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千年—宋遼金木雕佛像細節欣賞

木造像為宋代開始盛行,並且藝術水平達到頂峰,現在能看到的宋代木造像往往都被歐美和國家博物館視作館藏標誌性的藏品。宋代造像以藝術的手法表現現實生活中人物的特性。

法相千年—宋遼金木雕佛像細節欣賞

受到佛教世俗化的影響,宋代以世俗的審美情趣來塑造佛像,衣褶的處理與唐代超現實超理想化的手法完全不同,已完全脫離了外來藝術模式,表現漢民族特有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風格,具有清新樸實的自然主義氣息。

法相千年—宋遼金木雕佛像細節欣賞

法相千年—宋遼金木雕佛像細節欣賞

法相千年—宋遼金木雕佛像細節欣賞

宋代菩薩頭戴花冠和髮髻冠,花冠高大繁複,菩薩造像衣飾繁複,胸前飾瓔珞,手足戴有釧鐲,上身較袒露,兩肩習慣橫披一件天衣,下著長裙,富於裝飾意味,體現濃郁的世俗社會審美情趣。

法相千年—宋遼金木雕佛像細節欣賞

宋代佛像衣著出現內著交領式僧祗支,外斜披袈裟的新樣式,與當時僧人衣著樣式完全相同。

法相千年—宋遼金木雕佛像細節欣賞

菩薩,是“菩提薩埵”之略稱。意譯作:道眾生、覺有情、大覺有情、道心眾生。意即求道求大覺之人、求道之大心人。菩薩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

法相千年—宋遼金木雕佛像細節欣賞

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千手觀音、觀世音 、地藏。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迴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木造像形成一定風格體系且現今能看到的最早在宋代,宋代官方木造像多有記載入冊,且保存下來的屈指可數。宋代受佛教世俗化的影響,富於現實意味和個性特點,尤其在臉相的塑造。菩薩面形圓潤,寬額豐頤,眼泡鼓起,從額頭到鼻樑一般凹陷下去,呈一條明顯的圓弧線,與當時現實中人物面相十分接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