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爲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原文標題:《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為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皇帝是一國之君,稱自己為“天子”,意思是其命源天,除了天就自己最大。當然在討老婆這方面也必須要做天下先。從歷史上看,皇帝納妃有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保持了穩定的持續性,而且顏值很關鍵。皇帝喜歡有趣的靈魂,也自然喜歡年輕的女子,所以年輕的姐妹被一同選作妃子十分正常。

而且,如果皇帝長壽,妃子和妃子之間的“代際”感就會非常強,年長的妃子比新入宮的妃子能夠大上幾十歲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在清朝,皇室在婚姻上有十分嚴格的規定,就是滿漢不能通婚,所以有時候我們會發現奶奶和孫輩的女子一起嫁給皇帝也不要覺得奇怪。

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為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我們要說的這位奶奶輩的皇后就是孝賢皇后。她就是清宮劇裡熱門的“男一”皇阿瑪—乾隆皇帝的正妻。如果還沒什麼印象的話,按照現代宮鬥考古學的專業觀點,這位皇后極有可能是容嬤嬤伺候的主子。

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為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當然這是笑話。在正史當中,這位孝賢皇后是雍正帝親自為兒子挑選的。在康熙皇帝眼裡,弘曆是“好世孫”,而雍正皇帝又城府極深,能夠配得上這樣皇家的,而且讓雍正滿意,可想孝賢皇后在當年一定是皇族裡頂尖的女子,無論從政治還是從德行,必是萬里挑一的。孝賢皇后小的時候冰雪聰明,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更是擁有了閉月羞花的相貌。而且孝賢皇后從小和男孩子們一起上學受教育,詩書丹青更是不在話下。如此看來,雍正皇帝在選兒媳的這件事上,還是真是走心。

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為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比較難得的是,兒子弘曆對這段“包辦婚姻”也十分滿意。弘曆娶這位福晉的時候,只有十七歲,還不是皇帝,二人的小日子過得也是相當不錯,秉燭夜談,吟詩作對,想想也算是有錢有閒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為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後來乾隆皇帝榮登大寶,即使有了貌美如雲的三千後宮佳麗,皇帝仍然十分鐘愛自己的結髮妻子。二人生了四個小孩,可惜不幸早夭兩個。可能是傷心過度,也可能是身體貴恙,孝賢皇后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為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然而故事到這裡並沒有完,乾隆將自己對亡妻的愛,投入到了選秀的工作中來,他的納妃工作一直持續到了晚年。在這中間,有一位富察氏被選入宮。富察這個姓氏是滿族的大姓,據說現在滿族中的付和傅這個姓幾乎都來源於這一族,而且在數量上也僅次於關姓這個滿族第一大姓。

其實再往前追溯,乾隆的結髮妻子孝賢皇后也姓富察,這位新入宮的少女按輩分還要稱孝賢皇后為姑奶奶。在孝賢皇后的時候,富察一族十分顯赫,但是即使有這樣深厚的家族背景,這個小姑娘也僅僅被立為貴人,而且在各種賞賜的記載中也都沒有她的名字,所以大家推測她被封為貴人之後很可能又被貶為更低的嬪位。後來直到乾隆晚期,這位十全老人“盤點”媳婦的時候,才又將她正式冊封為晉貴人。

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為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種種跡象看來,晉貴人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姑奶奶孝賢皇后而享受到到特別的待遇,皇帝也沒有將自己對孝賢皇后的愛放在晉貴人的身上。好在晉貴人心態平和,不爭不搶,能夠安於平靜的生活,所以身體很好,很能活,比乾隆爺還能活。一直活到了七十多歲,活過了嘉慶,直到道光年間才去世。

祖孫兩代同侍乾隆,為何奶奶能當皇后,年輕的侄孫女卻不得寵?

為了表示尊敬,老太太被道光帝封為“晉妃”,在獲得“妃”位的第二年駕鶴西去。如今看來,能在宮廷鬥爭中善始善終,晉妃平和的一生實在不多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