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笔记45|有意义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捕捉应用数据的机会

上周推出《对宝宝来说,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一文,想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必须要遵循宝宝的思维发展规律。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一特点,孩子学的快,忘的也快,这种“昙花一现”的学习体验,宝宝累,家长糟心。

比如,4-5岁的孩子是典型的具体形象思维。孩子的思维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是通过对事物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观察及联想来进行的,而不是主要靠对事物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

孩子可以观察到事物外在的特征、属性,但不是本质特征、一般属性。

表现为,孩子虽然能对5+2进行计算,但不是对抽象数字进行分析,而是依靠头脑中再现的实物表象,(5个皮球加上2个皮球,或计数自己的手指才算出7来);

问玩具小车怎么会动,孩子得依靠自己直接感知过的经验,比如推拉、打开开关等直观的原因来解释现象。

共读笔记45|有意义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捕捉应用数据的机会

有的妈妈会说,这些观念我都懂了,能不能来点实例说明一下怎么操作。

今天聊聊我引导陶陶感受“简单用数据”的过程,供大家拍砖~

和用数据相关的概念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涉及到设计调查、收集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是在数运算一定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的数学活动。

家长要真正的理解数据分析,得明白:

1.收集数据的目的是回答那些答案不明显、不直接的问题。

2.数据表征的目的在于说明问题,而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则取决于问题本身。

3.对局部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预测整体情况。

对于不到4岁的陶陶来说,我觉得需要让他体验到,数数是有意义的,是可以用来解决问题的。学会统计数据,可以更加准确的描述事物,用更简洁的话把情况说清楚,听的人不会再问什么,这是用数据的好处。

想明白这一点,我发现生活中其实有挺多适合宝宝用数据的机会。

共读笔记45|有意义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捕捉应用数据的机会

比如,有次睡前故事,我讲到这个变成方形的神奇校车时,故意强调了一下,是方形的! 是方形的!等他的反应。他马上指着灯罩说,妈妈你看,灯罩也是这样的方形。

共读笔记45|有意义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捕捉应用数据的机会

《神奇校车》

看他对这个词有点兴趣,我就问他家里还 有什么东西是方形。

他跟一下子找出7个东西:他的书包、抱枕、沙发靠背、座椅表面、电视机、柜子上的装东西的盒子、插座盖,他每说一个,我都会给予肯定,并用手指帮他计数,说出一个伸出一个手指。

当他说的物品数达到5个时,我用比较夸张的语气肯定他,然后说出他找到的物体,边说边逐一弯曲手指,以提示他一一计数。

数完之后,他兴奋的不得了,有还想找的意思。我就鼓励他继续,他在家里四处看,很快又发现两个,我就继续帮助他计数。

他说,你看,我找到这么多方形的啦!

我给予肯定回应,然后问他,这么多是多少啊?

他便又想逐一点我的手指,我拿开手指说,稍等,你看妈妈已经用手指计着数的, 左手5个手指都竖起来了,我们从 5 之后开始数吧。他很自然的接到 6、7。我 马上肯定了他。

接着,我问,这7个物体都是方形的,它们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么?

他扫了扫这些物品,大声说,灯罩、插座盖,还有那个盒子都是白色的,并且自己还追一句,有3个都是白色的呢。那语气特别得意,觉得自己的这个发现很了起。

后来他又关注到这个图中的圆形气球,自己又在家里找到5个圆形的物品。 又进行了一轮点数。

晚上吃饭时,我跟奶奶描述了这个事,夸陶陶通过自己点数、自己发现事物的共同点,用很简单的话把事说清楚了。陶陶特别得意,又跟奶奶重复了一下,自己找出的物品及数量。

在很轻松、很自然的氛围中,孩子的思维被激活了,自发地完成了点数、观察、比较、分类、统计这些活动。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强烈的“我能行”体验,这为他日后面对学习困难、学习挑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孩子是被妈妈叫着去做题完成类似的活动,孩子虽然也能表现不错,但是少了自主性、少了趣味性。你更愿意让孩子有哪种体验呢?

共读笔记45|有意义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捕捉应用数据的机会

其实,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教育。在这次互动中,我对“数据表征的目的是在于说明问题”有了更深的体会。

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让孩子感受数据的用途,他非常自然地专注、投入,兴趣盎然,家长只需在关键点上提供些支持。

比如用手指帮助孩子强化一一计数意识,引导他可以在5之后接着数;及时给他肯定,引导让他向奶奶描述这个过程。通过说出来,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用途,有助于他理解数量。这些体验会让我更加积极地去发现生活中的学习机会,激发孩子的潜能。

总说育儿即育己,我愿意继续以孩子为中心,耐心地跟着他的节奏走,你呢?观念有没有真的转变过来?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检验你的观念是否转变,还得看具体的行动。

期待你们投稿,来分享你支持宝宝有意义学习的故事!

共读笔记45|有意义的学习:在真实情境中捕捉应用数据的机会

(更多共读资料请见群内共享云盘)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