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達不到期望值,是否是家長們焦慮過度?

孩子達不到期望值,是否是家長們焦慮過度?

每個孩子都承載著家長的美好期望,對於中國家長更是如此。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甚至把自己沒有完成的“人生任務”也順延到了孩子身上。經常聽到有人說,“我的孩子,我要把他培養成……”而一旦孩子與期望值有反差,家長們表現得比孩子還“垂頭喪氣”。可以說,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很少有佛系的爸媽

卻有很多用力過猛的“鬥戰勝佛”

孩子達不到期望值,是否是家長們焦慮過度?

上海社會科學院對上海8000名家長進行的一項問卷調研顯示

“近五成家長期望孩子成績在班級前5%,超過九成家長期望孩子學歷在本科及上。”家長們為了不讓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過度擔憂,傾盡全力。用成績與孩子交換條件,強迫孩子上補習班,花費半年工資也要讓孩子出國遊學。即便是在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教育花費最貴的地區之一,中國的家長們仍舊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

孩子達不到期望值,是否是家長們焦慮過度?

“孩子成績不好,將來沒有出路。”

“我給他報補習班,多學學才藝,還不是為了以後讓他多種選擇。”

“我花費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還不是為了他好,為什麼他不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孩子達不到期望值,是否是家長們焦慮過度?

馬東曾說,“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家長們怕輸、怕落後,把這種焦慮強加到了孩子身上,甚至對孩子的感受置若罔聞,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孩子達不到期望值,是否是家長們焦慮過度?

曾經與鄧麗君齊名的香港女歌手陳美玲在隱退之後攻讀了美國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學博士,還把三個兒子送進了斯坦福大學。但她的教育理念卻與大多數的家長背道而馳。

“不要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在她看來,家長的焦慮會廢掉自己的孩子。

孩子達不到期望值,是否是家長們焦慮過度?

應試教育的大環境,身為父母,憂心孩子屬於正常,但不應該讓這種焦慮過度,甚至把過高的期望值直接簡單粗暴的強加給孩子。但如何才能打破焦慮的常態,發現孩子的閃光點,給予正確的引導?

為此,小安特地請到了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國際註冊高級心理諮詢師、薩提亞家庭治療師、內觀療法指導師、潘治穎老師,為各位家長答疑解惑——當孩子達到不到自己的期待時,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