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山:张海发明了“草隶”,算得上“经典”和“大家”吗

现任中国书协荣誉主席的张海,称得上当今是中国书协的领军人物,其书法以创新著称。最有成就的就是他的“前无古人”的草隶了。

李学山:张海发明了“草隶”,算得上“经典”和“大家”吗

张海先生在现场书写草隶体

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张海先生是河南偃师人,出生于1941年9月,至今已经近80岁了,曾任中国书协主席,郑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也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艺术品中国资深顾问,河南省书画院院长等。无论是学识、阅历和是资历,在中国健在的书法界名流里面,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无怪乎,当前在全国的各种书画市场里,其作品也是屡屡出现身影。虽然达不到炙手可热的地步,也烫手的可以。

李学山:张海发明了“草隶”,算得上“经典”和“大家”吗

这就是个性鲜明的草隶体

因为我们是后辈,要说对张海先生书法的做个评价,显然是不恭敬的。况且,热爱书法的人其实都有自己的风格,也显示着各自对书法的理解不同。岂能因为自己的偏见,去评论别人的短长。既然存在,肯定有合理独到的地方。就像站在岸边不敢下水的旱鸭子,非要评论搏击巨浪的勇士谁的技术更高超一样,没有丝毫意义。强行评论长者的短长,只会暴露自己的鄙陋。

李学山:张海发明了“草隶”,算得上“经典”和“大家”吗

画的这个字,也是创新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没有资格,听听老先生本人的经典感悟还是可以的,从中还能受点启发。记得2008年,《光明日报》曾刊登一篇世人书协主席的张先生一篇文章《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既然是主席站在最高端振臂一呼,肯定会天下书法界云集响应。张先生的口号是“努力以经典和大家推动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们每个书法工作者的神圣职贵”。张先生的意思很明显,是说至少在他任职以前,中国书法还没有达到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阶段,还没有出现真正的“经典大家”,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事实,也就是无论舒同、启功、邵宇还是沈鹏还都算不上真正的经典大家。经典大家的标准是什么?张先生先按下不说,而是先指出1980年5月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开始以来的几十年里,书法走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复兴期”、“发展期”、“回归传统、谨慎创新期”。三个阶段都没有形成和出现“经典和大家”。在此基础上,张先生顺理成章的提出来经典和大家的标准。

李学山:张海发明了“草隶”,算得上“经典”和“大家”吗

所谓舒体,其实就是颜体加上草书

张先生认为,经典成为经典的前提,必须要具备四个条件。简称为“四个必须”。必须具有开创性和划时代;必须继承传统和变革;必须开辟新的技法和风格;必须大胆改革和天才创新。否则就称不起经典之作。

什么是大家呢?张先生说,要能审时度势、传承经典、具有大书法观、掌握创新方法、张扬艺术个性、超越现实功利。

李学山:张海发明了“草隶”,算得上“经典”和“大家”吗

沈鹏的草书

按照张先生的评价标准,张先生创造的“草隶”,肯定是前所未有的,是属于创新一代的,融草书与隶书为一体,极尽夸张,张扬个性。如果照此标准,郑板桥应该称之为大家中的大家,经典中的经典,因为他的“板桥体”融合了真草隶篆行碑,各取一分。比张先生的更夸张,更个性。其他的诸如舒同仅仅是一个“颜体+草行”,启功仅仅是“馆阁+行草”,邵宇的“魏碑+行草”,沈鹏的“狂+怪”,也算是各领风骚。至于成就大小,算不算得上大家和经典,张海先生没有明说,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也许,在他的视野里,草隶才算得上真正的出彩点。至于吃瓜群众和普通爱好者,限于初级不到的水平,是根本看不出来的端倪的。

不管你喜不喜欢,草隶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