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公元436年,北魏大军兵临北燕国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北燕军大败,北燕昭成帝冯弘在高句丽军队保护下逃往高句丽,北燕灭亡。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北燕地理位置

两年后,在北魏大军的压迫下,高句丽人杀死冯弘,跟随冯弘身边的太子冯王仁及一些冯氏子弟一同被杀。

而在此之前的公元432年,冯弘由于废掉了结发妻子王夫人所生的冯崇太子之位,而重新册立后燕皇族之女慕容氏为天后,并改立太子,引发了王夫人所生三子:冯崇、冯朗、冯邈的恐慌,三人结伴投降北魏,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喜,至此冯氏在北方也留下了一支族群。

后来冯朗之女更是成为了北魏一代名后---冯太后,先后辅佐儿子献文帝、孙子孝文帝治理北魏。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电视剧《北魏冯太后》

除了就近扎根北方的冯氏家族外,北燕灭国的当年,冯弘还有一个儿子冯业也率领着300人渡海南下前往了南朝刘宋。

万里渡海,筚路蓝缕

现在没有人知道当时渡海时冯业的心情,那时候对于浩瀚的大海人们心中都是充满着敬畏和恐惧。

冯业率领着这支队伍历经艰险,在扛过风浪之后到达了当时刘宋的岭南,落脚在新会。

此时刘宋在位的是刘义隆,就是辛弃疾词中说道的“元嘉”,刘义隆封冯业为怀化侯,授罗州刺史,开始了冯家在岭南的开业之路。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岭南

彼时的岭南由于五岭的阻拦,与中原地带还是有较大的差距,冯业带来了北方的文化、农耕思想开始逐渐扎根。

冯业去世之后,史书上未能记载其子继承其家业的记录,见于史书的是其孙冯融,继续任罗州刺史,而正是冯融在位的高瞻远瞩才使得冯家在岭南更进一步。

有感于岭南当地局势,作为北方外来户,冯融虽有官职但却无法行之有效的管理当地,于是冯融为儿子冯宝求娶高凉俚族大首领冼氏女冼英(即为后来的洗夫人)为妻。冯冼联婚,是汉族高级地方行政长官与俚族大首领的政治联合,从此顺利推行中央政令和先进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融合。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冯宝

到冯宝接任冯家家主之位后,彼时已经是梁、陈交替时期,在妻子冼夫人的大力支持下,冯宝全力支持陈霸先平定岭南叛乱,并为陈霸先北上建陈提供了帮助。公元558年,冯宝去世,此时他的儿子冯仆才九岁,在其母亲冼夫人派遣下,冯仆以九岁之幼龄,率各族酋长于此年十二月长途跋涉到建康朝贺陈霸先,以示高凉人民归附陈朝的意旨。

冯仆先后任阳春太守、石龙郡太守,因功受封信都侯,加平越中郎将。公元584年,冯仆去世,享年35岁,留下了三个儿子:冯魂、冯暄、冯盎。此时,已经73岁的冼夫人又担当起辅佐孙子的重担。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冼夫人像

公元589年正月,隋军攻陷建康,陈朝灭亡,此时岭南地区尚未归附。二月,隋文帝派江州总管韦洸安抚岭南,但被陈将徐璒阻于南康不得南下,晋王杨广命令被俘的陈后主写信给冼夫人,“谕以国亡”,让冼夫人归顺隋朝,冼夫人率众痛哭后派其长孙冯魂率部迎韦洸入广州,至此,岭南悉定。

公元590年,王仲宣举兵反隋,岭南另一豪族陈氏陈佛智也起兵相助,冼夫人长孙冯魂被害,隋将韦洸战死。乱局之下冼夫人先派次孙冯暄率军迎敌,但由于冯暄和陈佛智私交甚好导致按兵不动,贻误战机,冼夫人大怒之下将冯暄问罪下狱,改派冯盎率军,最终与隋军一起击败叛军。隋文帝有感于冼夫人大恩,未降罪冯暄,并任命冯盎为高州刺史冯暄为罗州刺史,追封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

谯国夫人,准许开幕府,设长史以下官属,给印章,听发部落、六州兵马,开封建社会女子统领地方军政的先河。

公元602年,冼夫人去世,隋文帝下诏谥封为“诚敬夫人”。

隋末乱世占据岭南,直到归顺唐朝

冼夫人去世之后,岭南冯家掌权者为冯盎,冯盎先为高州刺史,随后因功被隋文帝册封为汉阳太守。隋炀帝时期,冯盎随军进攻辽东,升任为左武卫大将军。

隋末乱世,群雄割据,冯盎据守岭南。随后冯盎以苍梧、高凉、珠崖、番禺地区依附于割据岭南的林士弘(楚)政权。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隋末乱世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七月十八日,冯盎接受唐朝名将李靖的檄令,率部归顺唐朝。唐高祖李渊在冯盎的辖地设置高、罗、春、白、崖、儋、林、振八州,任命冯盎为上柱国、高州(今广东阳江)总管,封吴国公,不久改封越国公,任命冯盎之子冯智戴为春州(今广东阳春)刺史、冯智彧为东合州(今广东雷州)刺史。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冯盎病逝,朝廷追赠为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冯家在岭南的势力日益增大,引起了唐王朝的压制,唐太宗时期冯盎的长子冯智戴就不断来往长安和岭南,相当于变相质子。

但冯家的灭顶之灾是在公元697年武则天时期,10月,武则天任命李千里(吴王李恪长子)为岭南讨击使讨伐冼冯家族,冯家后人中潘州刺史冯君衡、恩州刺史冯子游、冯子游之子冯梧(许敬宗外孙)先后阵亡。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冯家族系

冯家一落千丈,冯君衡有三子一女:长子冯元琎、次子冯元圭、三子冯元一,女儿冯媛,全家均被没籍为奴,最惨的是冯元一被阉割送到了长安宫中,当时李千里一起送进宫的有两个小孩,一名“金刚”,一名“力士”,从此冯元一不见了,只有了宦官冯力士,后来被宦官高延福收养改名为“

高力士”。

公元436年,一位北燕皇子渡海南下扎根岭南,后代出了个盛唐名宦

高力士影视剧形象

高力士进宫之后学习的文武双全,十分难得。公元710年,高力士遇到了自己一生追随的人:时任临淄王的李隆基时年26岁的李隆基从潞州回到京师遇到了在宫里当差的高力士,高力士时年27岁。不得不佩服高力士的眼光,彼时皇帝还是唐中宗李显,李隆基只是一位皇侄,他的父亲李旦也只是个亲王,而他更只是李旦的第三子。

但李隆基通过两次政变就搞定了皇位:

公元710年,李隆基联手姑姑太平公主发动政变,处死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集团骨干成员,把自己的父亲李旦扶上皇位,同时由于大哥李宪的谦让,也为自己挣得了皇太子之位。

公元713年,李隆基再次发动政变,杀死姑姑太平公主集团的骨干成员,从此把国家大权牢牢地掌控在了自己手中。

而高力士始终站在李隆基的一边,李隆基给予高力士的回报也是极其丰厚,高力士深得唐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

而高力士对李隆基也是忠心耿耿,安史之乱侍奉唐玄宗到成都,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公元762年三月,高力士得知李隆基驾崩,吐血而死,追赠扬州大都督,陪葬于唐玄宗泰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