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复制”到“从中国复制”,这种转变让国外很多人无法适应

在古代中国人创造了四大发明对世界影响巨大,其实不仅仅只有四大发明,中国在诸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当时世界的很多国家都从中国借鉴甚至用不光彩的手段获取了中国的创新,比如古代中国的养蚕技术一直是保密的,后来通过一些方法把这种技术带到了拜占庭,拜占庭学会之后为其带来了巨额的收益。

到了近代中国衰落了,贫穷了,落后了,中国不得不选择复制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让人家发达呢,然而中国人可不仅仅满足于复制,而是把复制当成发展的过程,最终目的则是创新。

从“中国复制”到“从中国复制”,这种转变让国外很多人无法适应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鼓励创新,而中国人也的确展现了非凡的创新能力,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在2017年中国申请注册的国际专利数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达到48882项,比2016年增长率13.4%,国内发明授权32.4万项,比2016年增长了8.3%,不仅如此中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成为世界第二,高被引用论文数也依旧保持第二位。

所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应用,中国在创新方面拥有了与前沿国家竞争的资本,一些大型公司,诸如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咳咳)等公司在商业,金融服务,娱乐产品等诸多方面开始超越西方竞争对手,比如抖音就在日本,越南等国开始展示影响力,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这些公司之所以发展的很快与创新不无关系,有些硅谷的人才 开始预测,很快“中国复制”就会被“从中国复制”所取代,虽然只少了一个字,但这种改变是颠覆性的,只是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还没有准备好适应的心态。

从“中国复制”到“从中国复制”,这种转变让国外很多人无法适应

事实上还有人多人认为中国擅长的是模仿或者说是山寨,一直抄袭西方的先进技术与理念,无论中国出现了什么新的创新,这些人都觉得中国是从他们那里抄过来的,比如歼20战机,完全是中国设计制造,全国产, 然而很多外国人一点根据都没有地认为是抄袭。我觉得这很不客观也毫无根据,这就好比《食神》当中女评委的一句话,这就像比赛跑步游泳一样,还不是你怎么做他也怎么做,不能因为美国先制造出了F35之后所有的五代战机就不能跟他一个模样,否则就涉嫌抄袭。

再比如中国的高铁,起初的确引进了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公司的技术,但中国的高铁技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曾经中国高铁立硬币的视频让很多外国人感到惊讶,因为在如此高速之下,高铁能做到这样的稳定运行,很多国家的高铁还无法做到,如果这算抄袭,那中国的本领实在是太高了,能够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本就是能力的体现。

很多外国人还以以往的思维看待中国,甚至就在几年前依旧如此,甚至还发表了很多关于中国无法创新的论文,比如在2014年《哈佛商业评论》曾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无法创新”的论文,当然这篇文章也有可取之处,比如中国很多企业的创始人不是设计师而是工程师,缺乏灵感与创新力,教育体系的僵化,缺乏创新的质量与实践等等,然而也有失偏颇,也有其狭隘的一面。

从“中国复制”到“从中国复制”,这种转变让国外很多人无法适应

这篇文章的作者也许并不了解中国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有着明显差别,那就是中国人更系统地看待一个问题,而西方喜欢把一个问题分解与割裂,中国人喜欢博采众家之长,西方人喜欢另辟蹊径,中国喜欢双赢,共同繁荣,西方更倾向于竞争与对抗。

很难说这两种思维或者文化那个更适合创新,因为两者都有优势与劣势,那么哪一方会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还要看哪一方能够立足与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更能吸取对方的优秀之处,以弥补自己的缺陷,虽然中国近几年在创新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却缺乏颠覆性的创新,比如苹果手机就曾颠覆了之前的手机概念,在为其攫取了大量利益的同时至今影响力依旧非常大。如果中国无法做到这样颠覆性的创新,那么“从中国复制”还不太现实。

从“中国复制”到“从中国复制”,这种转变让国外很多人无法适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