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讀後感:愛與善,人性閃耀

《雙城記》中,人性閃耀

人道主義是狄更斯小說中的主導思想之一。他的人道主義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上,強調“仁愛”“寬恕”,主張用和平的手段而非暴力來推動社會變革。他的這種人道主義思想在他的代表作《雙城記》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的故事敘述主要是從梅尼特醫生一家的角度展開的,作者想要展現的人道主義的光輝在這一家人的身上體現的非常明顯。

首先是梅尼特醫生,仁愛、寬恕在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是一個不幸的受難者,只因想揭露侯爵的罪行,便因此蒙受冤屈,被迫將多年的時光葬送在了巴士底獄。但是當他知道自己的女兒和侯爵的侄子代爾那兩情相悅的時候,他又對代爾那選擇了寬恕和原諒,並且對他們兩人的愛情選擇了成全。儘管,他並沒有放下對侯爵的怨恨,但是他依然選擇了認同代爾那成為自己家人的一份子。當代爾那因為貴族的身份暴露而將要被處決的時候,又是他站了出來,用盡自己的力量去救他。雖然從最開始的立場來看,代爾那和梅尼特醫生本應站在兩個水火不容的位置,但正因為梅尼特醫生的仁愛和寬容,才使得二人的關係發生了和諧的轉變。

《雙城記》讀後感:愛與善,人性閃耀

其次是卡爾登。他在最後為了守護心愛女子的幸福而選擇了自我犧牲,因此他的這一形象得到了昇華。卡爾登的形象是複雜的,他並不完美,在他身上體現得更多的是厭世和墮落。他並非沒有才華,但不被重視,故甘於以酒買樂。他也深知沒有能力給心愛的人奉上幸福,於是雖然深愛著露西,但是他依然選擇了離開。且他對自己的所愛非常忠誠,雖然他得不到露西,但即使在露西婚後,他也要守護心愛之人的幸福。當代爾那陷入處決危機,露西一家的幸福即將就此打破的時候,他選擇站了出來,替代代爾那,犧牲自己的生命去代替他承受死刑,以此來守護露西的幸福。可以說,自我犧牲的精神以及利他主義的精神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詮釋,狄更斯所想要表達的人道主義精神也在他的身上又提升了一個境界。

《雙城記》讀後感:愛與善,人性閃耀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很多人性善良的角色去表現人道主義,同時也從反面喚起人們對人道主義的思考。反面角色的典型代表便是厄弗裡蒙地侯爵。他的罪行可謂罄竹難書,所處的宅邸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掩藏著他的罪行。他是人道主義的反面代表,人道主義的前提便是尊重人,認識人的價值,而他顯然不符。最後他也罪有應得,死在了貧民復仇的刀下。作者通過描寫他,不僅表現出了人道主義的反面,同時也體現了階級矛盾的深層淵源,從他的作惡多端更可以看出,革命其實是階級矛盾無法調和的產物,是無可避免的結果。

《雙城記》讀後感:愛與善,人性閃耀

雖然革命無法避免,但是作者依然呼籲用和平而非暴力的方式來解決。這也是作者人道主義的又一個特點,這一點在對得伐石太太的描寫中體現得尤為突出。得伐石太太是一個無法簡單以善惡來評價的人物,她是侯爵罪行的犧牲品,她的復仇無可厚非;然而同時她又被複仇扭曲了靈魂,在侯爵得到了應有的懲罰之後,她還嫌不夠,非要將侯爵的侄子代爾那也判處死刑才肯罷休。得伐石太太至此已不僅是復仇者,她還變成了施暴者。復仇本身無可厚非,但她做得太過了,作者對她既寄予了同情,又不留情地進行了批判,最終得伐石太太自身也走向了毀滅。厄弗裡蒙地侯爵和得伐石太太這兩個典型形象加在一起,才會讓我們將作者想要表達的人道主義思想看得更加真切,那就是,固然革命不可避免,但暴力並不是解決矛盾的最好方式。用和平與慈愛之心來化解,這才是作者所想要提倡的人道主義。

《雙城記》讀後感:愛與善,人性閃耀

有人認為,用和平來解決階級矛盾,這樣的方法是不現實的。這話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不能因此否認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將狄更斯具有的人道主義思想放到現在來看,依然發人深省。狄更斯提倡的用和平、自省以及寬恕來解決矛盾的方式,在當前當階級矛盾不再是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的時候,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便為我們解決社會矛盾又提供了一種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