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汉初三杰”排名第一的萧何,智商还不如一个门客!

“汉初三杰”排名第一的萧何,智商还不如一个门客!

众所周知,史上最爱杀功臣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刘邦一个是朱元璋。

给人的感觉是,功劳越大,在刘邦眼里越是危险,所以“汉初三大名将”的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和楚王韩信,以及同样战功赫赫的燕王臧荼、韩王信,刘邦一个不留,全部让他们去见了阎王。

当然,有的是因为公开谋反被干掉的,算是活该。

然而,对于给他立下首功,排名“汉初三杰”第一的萧何,刘邦却对他网开一面,没有动他一根手指头。

实际上,刘邦多次怀疑过萧何的忠诚,甚至可以这么说,他最不放心的,就是这个萧何。他最终能放过萧何,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是萧何的门客创造的。

所以有人说,别看萧何聪明绝顶,其智商其实不如一个小小的门客。

01

据司马迁《史记·卷五十四·萧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和班固《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记载,萧何是江苏沛县人,与刘邦是老乡,年轻时当过沛县主管群吏进退的主吏掾,算是秦朝的公务员。

这个国家公务员,却爱结交三教九流,不论贫富贵贱,地位高低,统统来者不拒,比如屠夫樊哙狱掾曹参车夫夏侯婴,以及吹鼓手周勃,当时作为小小泗水亭长的刘邦,也在他的结交之列。

萧何会识人。别看这些人目前都是毫不起眼的屌丝,但在萧何看来,他们都有飞黄腾达的潜质。

尤其是刘邦,萧何对他简直有一种仰慕之情,因为刘邦“器宇轩昂,风骨不凡”,谈吐也比其他人大不一样,有“王者风范”,是“大贵之相”。

除了这个,萧何对于刘邦和其家人,还有一种父亲对于儿子般的保护欲,比如成为朋友后没多久刘邦闯祸逃进大山,官府抓了他老婆吕雉,就是萧何和曹参搞定的。

那一次刘邦奉命押送一批囚犯到骊山去修秦始皇陵,刚出县境没多远,不少囚犯就逃了,刘邦追追不上,压压不住,后来走到芒砀山的时候,他干脆把所有囚犯都放了,但却有10多个不逃,愿意死心塌地跟着他。

刘邦说我都自身难保了,你们跟着我干吗?囚犯们说我们不管,反正跟定你了,刘邦没办法,就带着他们芒、砀二山之间躲了起来,县令就把他老婆吕雉抓了,想“引蛇出洞”,计划却被萧何与曹参破坏了,他们把吕雉保释出狱。

“汉初三杰”排名第一的萧何,智商还不如一个门客!

02

时值秦二世统治时期,这个叫胡亥的家伙杀掉兄弟姐妹二十多人、逼死公子扶苏即位后,对人民实行残暴的统治。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秦二世的残暴首先惹火了陈胜、吴广,他们率领900多名被大雨所困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的戍卒,怀着与其被杀不如拼一拼的想法,干脆于蕲县大泽乡(今宿州)反了他娘的。

这下热闹了,仿佛一个火把投入一堆干柴,陈胜吴广一起义,各地纷纷响应,就连过去归附了秦国的六国旧贵族,也搞起了复国运动。

国家眼看就要完蛋了,公家饭还能吃下去吗?不少地方官吏也开始为自己的前途着想,纷纷做起了朝廷的叛徒,投了义军。

沛县县令也想走这条路,把萧何、曹参等人找来商议:咱们是不是,也动起来?

萧何心里一直牵挂着逃亡的刘邦,决定趁机“救”他,于是他对县令说:“你是吃公家饭的,你想牵头搞事,老百姓是不会相信你的,更不会听你的,要想干成大事,只有把逃亡的豪杰请回来,借助他们的号召力。”

县令觉得有理,萧何便请县令赦了刘邦的罪,请刘邦出山。

刘邦当然求之不得,欣然应允,马上带人直奔沛县。

一行人刚到城外,县令就反悔了——特么怎么这么多人?这叫我今后如何控制?不行不行,咱可不能引狼入室!尤其是刘邦一来,他就是老大,咱不能屈居于一个小小的亭长啊,这么一想,县令就不敢让刘邦入城了,还把萧何、曹参等人也抓了,准备杀掉。

仿佛有心灵感应,兵临城下的刘邦见城门紧闭,情知有变,好友萧何等人恐怕有难,果断下令把县城围了。

正当刘邦准备攻城的时候,萧何和曹参逃了出来。三人见面,高兴得拥抱在一起。

他们一商量,决定拿下县城,怎么拿呢?当然在力量不如人家的情况下,智取最好啦。于是,一封告沛县父老书由萧何写好后,刘邦用箭射入城内。

这封告父老书,实际上是“恐吓信”,大意是说,如今天下诸侯并起,其他人马上就要来打县城了,大家现在就行动起来把县令杀了,响应诸侯,不然等他们打来,所有人都性命不保,你们的父母妻子,都要惨遭杀戮。

百姓自然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聚集起来攻入县衙,把县令杀了,打开城门迎接刘邦。

03

占领县城后,经萧何力推,假意推辞了几番的刘邦当了沛县县令。

那时的刘邦,已经有了推翻秦二世、取而代之的野心,而萧何,也认定了这辈子只辅佐刘邦,绝无二心,他对刘邦的忠诚,从他看到有帝王之相的刘邦的第一眼起,就已经深入骨髓了,哪怕泰山崩于前也不能改变。

至于刘邦,自然把这个足智多谋的兄弟,当作了最重要的“依靠”,甚至主心骨,他们两人的关系,就像左手和右手。

刘邦为县令,萧何就成了县丞,刘邦为一把手,萧何为二把手。从此以后,他们俩的这种关系,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以后,作为一把手的刘邦率军南征北战,作为二把手的萧何,就为他坐镇地方,督办后勤供应,负责兵员和粮饷的筹措与补给等等,同时安抚百姓。

办事精明的萧何,坐镇后方时施政有方,尤其是一系列利民法令的颁布,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为刘邦建立了一个稳固的后方,保障了前线的需要。

两人配合之默契,古今中外很难找出第二例。

而且,刘邦没有想到的,萧何总是替他先想到了。

比如公元前206年,秦王子婴杀了丞相赵高投降刘邦,其他将士趁乱在咸阳抢掠金银财物,连刘邦本人也被这阵势“感染”了,贪恋皇宫的富贵而不忍离去,唯独萧何进入咸阳后不贪财物不贪美色,而是火烧屁股一般赶往秦丞相御史府,将秦朝有关国家户籍、地形、法令等图书档案,都像宝贝那样收藏起来。

这些东东的确是大宝贝,没有它们,刘邦就不可能详细了解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强弱形势、风俗民情等,后来的楚汉战争,正是心中有了数,刘邦才能克敌制胜。

这些宝贝,还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萧何的深谋远虑,刘邦自愧不如,当着众人为他点赞:“萧何确是异才,我没看错他。”

后人在提到萧何的功绩时,周总理的评价也许最具代表性:“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汉初三杰”排名第一的萧何,智商还不如一个门客!

04

萧何为刘邦所做的,可以开列一个长长的清单,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项:

一,开发巴蜀,镇抚关中,足食足兵,支援前线,而且保证了前线的供应。

这也被认为是萧何在楚汉战争中所立的最大功绩。

二,汉朝建立后,萧何又来了一个“第一业绩”,那就是建都关中,经营长安,对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三,政权稳固之后,萧何开始着手制定律法、健全各种制度,把汉王朝的历史,带入了新的一页。

四,帮助刘邦建立有别于前朝的社稷、宗庙,使国家步入正常运作轨道。

五,作为国家机器的主管,萧何采取了一系列减轻赋税、让利于民的政策措施;并制定相关制度,限定官吏的俸禄及费用开支,规范国家财政,杜绝浪费。

刘邦称帝后论功行赏,萧何虽然手无一寸战功,但被定为首功,食邑也最多,还被封为酂侯。

在排位次时,萧何也被排第一,并准许他穿鞋带剑上殿;萧何父子兄弟十多人,也都得到了封赏。

05

然而后来,事情急转直下。

剪除异姓王之后,刘邦对萧何的“恩宠”又进了一步,除了加封,还派了一支500人的卫队,做萧何的护卫。

这可是一件荣耀至极的大事,从前不为名利不求富贵的萧何,也不免有点飘飘然了,当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他决定大宴宾客。

没想到,人家正在府中举杯同庆,突然来了一个大煞风景的家伙。

来者名叫召平,也不算外人,是萧何的一个门客,在这大喜的日子里,他竟然穿着吊丧的白衣白鞋闯了进来。

萧何大怒,要赶他出去,这个门客说:“相国您是假糊涂还是真糊涂啊?您就要大祸临头了!您已经够可以了,可是皇上为什么突然又是给您加封,又是给您派卫队?那是因为淮阴侯在京谋反,他也开始怀疑您了啊!给您派卫队,不是为了保护您,而是为了防范您,难道您还看不出来?”

一语惊醒梦中人,门客的话,让萧何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是啊,连他推荐的好朋友韩信都被干掉了,皇上还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他急忙把门客拉到一边:“你说怎么办?”门客说好办,要想消除皇上对您的疑心,唯一的办法是辞掉封赏,并把全部家产捐出来,以充军资。

萧何听从门客的劝告,果断放弃得到的一切——反正之前也没希求过。

刘邦虽然很高兴,但还是对他不放心,就连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带兵征讨,虽然身在前方,他的心却在后方,萧何每次派人运送军粮,他都要问使者:“萧相国在长安干啥?”

看似关心,实则心中忐忑:你姓萧的功高盖主,深得百姓信任,又是大权在握,你要是在老子后方搞事,特么太容易了,分分钟就能端了老子老窝,再对老子来个痛打落水狗!

对于皇上的问题,使者自然是老老实实地回答:相国除了督办军需,安抚、体恤百姓,其他也没干什么。

对于使者的回答,刘邦会相信吗?从他默不作声的表情里,谁也猜不到他在想什么。

“汉初三杰”排名第一的萧何,智商还不如一个门客!

06

而聪明绝顶的萧何,对此却反应迟钝,居然未意识到刘邦看似不经意的问话,实则暗藏玄机,甚至可以说是杀机。

这是因为他太信任刘邦了,从来不会想到刘邦对他会有“二心”。

若不是偶尔向一个门客提起,萧何也许一直会蒙在鼓里,直到脑袋落地也不明白怎么回事。

当他向那个门客提起刘邦对使者的问话,门客说:“看来您离满门抄斩的日子,也不远了。这一切,都因您太受百姓爱戴和拥护了,皇上对您不放心,担心您利用极高的民望而图谋不轨啊。”

在门客指点下,萧何成功地让百姓对他的爱戴变成了对他的怨恨,让他很不得民心,因为只有这样,皇帝对他才放心——谁会支持不得民心的人呢?

他做的很简单:故意低价强买民间田宅。

这叫自污名节,历史上一些功劳很大的人为了自保,也这么干过,而历史证明,这一招很管用。

起初萧何不同意:“我这种人,怎么也去做为害百姓的事呢?我的理想是一辈子做个清官,打死也不做贪官污吏!”

但保命毕竟比什么都重要,经门客再三陈说利害,萧何长叹一声,算是首肯。

萧何侵夺民间财物的情节,很快被人密报给刘邦。

刘邦却充耳不闻,更不查问,从前线撤军回到长安,才把路上百姓拦路上书,告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的事情捅破,并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相国!你不是口口声声说要利民吗?身为相国,你应该以身作则,难道这就是你所说的利民?朕也不处罚你,你自己去向百姓交代吧!”

刘邦虽然表面上很不高兴,心里却暗喜,因为这个“糊涂虫”,终于失去了民心,而这正是他需要的。

07

公元前195年是四月二十五,刘邦病逝,太子刘盈继位,是为汉惠帝,萧何继任丞相。

公元前193年,年迈的萧何由于常年操劳,一病不起,临死之前,向汉惠帝推荐曹参继任丞相。

萧何死后,继任丞相的曹参一切按照萧何制定的法律法规执行,未做任何改变,把国家带入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逐渐提高的良性轨道。

曹参为什么要这么“懒”?因为在他看来,萧何制定的法律法规堪称完美,就像一个恰到好处的美女,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任何修改都会带来偏差,把国家和人民带到岔路上去。

萧何肯定没想到,他死后还贡献了一个成语,这就是“萧规曹随”。

作为“无名英雄”的那两位门客,也不会想到,虽然他们出主意是为了自己的主子,却无意中也为国家立了大功,保住了一个好相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