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盛世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上)


乾隆盛世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上)

在中國歷史上,估計沒有哪個皇帝活得像乾隆那般忙碌高調。在他登基後的六十年裡,下江南、東巡、平叛亂、鬥朝臣、抓貪官、興文字獄,如果要在皇帝中評一個勞模,乾隆絕對當之無愧。

乾隆自我感覺也特別良好,總結自己的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並作《御製十全記》,還讓人翻譯成滿、漢、蒙、藏四種文體,建碑勒文。十功者,平準噶爾為二,定回部為一,掃金川為二,靖臺灣為一,降緬甸、安南各一,即今二次受廓爾喀降,合為十。

說起乾隆的十全武功,其實情況各有不同,性質也各有差異。有的是為了維護社會治安,有的是為了邊疆版圖,有的是反擊侵略,還有的純粹是小題大做,為了打出個結果而打,那麼這十全武功的具體情況究竟如何呢?

一、兩次大小金川之戰

大、小金川地處四川省西北部,是由川入藏的交通要道。這裡是藏民的聚居區域。大、小金川分別由土司進行管理。兩方土司間的矛盾由來已久,戰爭時有發生。從管理角度來說,短期內,大、小金川小打小鬧也是一種平衡,他們打著,乾隆看著,只要不出亂子就好。

但從清王朝統治版圖的大局看,大小金川的問題又是遲早要解決的。

首先,如果清朝對西藏用兵,清軍進藏,大小金川是必經之路;其次,歷經康雍兩朝軍事、經濟、政治的積累,土豪乾隆是不可能讓大小金川這個彈丸之地一國兩制的,改土歸流勢在必行。

改土歸流:通俗地說就是取消世襲的土司掌權,由朝廷任命官員派駐當地管理。

大小金川戰役的導火索就是大金川土司莎羅奔打破了乾隆的管理平衡。莎羅奔日漸勢盛,圖謀兼併小金川及鄰近的其他土司。

乾隆十一年,莎羅奔以聯姻為誘餌,劫持了小金川土司澤旺及其印信。經過清朝干預後,莎羅奔釋放了澤旺。但沒過多久,莎羅奔又開始蠢蠢欲動,清朝聞訊後,派兵彈壓,卻遭到了莎羅奔伏擊兵敗而歸。

清軍兵敗讓乾隆大發雷霆,先後派出了川陝總督張廣泗、軍機大臣訥親率大軍前往金川平亂,但二人均以失敗告終。乾隆一怒之下賜死了張廣泗和訥親,拋開張廣泗不談,訥親可是兩朝元老、軍機重臣、皇族姻親,可見乾隆的怒火指數了。


乾隆盛世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上)

乾隆又改派小舅子傅恆為統帥,並啟用了已廢黜還籍的名將嶽鍾琪率大軍入金川平亂。

嶽鍾琪此時已經六十二歲,退隱十幾年了。而乾隆之所以啟用嶽鍾琪,乃是因為嶽鍾琪和莎羅奔的一段淵源。

康熙六十一年,嶽鍾琪入川平亂,莎羅奔曾帶領本族隨嶽鍾琪作戰,戰後經嶽鍾琪一力推舉,朝廷授莎羅奔金川按撫司一職。再有就是嶽鍾琪調停雜谷、金川、美同、沃日、龍堡部落間的內亂。嶽鍾琪秉公而斷,把他們失去的土地山寨還給了他們。所以族人對嶽鍾琪敬佩有加,視為“恩公”。

族人知道清軍派嶽鍾琪為將,軍心已經開始動搖。莎羅奔深知嶽鍾琪謀略過人、用兵如神,如果自己堅持和“恩公”打下去,這仗肯定是必敗無疑。經過考慮,莎羅奔決定請求罷兵歸順朝廷。清軍最後用嶽鍾琪贏得了第一次金川戰役的勝利。

乾隆三十六年,莎羅奔的侄孫、大金川土司索諾木突然與澤旺的兒子、小金川土司僧格桑聯手反清。乾隆先後派出溫福﹑桂林、阿桂、福康安等名將前往金川平亂,期間調用了健銳營﹑火器營兵兩千﹑黑龍江及吉林兵兩千入川增援。

在主帥溫福戰死後,清軍更是派出王牌戰將阿桂掛帥金川,阿桂在清軍中聲名赫赫,是不可多得的猛將,結果在與金川的作戰中卻沒有像往日那般所向披靡。

阿桂為了達到拿下金川的戰略意圖,不得已改變了正面決戰的初衷,採取圍而不攻的策略,最後把敵人熬得彈盡糧絕才取得了勝利。

大小金川之戰可以說是乾隆十全武功中最燒錢的武功了,一個縣城大小的彈丸之地,耗費數年,用了國庫七千萬兩白銀、損折數名大將,死傷無數士兵才取得了最後勝利。

從表面看,似乎得不償失,但大小金川戰役的勝利,標誌著從明中期開始的“改土歸流”政策終於取得了最終的成功,明清兩代耗費200年付出慘烈代價推行的“改土歸流”政策,終於在乾隆一朝實現了最終的勝利。


乾隆盛世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上)

二、兩次平定準噶爾之戰

明清時期,我國北方的蒙古族分為三大部,準噶爾部是其中一部的分支,遊牧於今天伊犁河流域。

康熙朝,準噶爾部經過多年征戰,勢力逐漸擴大。此時恰逢沙皇俄國瘋狂向外擴張的時期,為達到侵略中國西北邊疆的罪惡目的,沙俄對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行拉攏利誘,唆使噶爾丹南下犯清。清軍與準噶爾的交鋒時有發生,康熙為平定準噶爾叛亂還曾御駕親征。

康熙逝世後,雍正繼續堅持平定準噶爾貴族割據勢力的鬥爭。清王朝和準噶爾部經歷多次戰爭,到了雍正十二年,準噶爾首領噶爾丹策零(噶爾丹兒子)向清廷請和罷兵。

乾隆登基後,清廷和噶爾丹策零議和告成,雙方息兵罷戰。

從康熙到雍正,清朝和準噶爾打了很多年,不管是戰勝還是議和,結果就是一直也沒有收服準噶爾。只要有機會,準噶爾就興風作浪。所以準噶爾一直是乾隆的一個心病。

乾隆十年,噶爾丹策零死後,準噶爾部上層為爭奪汗位發生內訌,深謀遠慮的乾隆覺得此時是平準的最佳時機。

此時準噶爾部的達瓦齊在阿睦爾撒納的幫助下奪得汗位。事後, 阿睦爾撒納覺得達瓦齊能做大汗,自己功勞很大,就不斷的提出要求,擴大自己地盤,這引起了達瓦齊的不滿。原來結盟的兩人開始不和,雙方不斷髮起戰爭爭奪地盤。最後阿睦爾撒納戰敗,領著自己的殘兵敗將降清。


乾隆盛世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上)

乾隆對阿睦爾撒納率眾歸附十分重視,於是晉封阿睦爾撒納為親王,還給他的部落發了牛羊牲口和口糧。

阿睦爾撒納也投桃報李就彙報了達瓦齊內部的情況,並請願如果清軍出兵準噶爾平亂,阿睦爾撒納願意率部策應。

達瓦齊為人荒淫無度,不理政事,此時已是眾叛親離,乾隆覺得此時正是清朝出兵的最佳時機。

乾隆二十年,清廷決定出兵討伐達瓦齊。清軍兵強馬壯,勢如破竹,很快就佔領了伊犁。達瓦齊最後戰敗,達瓦齊被俘後押往北京,出於政治角度考慮,乾隆並沒有殺了達瓦齊,而是將他羈押在京。

消滅了達瓦齊後,乾隆開始統籌伊犁地區的管理,為了表彰阿睦爾撒納對清廷的忠心和在平定達瓦齊之戰中的功勞,乾隆晉封阿睦爾撒納為雙親王,食親王雙俸。

但阿睦爾撒納並不滿足,他歸附清朝,本就是一個策略,借清廷之手已把自己最大的對手達瓦齊勢力消滅,自己成為首領才是最終目標。

阿睦爾撒納開始以總汗自居,他是清朝的親王、定邊副將軍,但是卻不穿清朝官服,大軍也不掛清朝軍旗,不用清朝官印,並啟用噶爾丹策零時琿臺吉菊形篆印行文各部,並“用鈐記行文,調兵九千”至布魯特、哈薩克邊境,擁兵自重。這些行為,儼然就是把乾隆當傻子,過河拆橋。不過還沒等乾隆動手,阿睦爾撒納就公開叛亂了。

阿睦爾撒納反叛後,並沒有出現如他所預期的紛起響應反清的局面。許多首領反叛不久就倒戈相向,與阿睦爾撒納為敵。準噶爾部再次陷入混戰之中。

乾隆二十二年準葛爾部在清軍的全力追繳下全線潰敗。準葛爾部被平定。

本來乾隆預計只需要幾個月時間,花費幾百萬兩白銀就可以滅了阿睦爾撒納。沒想到二次平準竟然花費了清王朝三年時間,數千萬兩白銀,這讓乾隆惱羞成怒。

乾隆本著為大清江山千秋萬代考慮,防止準葛爾部死灰復燃,做出決定:“總以嚴行剿殺為要”。這事實上是一道滅族令。

在乾隆皇帝的威壓之下,兆惠親自指揮清軍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屠戮,準葛爾部幾乎被滅族,後來有史學家估計這場屠殺超過數十萬戶。


乾隆盛世的十全武功含金量到底有多高(上)

為了填補真空,乾隆從全國各地調集人口充實邊境。在新疆南北大力推行政教分離,並且將東干人遷往新疆,實行以回制回。

乾隆完成了爺爺和父親兩代人未竟的事業,消滅了西北邊疆的威脅,同時也打擊了沙俄利用準噶爾侵略中國的野心。

乾隆終於祛除了準噶爾這塊心病,他又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小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