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銘:「致全體教育者的公開信」

劉長銘:“致全體教育者的公開信”

“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則曾引發教育圈轟動的金句,出自一位剛剛卸任的校長之口——北京四中校長劉長銘。

現年61歲的劉長銘在2003年正式接任北京四中校長一職。在他卸任後,北京十三中原校長馬景林將“接棒”第28任校長。

14年校長經歷,30年從教經驗,劉長銘留下的,除了對四中的付出,還有一封“致全體教育者的公開信”。信中,有寫給校長的管理反思、有寫給教師的課堂經驗,還有寫給家長的家教智慧......

致校長:

作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作為校長,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去開展教育探索,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方法和藝術。關鍵是要調動教師的能動性

1

作為教育管理者,尤其是作為校長,創造各種機會和條件,去誘發和鼓勵教師思考教育的深層次問題,發揮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去開展教育探索,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方法和藝術。

2

作為學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長,要做的就是為師生創造實踐提供機會、支持和保障,營造鼓勵探索、鼓勵創造的學術氛圍。

3

教師是創造的源泉和主體,但梳理和提升至關重要。這是校長的文化使命。

校長要有形而上的思維,善於將師生的智慧提煉凝固下來,使之成為學校的理念、財富和傳統。這就是學校文化建設。

致教師:

什麼是一堂好課?從聽課和評教中總結好課的共性,我可以概括為“四有”:有知識、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

——劉長銘

好的課堂要做到“四有”

1、“有知識”

知識不是講的越多就越好,要講的精準、精煉、精彩。少則得,多則惑。怎樣把握好這個度,取決於你對規律的把握和對學生的瞭解,知道學生的困惑在哪。

講課不是對知識的簡單陳述,不是課本搬家,更不是講標準答案。這樣的課學生不歡迎,這樣的教師也沒有存在的價值。

有知識還不是好課的唯一指標。能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是好課的重要特徵。

2、有方法

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悟出方法。

思想是比方法更高一層的東西,是道,而非術。方法是解決具體問題的,可以說思想是可以移植應用到其他領域、觸類旁通的方法,是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普遍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悟出方法和思想是教育者更高超的技藝。

3、有生活

人類創造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生活,使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義,而不是為了考試和個人發展。僅僅把學知識與考試掛鉤是一種價值迷失。

所以我們在講課時,除了要關注考試外,還要廣泛聯繫與知識有關的生活現象和人類職業活動,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理解知識的意義與價值。

價值引領而非考試導向的知識教育,會使學生獲得主動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熱情。

我們要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知識在生活中的用途,瞭解知識在改變人類生活中的作用,激發學生運用知識來創造和改變世界的慾望和衝動,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這種價值引導的教學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勝過空洞的說教。

4、有境界

一節好課展現的不僅是教師的口才和處理教材的技巧,還有教師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我認為後者更為重要。

一個好的課堂,應當是充滿正能量的課堂,是賦予了教育者的態度、精神、生命與價值觀的課堂,是充滿了熱情、激動、憧憬、情感激盪和心靈互動的課堂,是將精神和人格引向高尚的課堂。

給青年教師的四句箴言

1淡化得失心,關鍵是你更看重什麼

人生沒有絕對的得與失。得到未必是好事,失去未必是壞事,所以得失不必放在心上。你在這裡失去,必會在別處得到。得與失是守恆的,關鍵是你更看重什麼。

2、培養對教育的興趣和激情

有興趣就會有激情。興趣和激情不是天生的。所以大家要培養自己對工作的興趣和激情,這樣你就可以從工作中享受到無窮的快樂與幸福。

有激情還有一個巨大好處——它會使你保持年輕,不論是心態還是外表。

3、年輕時認真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白做

人生是積累精華的過程,因為提取是為了積累。所以我和大家說,年輕時要認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因為只有認真做的才是具有積累價值的財富。

4、 盲目攀比、過於急躁只是自尋煩惱

有些東西,如名和利,得到固然好,沒得到也未必不好;有人早得到,有人晚得到,有人沒得到。

早得到未必就好,晚得到未必不好,即使沒得到,也要心態平和,多反思自己,不要怨天尤人,這樣會氣阻傷身,不利健康。

致家長: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極力維護學校和老師——不是假惺惺的做戲(因為孩子都能察覺出來),而是要真心實意地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凡是家長不與學校老師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1、理解老師,冷靜處理

孩子上學後,每個家長都很在意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態度,特別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師的特殊關注。

但是教師很難像家長一樣對待每個孩子——不是由於責任心的緣故,而是由於角色不同,關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師像父母那樣關心和愛護學生,我認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師應當比家長更有理智。

當孩子沒有受到特殊關注而產生失落感時,家長應保持冷靜,運用智慧做好“補臺”的工作。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悄悄地與老師進行溝通。

如果家長不能保持冷靜和理智,情緒上流露出對學校老師的不滿,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發一通牢騷,使孩子對學校和老師產生了成見,那後果是不堪想象的。

2、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

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極力維護學校和老師——不是假惺惺的做戲(因為孩子都能察覺出來),而是要真心實意地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3、教育需要耐心

急躁和揠苗助長可能會收到眼前的、顯現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會造成什麼缺陷(很多事例說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經科學發展很多年以後才能知道。

所以,我更欣賞這樣一句話:教育是一個緩慢而優雅的過程。

給家長的“八句箴言”

1.家庭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千萬不要認為上名校才是決定一生。

2.永遠要保持溝通,家長的言行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3.孩子的任何缺點和優點都與家長有關,不瞭解孩子就沒有成功的教育。

4.別把自己的夢想附加給孩子的未來。

5.請鼓勵你的孩子做一個幸福的普通人。無論我們怎樣對人進行分類統計一定是正態分佈的,我們所謂的最成功的人一定是很少數的。絕大多數是平常的。其實我們今天看到大量的人是普通人,但是他們生活很樂觀、很幸福。

6.如何與孩子溝通應該被當作一門藝術。溝通我們應該選擇一種方式,選擇一種場合,選擇一種心境,選擇一種時機。

7.寬容對待孩子,做到“眼裡能夠揉進沙”。我認為,現大絕大多數家長缺少這樣一種教育藝術。

8.夫妻關係才是第一位。

網上有一篇我寫的文章,文章的觀點是,千萬不要把孩子看的比你的生活伴侶更加重要。在我看來,夫妻關係是第一重要,正因為有了牢固的夫妻關係,才有了牢固的家庭,有了牢固的家庭,孩子才會有一個正常、良好的成長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