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可爲!智慧財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落實

大有可为!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落实

大有可为!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落实

編者按: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性謀劃。知識產權在這美好願景中,又將繪就怎樣的藍圖?閱讀本文你就知道了。

——知識產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落實

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路在腳下的規劃。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下稱《規劃》),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階段性謀劃。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知識產權在這美好願景中,又將繪就怎樣的藍圖?

《規劃》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15年來,黨中央連續發佈15箇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三農”,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我國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多次提及。知識產權成為發展農業產業、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和過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形象不同,近年來,越來越多有知識、有文化的青春力量融入農業產業發展中。畢業於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專業的“90後”湖南姑娘劉香萍,在北京昌平興壽鎮赫赫有名。大學畢業後,她選擇種植國產品種草莓創業。2011年,“昌平草莓”被批准成為原產地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與當時廣泛種植進口品種的當地草莓農戶不同,劉香萍敏銳地意識到擁有知識產權的國產草莓品種蘊含著巨大商機。她種植的國產植物新品種草莓“小白”,比進口的白草莓品種價格更低、品質更高,在一個草莓季裡就吸引了數百位新老顧客採摘。學以致用的劉香萍帶動了昌平的種植戶一起種“小白”,為國產植物新品種草莓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

“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進行全球性知識產權佈局,是目前我國農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由之路。”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敏表示,要切實增強農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規劃》指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隨著新技術的研發應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正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步步構建。

在“一年兩場雪,一場下仨月”的黑龍江農村,一種既省料省力又保暖效果奇好的建築形式正悄然興起--哈爾濱鴻盛集團研發的專利產品保溫與結構一體化模塊和裝配式建築模塊,將混凝土剪力牆與保溫材料澆築在一起,高強度,高保溫,25釐米厚的牆體保溫效果能達到傳統紅磚牆3.2米的保溫效果,成本卻與傳統民房相差無幾。

“只要夫妻二人,就可以輕鬆地在農村蓋起一棟房子;不需要採暖設備,在室外零下30攝氏度時室內也能達到20攝氏度,既安全又舒適。”鴻盛集團房屋節能體系研發中心副主任翟洪遠介紹,該公司從我國幾千年來農村房屋建造工藝中汲取經驗,創新發展,目前已擁有相關專利200餘件,全部實現產業化,為美麗鄉村建設源源不斷地貢獻力量。

《規劃》指出,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通過一代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來,在新時代煥發出鄉風文明的新氣象。

在四川涼山和雲南楚雄,每年農曆六月廿四,飽含民族情懷的千萬只火把在山村裡聚集,熊熊的火焰徹夜通明,歡快的歌舞通宵達旦,訴說著彝族延續千年敬火崇火的民族魂。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吉狄馬加正是一位積極傳承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詩人。他以詩歌記錄彝族農耕文明的神靈意象,抒發彝族人民對土地和家鄉的深厚情感,描繪彝族農民與自然抗爭的英雄情懷。他的詩歌走出國門,屢獲大獎,讓世界人民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氣神,也讓根植於農耕文明的民族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彰顯新力量。

《規劃》指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眾人拾柴火焰高,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正在廣袤的鄉村大地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帶領人民朝著美好生活加速前進。

在陝西省商洛市鎮安縣雲蓋寺鎮西華村,4位懷揣夢想的年輕人,攜手村民,創造了一筆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無比寶貴的財富。

在這個貧困發生率高達27.5%的小山村裡,陝西省知識產權局駐村工作隊的幹部們踏破鐵鞋,短短半年間走訪群眾行程1萬多公里,記錄《民情日記》筆記30餘萬字,委託代理機構幫助村民申請專利、註冊商標,通過知識產權增加產業的附加值,發展集體經濟,實現精準扶貧。

在駐村工作隊的推動下,西華村的貧困戶不再一味“等、靠、要”,而是積極通過專利、商標、植物新品種以及地理標誌等對農產品進行有效培育。在廣大中國鄉村,這片知識產權的處女地上,以知識產權為號角的鄉村治理攻堅戰正在全面打響。

《規劃》指出,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隨著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各種新形式創新創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各地紛紛建設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為農業企業開展政策、資金、法律、知識產權、財務等專業化服務。

“互聯網+”是時下的熱詞,而互聯網的“潮”與農業的“土”碰撞,會“+”出怎樣的火花?今年7月,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與阿里巴巴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建“畝產一千美金研究院”、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並打造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阿里巴巴方面表示,該公司目前形成了“一體雙核三支撐”的三農業務體系,建設有農產品上行為主導的電商經濟體,以深耕農村的農村淘寶和淘寶村項目為兩大核心業務,提供農村金融、農村物流和智能農業業務支撐。

隨著電商產業逐步走進鄉村,越來越多高水準的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售賣,新品種、好品牌通過互聯網的觸角抵達千家萬戶,讓億萬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今年秋分,廣大農民迎來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有關專家表示,這將極大調動起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規劃》在此時應運而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必將推動實現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本報記者 孫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