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时期没有出现五胡乱华的情况?

小白8692310514873


三国时期没有出现五胡乱华,首先必须提一个人—

曹操

我们都知道,曹操灭掉袁术,袁绍,吕布,马超,韩遂等军阀后统一了北方,而中原历代王朝最大的边患也在北方,所以曹操就独自承担了为中原大地守护边疆的责任。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当年的曹操是如何处理那些少数民族问题的。


首先是匈奴。匈奴分裂后,在东汉和南匈奴的以及乌桓,鲜卑等族的共同打击下被迫远遁,所以以后在历史主舞台上表演的匈奴便是南匈奴,东汉末年,南匈奴发生内乱,后南匈奴首领归附曹操,曹操则拘留呼厨泉单于,而派右贤王去卑监国,并将南匈奴分成五部,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各部都有独立的首领,称“都尉”,匈奴人开始融入汉人生活,而匈奴单于王朝终结。虽然曹操把匈奴人迁入内地生活,可以更好的监视他们,但前提是自身必须强大!一旦自身军事实力衰弱,他们就会暗生异心,像西晋“八王之乱”后,西晋内部消耗严重,原是成都王司马颖手下将领的匈奴人刘渊就起兵反晋,加入五胡乱华的大军中了。而西晋最后也是灭于刘渊的儿子刘聪手中!


其次乌桓。要说曹魏时期,北方最大的边患当属乌桓了,当时的乌桓在众多少数民族中实力最强,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老话说的好“枪打出头鸟”,曹操要在这些少数民族中立威,就必须打服乌桓,而此时袁绍战败,其儿子袁尚,袁熙投奔了乌桓,所以曹操就更有了出兵乌桓的借口!于是曹操和张辽率领曹军北征乌桓!先是张辽指挥先锋部队击破了乌桓军队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接着曹操率领主力打败乌桓主力和袁氏残余,取得了白狼山之战的胜利!此战过后,曹操基本统一了中国北方,乌桓的领地则被摧毁,之后乌桓的势力被逐渐削弱,该部落的人口融入汉人或鲜卑部落,最终淡出历史舞台。

而五胡乱华中的羯族和羌族。前者在三国时期就是匈奴人的奴隶,匈奴人都投了曹魏,那么羯人更不入流了,只不过后来匈奴人在西晋时期起兵,羯人才趁机发展起来。羌族在三国时期也是大量内迁,后来又被氐人统治,直到苻坚兵败淝水才开始崛起。

而关于氐人,由于他们生活在西北部,算是夹在曹魏和蜀汉之间,那么氐人就成为了曹魏和蜀汉相互争夺的对象,所以在整个三国时期,氐人要么被曹魏强制迁徙到关中,要么被蜀汉招抚,总之这时期的氐人实力也是很弱。



其实不仅是曹操,像之前的董卓,马超,公孙瓒等人都是积极打击外族的,而且战果辉煌,所以虽然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中国处在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此时的中国大地上人才辈出,任何一个军阀不管是军队战斗力还是谋略方面打击外族那是绰绰有余!那么说到“谋略”,就又不得不提一下当时少数民族的状态了。

之所以三国时期少数民族打不过汉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的生产力水平落后,说白了就是比较“野蛮”,打仗更谈不上谋略了。

而西晋时期发生五胡乱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些少数民族经过与汉人的杂居,学到了很多!像当年刘渊起兵已汉朝公主之后自居,对外宣称要恢复大汉王朝,所以他建立的政权称为“汉”!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可以看出来,五胡乱华是绝对不会发生在“三国时期”的。


咸鱼闲聊


说来话长了。在曹魏时期,有归义王在,草原上政治局面稳定,没怎么有战争,谁没事凑合着去打架啊。

晋朝天下基本太平,后来有不少五胡的人就开始跟汉人杂居,开始种地,(现在也是啊,内蒙好多牧民也种地啊,谁都愿意安定的生活,逐水草而居只是看上去很美)。八王之乱后,没地种了,草原你也回不去了,咋整?参军,造反。本身游牧民族就比你农民打架厉害,自然就容易在战争年代表现突出,既然表现突出那就慢慢成军阀了。

我不是瞎说,五胡乱华不是说五个民族分五个帮派,专门杀汉人,当时而是建立的十六国的领袖是这五个民族的。各个国家互相伤害,实际上各个国家的民族成分很复杂,远远多于这五个民族。冉闵不就是在羯族人的石虎的干孙子么!

五胡乱华不是胡人报复汉人,或者针对汉人,而是个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制造的乱世。之所以当时历史很另类,是因为当权者是少数民族,所以习惯都是游牧民族的习惯,跟礼法不符,这不是民族矛盾,中国自古也没有过民族矛盾。


玉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