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人故事」熊文:返乡创业成致富带头人

「丰都人故事」熊文:返乡创业成致富带头人

近日,记者在仁沙镇隆家沟村1组的熊文家看到,他家环境清幽,前后几百米的距离无人居住,附近是山林和水塘。他在外奔波几年后,返乡创业养殖肉牛获得成功,成为了该村致富带头人。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他打算在明年再创办一个养鸡场,养殖土鸡。

「丰都人故事」熊文:返乡创业成致富带头人

熊文给牛喂料

放弃打工回家创业

熊文跟很多村民一样,都有随大流外出务工闯荡的经历。但他的思想还是比较传统,总觉得自己的老家才是他向往的地方,在外久了,感觉不习惯,他就想回家创业。于是,2015年,他就回到了老家。

“以前在家经营车子很多年,但没有赚到钱,看到很多人外出打工收入还可以,也想出去挣点钱,我就跟妻子一起到福建晋江去打工。”熊文说,他2000年就出去打工为别人开车,收入比在家里经营车子要高些。

熊文刚开始在一家鞋厂开货车拉做鞋的原料,工资只有4000多元。在厂里开车虽然轻松自由但工资不高。不久,他就辞掉了这份工作,到公交公司应聘了驾驶员岗位。

“公交车驾驶员还是很辛苦的,工资比在厂里开车才多1000多元,感觉也没有意思。”熊文说,开公交车一般都要开13~15个小时,最短都要开12个小时。不久后,他自己出来经营货车,这样一来,比起开厂车和公交车收入高得多,每个月可以收入1万多元,但也辛苦得多。

熊文告诉记者,自己经营车子,就要经常联系货源,还要自己开车,考虑的问题就很多,不像开厂车和公交车那样单纯。为了多挣钱,常常起早摸黑地干,尽管收入也还可以,时间长了身体有点吃不消。他感觉自己的根在老家,在外务工心里总不踏实,还是想回到家乡发展。

修建场地开始养牛

2015年,熊文和家乡的亲人聊天时,得知丰都很多养牛人都是赚钱了的。特别是包鸾镇飞仙洞村的庭院牧场,养殖户都搞得很好。于是,熊文想到养殖肉牛是个不错的选择,就想回家创业养牛。

“我到一些养牛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感觉养殖肉牛确实赚钱,加上还有补助,就下定决心养殖肉牛。” 熊文说,回来了解了丰都肉牛养殖的实际情况后,2016年他就投资15万元修建养殖场,还修建了发酵棚、隔离棚、沉淀池、沼气净化棚等配套设施。同时,学习肉牛养殖技术。我投入45万元,在当地买良种牛进行饲养,由于当地的良种牛数量有限,又从成都买了一些,总共养了60多头牛。2017年卖了50多头牛,主要销往重庆,年收入10多万元。

熊文告诉记者,他家所在地不属于禁养区和限养区,这对于他养殖肉牛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听熊文介绍后,记者在他家周围观察,发现他家附近几百米远的距离内的确没有人居住。而且附近还有3口比较大的山坪塘,大的一口有十几亩,里面的水足够他家养牛用,附近还有山林。熊文说,他现在养牛已经完全走上正轨了,时机成熟还要扩大养殖规模。还准备利用这些山林,林下养殖土鸡。

开办养鸡孵化小鸡

熊文返乡创业养殖肉牛获得成功后,成为了该村致富带头人,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他打算在养殖肉牛的同时,2019年又办养鸡场开始养鸡。

“2015年,重庆富典公司来我们村上发展乌骨鸡扶贫项目养鸡。当时征地3亩,修建了6间一楼一底的房子,购置了10台孵化机,场地等基础设施都建好了,也发了10多万元的鸡苗。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放弃了这一产业。这些设施成为了村上的闲置资产。”隆家沟村村主任熊吉成说,为了把这些资产利用起来,镇村干部非常支持熊文开办鸡场。

熊文说,他考察了这个场地后,感觉很满意。他说,这个场地离家仅400米,靠近公路,条件很好,比起自己修建少操很多心。同时,到他家的400米土路也即将硬化。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进一步增强了他发展产业的信心。

“我跟家人商量好了,儿子也准备回来和我一起创业。我们准备把养鸡和养牛两个产业都做好。” 熊文说,小儿子熊红浩看到父亲返乡创业获得成功后也很高兴,决心回家和父亲一起创业。

目前,熊文和家人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正在做孵化小鸡产业的前期准备工作。

「丰都人故事」熊文:返乡创业成致富带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