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一國之母的慈安,葬禮爲什麼如此簡單?

光緒年間,政通人和,後宮內鬥撲朔迷離。慈安和慈禧各成一派,兩宮互不往來,隔閡日益增大,人心不一。後宮劇變似千鈞一髮,可雙方僵持不下。直到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暴崩於紫禁城鍾粹宮,死因成謎。

身為一國之母的慈安,葬禮為什麼如此簡單?

說來慈安為大清正宮太后,而慈禧只因母憑子貴,才與慈安並列太后之位。可要論起尊卑秩序,慈安自然穩居榜首。既然身為一國之母,按照大清規矩,太后駕崩屬於國喪,喪儀有一定的規格和制度,加之慈安生前為咸豐正宮,且撫育清朝同治、光緒兩代皇帝有功,為天下人所緬懷。其儀式自然繁重有加,可令人不解的是,慈安的葬禮辦得極其匆忙且草率。沒有天下默哀,沒有繁文縟節,甚至基本的儀式都沒有。《春明目錄》中有所詳細記載,“孝貞太后大事出殯之日,餘入東華門觀禮,前導無甚排場,鑾輿衛傘扇之外,只見捧香爐者或十人或二十人為一隊,分隊前行。中夾以衣架臉盆架,錯雜其中。其餘金銀錁紙紮等等,陸續而至,與尋常民間出大殯者無異,但品制不同耳。”其中可知,慈安的葬禮出其簡陋,身為大清太后,這葬禮也太過寒酸。而宮中傳出消息卻是,慈安生前清貧,喜好節儉。特請求死後,葬禮一切從儉,不必昭告天下,大肆作法,鋪張浪費。以此來關懷子民,彰顯大國之邦的情懷,博得世人稱讚。

身為一國之母的慈安,葬禮為什麼如此簡單?

可後宮傳聞千種,各有不一。有人說因為太后死得過於突然,沒有提前準備事務,來不及好好安葬。此說法漏洞百出,難以置信,首先,一般太后病重,應是國之大事,如果事出突然,怎不給與外界準確答覆,。加上慈安一生功勞在身,先是在咸豐皇帝駕崩後,穩操大局,垂簾聽政,為國著想。在垂簾聽政是,與慈禧太后能同心同德,任用賢能,垂拱而治,是以清朝得以先後平定太平天國之亂和捻軍之亂。後有扶持光緒上位,保住大清百年基業。不失為大清正宮太后,此等重要之人,在死後卻不能得到厚葬,於情於理,怕是難以說服眾人。

身為一國之母的慈安,葬禮為什麼如此簡單?

傳聞千奇百怪,而最具可信度的,小編認為,便是最後一種。慈禧為保順利繼任大清太后,輕化慈安葬禮。世人皆知,慈安與慈禧在輔佐光緒上位後,相互生出間隙。同樣作為大清皇后,可正宮永遠居於榜首,當時的光緒年幼無知,最具權威的,莫過於後宮兩宮之主,慈安和慈禧。雙方勢均力敵,可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慈安便暴斃,這不經讓人遐想。

身為一國之母的慈安,葬禮為什麼如此簡單?

可歷史,不容我們猜忌。慈安突然暴斃,若葬禮大肆辦理,後人追查,這瑣事便不自覺的多了起來。可葬禮寒酸,該少的仍然不能少,按照大清禮儀,喪儀結束後,需將慈安的棺槨移送至普祥峪定東陵下葬。已故太后奉安,慈禧和小皇帝光緒理應親送。可慈禧卻在此時突然大病,於是便避於參加慈安葬禮。可歷史記載,慈禧大病初癒,身體已無恙。只是不想操勞於慈安葬禮,這也從另一方面表現出,慈禧與慈安之間的微妙關係與之前的身份間隙。

身為一國之母的慈安,葬禮為什麼如此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