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人心!中興事件之後,又有一家企業搞晶片研發

中興通訊事件之後,芯片成了我們心中難以抹去的痛。為了不再被美國“玩弄於鼓掌之間”,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自主研發芯片的隊伍中。格力董明珠最近就宣佈,要花500億砸到芯片研發當中,誓要成功!

振奮人心!中興事件之後,又有一家企業搞芯片研發

當然,一個主營空調的企業,說要造芯片,總免不了被質疑。就拿8月11日舉行的2018世界科技創新論壇來說,漢德工業促進資本主席蔡洪平直接“炮轟”董明珠:她真的胡說,她真的完全不懂這個東西……

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也表示:有人花500億元做芯片,若真是做晶圓,500億元都不夠……家電企業跳到陌生領域風險高……

從“吐槽”的言論中可以看出,大家不看好格力造芯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是造芯片是個漫長的過程,投入也非常巨大,不是格力花500億元能搞定的。二是格力本身並不是從事造芯的企業,沒有那方面的基因(製造廠和科研人員等),貿然進入會有風險。

誠然,他們說的不無道理,畢竟我們的民用芯片發展多年還是依賴進口,空調芯片自然也不例外。董明珠就曾表示,格力空調一年芯片的採購額就要40億以上,接近50億!

但實際上,董明珠想做的是空調芯片的設計方面,而這一領域的研發難度,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大。畢竟,家電芯片的設計相對於手機、電腦而言,技術上並不構成壟斷。

振奮人心!中興事件之後,又有一家企業搞芯片研發

以海信為例,它在2000年組建了芯片研發團隊,到2015年終於自主研發出我國第一款高清晰、高畫質數字視頻媒體芯片——SOC級畫質引擎芯片Hiview pro(信芯二代),率先打破國外壟斷。而這10多年來的技術研發資金為15億元左右。

此外,在新的區塊鏈芯片方面,技術門檻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近日,國內的一家企業——嘉楠耘智宣佈全球首個7nm芯片將成功量產,這也是很好的例證。雖然這芯片的複雜度與高通芯片、海思芯片相比,差距還很大,但是我們畢竟把7nm芯片造出來了。可見造芯片難度再大,只要敢想、敢做還是能實現的。

有鑑於此,雖然我國在手機或電腦的芯片技術上,與國外差距很大,但格力拿500億元研究空調芯片是能成功的,也是夠用的。此外,格力也並非完全沒有造芯基因。格力在2015年11月成立通信技術研究院,到目前已經可以把IGBT封裝為變頻空調用的IPM,空調內機主芯片也可自主設計。有了這樣的經驗,格力要想在高端變頻驅動芯片等領域上突破,是很有可能的。

振奮人心!中興事件之後,又有一家企業搞芯片研發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也表示:芯片的加工生產只有少數大企業能承擔,投入太少難以推進。但芯片設計公司在國內是很多的,因為設計可以面向應用,小公司也可以做,格力入局還是很靠譜的。

綜合來看,格力做空調芯片的設計方面,有很大的幾率成功。而格力自己做,起碼在自家產品的用芯上實現部分替代進口,其他造芯廠家迫於壓力也會主動和格力合作,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這對於格力來說,無疑是弊大於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