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04):出门堵半道,差点丢掉小命 幸好同学出面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04)

硖州刺史许绍,湖北安陆人,李渊小学同学,还是玩得比较好的那种。隋朝末年,他在宜昌市做常务副市长(夷陵通守,夷陵郡后改称硖州,硖通峡)。乱世中开仓放粮、保境安民,把那一片搞得不错。隋炀帝死后,他投靠杨侗的东都政府。没多久王世充发动兵变、控制杨侗,619年2月,他又改投李渊。

李渊名义上接纳许绍,实际很长时间里,也只能给点口头支持。宜昌这地方和唐国八竿子打不着,挨着他的是王世充和萧铣。不过人家许市长自力更生,在几大势力的夹缝中顶住压力,发展不敢说,起码维持了生存。

夷陵素称入川门户。萧铣想要经营巴蜀,必须由此而上。所以从一开始,双方就在这一带争夺激烈。

李靖到硖州的那个时间,大概正是许市长压力比较大的时候。长江两岸,几个险要的关口都在萧铣手中。交通线被堵,李靖迟迟无法前行。

轻松读史之大唐(104):出门堵半道,差点丢掉小命 幸好同学出面

李靖南下路线(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李渊在长安左等没消息、右等没进展。一气之下,给许绍下了道密旨:李靖畏敌观望、贻误军机,着就地处斩。

你说李靖怎么这么倒霉呢?告御状,半道堵长安城里,差点砍了脑袋;出个差,一路上堵了两次,眼看又要小命不保。上次还是公开宣判,这次竟要秘密处决。看来没个导航,以后打死不能再出门了。

许绍接到命令,也是左右为难。现场情况他最清楚:走不了不是李靖的错,要怪也是怪萧铣,当车匪路霸(应该是船匪河霸)的是他嘛!再往下追究,自己没能安排好交通,多少也有点责任。但皇上的电报摆在这里,怎么办呢?

象上面那样,摆事实讲道理,肯定是不行的。领导最讨厌听解释,尤其按你这个意思,是他没搞清状况乱下指示啰?听说李靖此人,历史上犯过不小的错误。皇上的心思咱们也不懂,本来就火大,别一个不小心,把自己也搭进去。当然,这也折射出:当年李靖和李渊可能不是什么小过节。搞不好是些跌面子的事,史臣不方便记载。

许绍这边犯愁,李靖那边更是着急呀!天天追问许市长什么时候动身,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这个时候,就看一个人的素质和运气了。

李靖的水平,那是没话说,军事家级别。他又是个行动派,不可能天天躺在招待所里看电视。此行目标本就是萧铣。他和许绍在一块,除了商量怎么走,肯定要探讨时局战略。敌情我情战场环境,给你搞得清清楚楚,再琢磨点实用管用的真招实策。几番下来,许绍更舍不得下手了。

看着眼前能干得力的李靖,许绍大概想:不管从前多大错,人才难得呀!于是,向李渊上个报告:李靖未按期履职,实属该杀。但观察此人抵达我处后的表现,遵章守纪、工作勤奋。参与对敌行动,很有些亮点。当前敌情严峻,正是用人之际。恳请皇上开恩,暂且免去死罪,允其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许绍身负重任,又有坚持敌后斗争的功劳。既然他说可用,那就先用着呗!这样,李靖的脑袋再一次从刀下逃过。

‘(靖)至硖州,阻萧铣,久不得进。高祖怒其迟留,阴敕硖州都督许绍斩之。绍惜其才,为之请命,于是获免。

李靖运气好碰上许绍。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才捡回一条性命。有时候,贵人相助真的很关键。

有惊又有险,李靖最终来到他的第三任领导——李孝恭手下。二人配合默契,很快打开局面。这才有620年3月,奉节的那场胜利。

收到前方捷报,李渊大为高兴。专门发出嘉奖通令,点了李靖的名,叫他好好干、别担心待遇问题(‘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这还不过瘾,又派人给李靖捎口信:“你档案里那几个处分,我已交待组织部门给你拿掉,不要再担心了哈!”(‘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看见没有,这就是典型的帝王作风——奖,就给你捧上天;罚,十有八九要你小命,变脸比翻书还快。不过这种事,换谁都差不多。位置决定行为,有它的内在逻辑。

不管怎么说,李渊把这两个人组合到一块,最终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也算是名符其实的‘举贤不避亲’、‘举贤不避仇’了。

说到组合,这又是体现李渊用人水平的地方。好的人才还要好的组合。‘搭班子’、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二李’组合,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很有特点。

解放战争时,中央对华东野战军有个明确:‘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负责,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简单讲,就是陈毅领导、粟裕指挥。巧的是,李渊有一个差不多的命令:‘(上)以孝恭未更军旅,以靖为行军总管、兼孝恭长史,委以军事。’简单说,就是李孝恭领导、李靖指挥。

这里有个问题:领导不就是指挥吗?尤其军队,不管打仗怎么领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