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公元436年,北魏大軍兵臨北燕國都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北燕軍大敗,北燕昭成帝馮弘在高句麗軍隊保護下逃往高句麗,北燕滅亡。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北燕地理位置

兩年後,在北魏大軍的壓迫下,高句麗人殺死馮弘,跟隨馮弘身邊的太子馮王仁及一些馮氏子弟一同被殺。

而在此之前的公元432年,馮弘由於廢掉了結髮妻子王夫人所生的馮崇太子之位,而重新冊立後燕皇族之女慕容氏為天后,並改立太子,引發了王夫人所生三子:馮崇、馮朗、馮邈的恐慌,三人結伴投降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大喜,至此馮氏在北方也留下了一支族群。

後來馮朗之女更是成為了北魏一代名後---馮太后,先後輔佐兒子獻文帝、孫子孝文帝治理北魏。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電視劇《北魏馮太后》

除了就近紮根北方的馮氏家族外,北燕滅國的當年,馮弘還有一個兒子馮業也率領著300人渡海南下前往了南朝劉宋。

萬里渡海,篳路藍縷

現在沒有人知道當時渡海時馮業的心情,那時候對於浩瀚的大海人們心中都是充滿著敬畏和恐懼。

馮業率領著這支隊伍歷經艱險,在扛過風浪之後到達了當時劉宋的嶺南,落腳在新會。

此時劉宋在位的是劉義隆,就是辛棄疾詞中說道的“元嘉”,劉義隆封馮業為懷化侯,授羅州刺史,開始了馮家在嶺南的開業之路。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嶺南

彼時的嶺南由於五嶺的阻攔,與中原地帶還是有較大的差距,馮業帶來了北方的文化、農耕思想開始逐漸紮根。

馮業去世之後,史書上未能記載其子繼承其家業的記錄,見於史書的是其孫馮融,繼續任羅州刺史,而正是馮融在位的高瞻遠矚才使得馮家在嶺南更進一步。

有感於嶺南當地局勢,作為北方外來戶,馮融雖有官職但卻無法行之有效的管理當地,於是馮融為兒子馮寶求娶高涼俚族大首領冼氏女冼英(即為後來的洗夫人)為妻。馮冼聯婚,是漢族高級地方行政長官與俚族大首領的政治聯合,從此順利推行中央政令和先進文化,促進民族團結、融合。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馮寶

到馮寶接任馮家家主之位後,彼時已經是梁、陳交替時期,在妻子冼夫人的大力支持下,馮寶全力支持陳霸先平定嶺南叛亂,併為陳霸先北上建陳提供了幫助。公元558年,馮寶去世,此時他的兒子馮僕才九歲,在其母親冼夫人派遣下,馮僕以九歲之幼齡,率各族酋長於此年十二月長途跋涉到建康朝賀陳霸先,以示高涼人民歸附陳朝的意旨。

馮僕先後任陽春太守、石龍郡太守,因功受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將。公元584年,馮僕去世,享年35歲,留下了三個兒子:馮魂、馮暄、馮盎。此時,已經73歲的冼夫人又擔當起輔佐孫子的重擔。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冼夫人像

公元589年正月,隋軍攻陷建康,陳朝滅亡,此時嶺南地區尚未歸附。二月,隋文帝派江州總管韋洸安撫嶺南,但被陳將徐璒阻於南康不得南下,晉王楊廣命令被俘的陳後主寫信給冼夫人,“諭以國亡”,讓冼夫人歸順隋朝,冼夫人率眾痛哭後派其長孫馮魂率部迎韋洸入廣州,至此,嶺南悉定。

公元590年,王仲宣舉兵反隋,嶺南另一豪族陳氏陳佛智也起兵相助,冼夫人長孫馮魂被害,隋將韋洸戰死。亂局之下冼夫人先派次孫馮暄率軍迎敵,但由於馮暄和陳佛智私交甚好導致按兵不動,貽誤戰機,冼夫人大怒之下將馮暄問罪下獄,改派馮盎率軍,最終與隋軍一起擊敗叛軍。隋文帝有感於冼夫人大恩,未降罪馮暄,並任命馮盎為高州刺史馮暄為羅州刺史,追封馮寶為廣州總管、譙國公,冊封冼夫人為

譙國夫人,准許開幕府,設長史以下官屬,給印章,聽發部落、六州兵馬,開封建社會女子統領地方軍政的先河。

公元602年,冼夫人去世,隋文帝下詔諡封為“誠敬夫人”。

隋末亂世佔據嶺南,直到歸順唐朝

冼夫人去世之後,嶺南馮家掌權者為馮盎,馮盎先為高州刺史,隨後因功被隋文帝冊封為漢陽太守。隋煬帝時期,馮盎隨軍進攻遼東,升任為左武衛大將軍。

隋末亂世,群雄割據,馮盎據守嶺南。隨後馮盎以蒼梧、高涼、珠崖、番禺地區依附於割據嶺南的林士弘(楚)政權。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隋末亂世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七月十八日,馮盎接受唐朝名將李靖的檄令,率部歸順唐朝。唐高祖李淵在馮盎的轄地設置高、羅、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馮盎為上柱國、高州(今廣東陽江)總管,封吳國公,不久改封越國公,任命馮盎之子馮智戴為春州(今廣東陽春)刺史、馮智彧為東合州(今廣東雷州)刺史。

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馮盎病逝,朝廷追贈為左驍衛大將軍、荊州都督。

馮家在嶺南的勢力日益增大,引起了唐王朝的壓制,唐太宗時期馮盎的長子馮智戴就不斷來往長安和嶺南,相當於變相質子。

但馮家的滅頂之災是在公元697年武則天時期,10月,武則天任命李千里(吳王李恪長子)為嶺南討擊使討伐冼馮家族,馮家後人中潘州刺史馮君衡、恩州刺史馮子游、馮子游之子馮梧(許敬宗外孫)先後陣亡。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馮家族系

馮家一落千丈,馮君衡有三子一女:長子馮元璡、次子馮元圭、三子馮元一,女兒馮媛,全家均被沒籍為奴,最慘的是馮元一被閹割送到了長安宮中,當時李千里一起送進宮的有兩個小孩,一名“金剛”,一名“力士”,從此馮元一不見了,只有了宦官馮力士,後來被宦官高延福收養改名為“

高力士”。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紮根嶺南,後代出了個盛唐名宦

高力士影視劇形象

高力士進宮之後學習的文武雙全,十分難得。公元710年,高力士遇到了自己一生追隨的人:時任臨淄王的李隆基時年26歲的李隆基從潞州回到京師遇到了在宮裡當差的高力士,高力士時年27歲。不得不佩服高力士的眼光,彼時皇帝還是唐中宗李顯,李隆基只是一位皇侄,他的父親李旦也只是個親王,而他更只是李旦的第三子。

但李隆基通過兩次政變就搞定了皇位:

公元710年,李隆基聯手姑姑太平公主發動政變,處死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集團骨幹成員,把自己的父親李旦扶上皇位,同時由於大哥李憲的謙讓,也為自己掙得了皇太子之位。

公元713年,李隆基再次發動政變,殺死姑姑太平公主集團的骨幹成員,從此把國家大權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而高力士始終站在李隆基的一邊,李隆基給予高力士的回報也是極其豐厚,高力士深得唐玄宗寵信,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

而高力士對李隆基也是忠心耿耿,安史之亂侍奉唐玄宗到成都,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公元762年三月,高力士得知李隆基駕崩,吐血而死,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於唐玄宗泰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