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農民種地交公糧,爲什麼還要繳養老保險?

三國老薑


以前農民種地交公糧,為什麼還要繳養老保險?這個問題其實暗含了3個相互關聯的問題,其一,農民以前交公糧,交提留,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不用交養老保險了嗎?其二,農民以前交公糧,交提留,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在老了並沒有享養老保險待遇。其三,農民要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就一定要繳納養老保險嗎?

1、農民以前交公糧,交提留,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不用交養老保險了嗎?

近段時間,關於農民養老的問題討論激烈。有人認為,農民以前交公糧,交提留,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在老了就應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應該和城裡人一樣,無差別的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小編查閱了有關法律法規並沒有發現農民以前交公糧,交提留,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就可以不用交養老保險。

2、農民以前交公糧,交提留,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在老了並沒有享養老保險待遇。

是的,農民農民以前交公糧,交提留,參加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現在老了並沒有享養老保險待遇。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咱們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是現收現支的制度,也就是說,現在退休人員領的養老保險待遇是現在交保險的年輕人上交的錢。也就是說,領的人一旦增加,很可能收不抵支出現問題。

3、農民要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就一定要繳納養老保險嗎?

這個問題其實已經相當明瞭,許多地方已經取消了農業戶口。就意味著無論是農村人和城裡人要想老了享受養老保險待遇,那前提是按照要求繳納養老保險,交夠15年退休了就可以領取養老保險金。

4、農民養老難怎麼辦?

其實,這幾年很多農村地區已經發展的很快了。農民不再為一日三餐而發愁,轉而為如何生活都是好、健康和精神生活而努力。所以,農村老人養老其實並沒有那麼嚴峻。只不過,養兒防老的觀念受到衝擊。很多老年人不得不考慮,如果兒女不給自己養老應該怎麼辦。


聚焦三農熱點說


我是國企退休職工,每月有養老金三千多元,我很知福知足,如身體爭氣,沒進醫院,倒也足夠,可一年住個二次院就回到解放初期了。說到解放初期,國家工業底子差,到一九五八年還在爭上游,力爭產鋼鐵1080萬噸,現產鋼達七億噸。也就是那時期:農業支援工業,農村支援城市。我國本是一個以農為基礎,以農立國的大國。就憑藉這農民辛勤勞力,打下一定經濟基礎,才有工業大躍進,鋼鐵產業跨上千裡馬。隨著國家經濟結構改變,農業退居其後逐步變成農業產品進口大國。農村分田到戶後再逐步取消農業稅和交公糧,每畝又補助一定耕作費。看來較完善。可是交過公糧,納過農業稅的農民老了,而無力靠自已在畝把田上養活自已,更沒法來城市打工,這樣看來給送過公糧,納過農業稅的農民發放一定數額的養老金還是理所應當。據體發多少,發放的對象應由政府制定政策範圍。


老羅194763


以前農民種地交公糧與後來的農民繳納養老保險之間的關係看似不相關,也是不同的概念,但這中間有沒有聯繫呢?也就是題主問題想表達的意思:我們農民該不該交養老保險,該不該領到養老保險金?我們來討論討論!(友情提示:是討論,誰都可以有不同意見!)

1、養老保險的概念在我國並不是建國就有的,我個人知道的應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才開始有這個概念的,我記得九三年我當兵的代耕費200元就被當時的鄉民政部門強行交了一次性交費的養老保險(保險證及交費票據仍在)!

2、由此可以說明,在我國實行養老保險制度前,工廠也只是向國家繳納稅與費,並沒有單獨為工人交納養老保險,在沒有徵收高工資個人所得稅前工人個人是不繳納國家的稅費的,而我們的農民則個體承擔了國家的稅與費!


3、工人在解放前被稱為無產階級,而我們廣大的勞苦大眾又何償不是無產階級呢?土地都集中在地主手裡!解放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也和工廠一樣是大集體生產,承包到戶後,農民有了自主權,但同時承擔的風險也是由個人承擔的,而工人個體是不承擔集體生產經營的風險的,退休有退休金,在沒改制前,被稱為‘鐵飯碗’,而農民個體除承擔國家的稅費以外,還得自己承擔成本、天災人禍、蟲病、氣候等的風險,農民的飯碗在那個年代被稱為‘泥飯碗’是隨時都會被打破的!同時,我們農民活到最後都得靠自己養活!

4、農民的供獻這裡就不再重複,我只想說的是:如今國家工業發達了,難道只是某一個群體的功勞嗎?並不是,而是包括農民在內的所有群體的功勞,但卻只有農民這個群體領到的是最微薄的養老金!農民也是不是應該一樣享受國家發展的紅利呢?


5、又來說說我們的農民工!有人可能又要說了,我們單位或我們自己給交了養老保險,應該領養老保險,沒錯,確實應該領,但並不代表農民工不應該領啊!我們農民工給誰做工?正是給工廠,企業打工,我們幹了以前本應為工人乾的髒活累活,給國家建設供獻也不小,而這些企業、工廠卻不遵守相關法規給我們農民工購買養老保險,而有的人卻反過來說成是我們自己沒有交養老保險,這能說得通嗎?

當然,這些都只代表我個人的看法,可喜的是:我們的政府也正在加大力度對養老制度進行改革,差距也正在一步一步的縮小!


搬起石頭砸


我說的開頭不太好聽,大家看完再批評,但不能罵,因為只有找出合理理由,才能說服人!

先說農民交工稂的問題,自古以來,那個農民不交公糧,而且交公糧也不是完全無償的。國家還是付了錢給公社的,而且也體現在了年底分紅上了。只是那時什麼都很便宜,分紅時實際不多。

二是出義務工,這也是自古就有的,只不過以前叫徭役。大家最清楚的是大運河,萬里長城都是出徭役修好的,更多的是地方的基礎設施都是靠這樣建起來的。

農民幾千年來都是這樣過來的,誰也沒有得過什麼養老金的!

但我們建國後的農民不同以前,農民是從集體合作社過渡到了人民公社。所有的農事活動都必須服從國家的統一計劃與調度。交稅,交租變成了交公糧,徭役變成了義務工。正因為這樣,我們糸統的加入到了支援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上。形成了大規模,高效率的大農業體糸。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有力的支援了工業建設,使我國從一個農業國基本建成了一個現代的工業體糸。為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包產到戶前幹過十五年以上公社社員的人,都應是可獲得最低養老金的群體。至於不滿十五年社齡的只能按現在的城市職工一樣,參加養老保險了!


乾杯安德烈


以前農民交公糧,是為了養活工人和許多城市非農業人口,他們也為國家作出了貢獻。現在未滿六十歲的農民繳養老金,是為了六十歲以後每月能拿七八十元的養老金,拿的錢少雖不能養老送終,管零用還是行的,能讓生活過得好一點。用事實答題,望你關注。




關注社會情感文化


僱名思義,交公糧是納農業稅,同其他行業、個體戶依法納稅一樣,是應盡的義務,不是免繳養老保險的理由。再者,政府將土地分給農民,農民也該感恩回報,這與免繳養老保險沒半毛錢的關係。

但是,有的農民應該得到照顧:1、50~70年代農民過多的無報酬勞動(築公路、修鐵路、建電站、“大三線”、蓋工廠……,是無報酬或只是略有補助的,連吃的伙食費都是農民自備),造成農民家底薄無積蓄,也將青春年華幾乎耗盡。而今這批農民進入老年,均是60歲以上,減弱或喪失勞動能力,經濟貧困,交不起社保。2、農民收入很低。農產品價格同其它商品價格剪刀差越來越大,這就加重了農民的貧困。這批老年農民的貧困更是雪上加霜,陷入生活極度困難狀態。

若能給他們每人每月補助300~500元養老金,一則體現政府關懷這批老年農民,二則使他們青春年華的無賞付出得到肯定,有所回報,三則幫助這批人解決生活困難,安度晚年,造就一個和諧的社會。

是“補助”,不是包乾全部養老金。養老主要靠兒女,靠自己年輕時的積蓄,靠社保。國家沒有這大財力支持全部養老費,只能略有補助。

歡迎評論


老爺子1ttuyteqiew


農民在計劃經濟年代上交糧食與繳納養老保險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我是改革開放後才從農村走出來的,在農村幹了十餘年的農活,對農村情況還是略知一二。當時不允許自由交易,糧食不交給國家是沒辦法變錢的。變不了現,生產隊就沒錢買農藥化肥,農民也沒辦法購買生活必須品,如火柴煤油肥皂布料等。當時農民出工是實行工分制,每天最高為十分,我當時十七八歲,每天約七、八分。年底累計工分後,看當年生產隊收入多少,折算為每十分多少錢,計算出你家庭當年可從生產隊領多少錢。由於當時大部份農村沒有多少副業收入,糧食收入就是生產隊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所以當時交公糧應視同國家向農村收購糧食,與農民養老完全不掛鉤。

認為交了公糧就應視同交了養老保險,就應該與城鎮退休人員同等對待的觀點,這應該是部分農民朋友針對部份城市居民提出的養老保險應該多繳多得不交不得的觀念而提出的,我認為國家是不會認可的。

即使這種觀念有一定道理,估計當年交過公糧的農民朋友大多有60大幾歲以上年齡了吧,交了公糧的發養老金,沒交的就不發,那不在這範圍內的農民會同意嗎?另外,城鎮職工養老金髮放標準與繳費多少、繳費年限和退休時的工資標準有很大關係,如果認可你交公糧視同交養老金的話,要不要去核實你當年交了多少年公糧、收購價是多少和交了多少糧食呢?

國家對農村發展支持力度,應該是有目共睹的,農補、基礎設施建設、醫療保險補助、扶貧等,這些都要靠國家財力的強力支撐,而國家財力主要靠二、三產業的稅收收入,一產業屬於淨投入,面對實體經濟形勢向壞,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減稅呼聲高漲的形勢,國家一步到位,每年增加上萬甚至幾萬億的天量資金來大幅提高農民養老水平可能也不現實。

關於農民的養老問題,完全支持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而逐步提高補助標準,也非常理解農民朋友迫切提高養老待遇水平的心情。


往事紅塵8


交公糧和繳養老保險是風馬不相及的兩回事,公糧是納稅也就是交公糧所得的錢(每斤)九分伍釐錢,由財政直接跟糧直接收繳,而養老保險則是每個符合養保險條件公民必須向政府養老保險機構予先交納的保險費,然後國家會補貼一定的金額給的你帳戶,待你到六十歲後才可以按月領取,所以與交不交公糧沒有關係,與一個人對國家的貢獻與不貢獻沒有關係。而是與你有沒有工作單位有關係。有工作單位的工人,本人只需交社會平均工資的百分之八,單位工廠則為你補足夠百分之二十。


哥貴3


自己也是農民出身,父母也是農民,在八十年代交公糧,自己家的好糧食都上交了,有時候自己家口糧都不夠吃,這些日子讓我記憶猶新。說句心裡話,以前的日子的確很苦,吃不好穿不好,父母辛苦一輩子,沒有享受到幸福都不在了。

現在政策好了,不交公糧了,也不交地畝款農業稅了,種地還有補貼,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還能領取補貼,對農民的政策越來越好,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

話說回來以前繳納公糧,等於把糧食賣給了國家,雖然便宜,政府也給了錢的,但賣的糧食款都是集體結算,繳納了農業稅地畝款,這些錢並沒有繳納到勞動保障部門,現在退休的人雖然以前沒有繳納養老保險,但是最近幾年是自己交過的,以前沒有繳費視為繳費了,所以農民無法領取退休工資,只有交了養老保險才能領取退休工資。

包括現在上班人員,如果自己和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一樣沒有退休工資可領。現在看老百姓繳納養老保險,也都是為以後的自己準備的,並且政府提倡全民參保,自己交一部分,政府補貼一部分,養老保險的政策是交的多退休後領的多,讓自己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並且減輕了子女的經濟負擔。

以前繳納公糧是當時的政策,無法換算成養老保險,不繳納養老保險是無法領取退休工資的,任何人都一樣。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也歡迎你和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瞭解更多三農信息。


踏雪尋梅jia


農民。作為一個群體,具有一定的耕地卻沒有所有權的一個群體。確權也只是擁有的經營權,還常常被城裡人羨慕的人。

在以往的歷史上,農民種地繳納公糧地稅就是應盡的義務,自古被稱為皇糧國稅。上繳的公糧是按照地畝面積計算,或許舊社會不給錢,反正在前些年交公糧要的是最好的質量,並且按照很低於市場價格由糧庫收購。餘外農民要繳納農業稅給國家財政,繳納提留統籌費給村級和當地財政,還要負擔義務工修路等等。再以前還有出民工建水庫或者參加其他國家建設的。當然這些都是過去了,後來費改稅,再後來取消了任務糧農業稅,現在還有了直補和糧補。這已經是改變了歷史,不但不收錢還給錢,上輩農民真的是不會相信的。

當然,現在出現了就算是給補貼也抵不過以往種地所得的純收入,或許跟現在的生活消費水平拉開了一定的差距,更不會想到糧食用不了了,糧價放開後能回落到過去。在依靠種地不足以跟上消費的時候,農民就感覺到無奈。

過去農民到了老年,沒有什麼部門給錢,如今還有養老金了。的確也是歷史變革,無奈考慮過去的付出與交錢醫療,交錢養老,讓很多農民整不明白。農民有農民的苦,工人卻認為應該。或許國家也有國家的難處吧。

作為農民,也只能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