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刑釋人員歸鄉 安置幫教讓他找到「回家的路」

4月陽光明媚,和風習習。4月4日上午,在重慶市涪陵監獄大門外,74歲的王田權(化名)刑滿釋放迎來新生,剛剛走出監獄大門的王田權臉上洋溢著的不僅僅是重獲新生的喜悅,還有揚起的對未來生活的信心。然而,前來接他出獄的並非是他的家人,而是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棣棠鄉敬老院的負責人楊院長。

七旬刑釋人員歸鄉 安置幫教讓他找到“回家的路”

七旬刑釋人員為生活擔憂

5年前,王田權因一時衝動犯罪受到法律的制裁,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在涪陵監獄服刑期間,他積極改造,表現良好。2018年4月4日是他刑滿釋放的日子,對服刑人員而言,這本應該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然而在刑滿釋放前的一段時間,王田權卻顯得焦慮和不安。監區民警發現情況後,及時和其談話談心,從中瞭解到他是在為刑滿釋放後的生活擔憂,擔心出去後沒有居住地方、沒有生活來源,害怕生病沒錢治、沒人管。

其實,王田權不知道,他所擔心的這些情況,監獄早已經啟動了相關工作機制,瞭解到王田權入監服刑以來,一直無信件、無匯款、無親屬會見,在刑滿前一個月,監區按規定對他展開了釋放前的摸排調查,發現他家中無親人,曾住在彭水縣棣棠鄉敬老院,針對這一情況,監獄刑罰執行科立即與當地政府取得聯繫,並進行了調查核實,確認王田權刑滿後可能面臨著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無親可投的囧境,屬於需啟動刑滿釋放安置幫教工作的對象。

七旬刑釋人員歸鄉 安置幫教讓他找到“回家的路”

監獄安置幫教解決後顧之憂

一方面,監區安排民警對王田權進行相關政策宣講與教育引導,疏解他的憂慮情緒。另一方面監獄將兩封關於請求協助做好服刑人員王田權刑滿釋放安置幫教工作的函分別發往了彭水縣司法局與棣棠鄉政府。

監獄主動與彭水縣有關部門反覆溝通協調,努力解決王田權的釋放安置幫教問題,最終達成了由彭水縣棣棠鄉司法所負責開展後續的安置幫教工作,將他繼續安置在服刑前居住的棣棠鄉敬老院的意見。

出獄前,不敢相信監獄會為自己刑滿釋放後的事而奔波的王田權,在簽完刑滿釋放交接手續後,看到前來接他的棣棠鄉工作人員與敬老院楊院長時,一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謝謝你們,真的謝謝。”王田權不斷表示著感謝,並向民警再三保證以後一定要積極面對生活,不再幹違法犯罪的事。

七旬刑釋人員歸鄉 安置幫教讓他找到“回家的路”

安置幫教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

據瞭解,近年來,涪陵監獄在做好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方面,已形成了一套完善有效的工作模式。通過基層監區初步篩查、信息收集,職能科室走訪調查、溝通聯繫,監獄領導統籌規劃、協調指揮的三級工作模式,建立起了監區、科室、監獄三個層級的安置幫教體系,監獄刑罰執行科每月會定期組織召開釋放安置幫教工作會。

“努力降低刑滿釋放人員重新違法犯罪率,為刑滿釋放人員順利迴歸社會、立足社會、融入社會鋪平道路。”涪陵監獄相關負責人表示,做好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幫助服刑人員解決釋放後的生活、就業等問題,以實現有效降低重新犯罪率,是監獄積極將執法工作向社會的延伸,不僅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也彰顯了國家的人文關懷,確保了社會和諧穩定,更是貫徹踐行治本安全觀的具體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