-20年的空間。”

但其中也有隱憂。

一個很明顯的現象是,國內企業在市場一線衝鋒陷陣的“兵”很厲害,但打到後來,往往子彈容易出問題,而這枚子彈便是產品的品質,其根源在於國內企業對生產基地的質量控制不嚴,造成“後院起火”,向來注重市場而非品質,這一點與外資品牌有較大差距。

可喜的是,這兩年已有不少國內企業意識到這一點,並尋求轉變。“崛起任重道遠,改變觀念是很難的一件事。”李君圖認為,未來十年能夠崛起的民族企業一定是全球性的集團公司,需要有全球眼光,通過重組壯大實力,典型如吉利。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會,這個機會為能敏銳洞察的人所準備。採訪尾聲,李君圖這位市場經濟的破冰者,迎著日化市場的東風,一邊感言“改革開放為我們這一代人創造了機會”,一邊再次強調了博克集團的步調:一步一個腳印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