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身边·喜迎江苏妇女十三大丨南京篇

导读

妇联队伍如何建设?网上妇联工作如何开展?巾帼力量如何凝聚?近日,《新华日报》“在你身边 喜迎江苏省妇女十三大”专版给出了南京答案。文中详细介绍了南京市妇联的经验做法,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你身边·喜迎江苏妇女十三大丨南京篇


南京妇联改革进行时——

“上挂下派”启动妇联干部培优工程

“妇联机关比我想象中要忙碌许多,一次次风尘仆仆的基层调研,一场场精彩的现场活动,一个个温暖贴心的维权场景,让我对妇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办公室副主任(挂职)梁婷在南京市妇联工作两个多月来的感受。

今年5月,江宁区住建局妇联主席梁婷和其他15名基层干部一起,走进市妇联机关各部室,开展挂、兼职工作。此举是南京市妇联落实群团改革精神的重要措施,也是践行江苏省妇联“新时代妇联机关党员队伍培优工程”的创新举措。

挂职干部主要从区妇联、区级机关妇联和街镇妇联中产生,全面参与市妇联日常工作,挂职时间一般为3个月。兼职干部主要从基层一线热心妇联工作的妇女代表或社会工作、创业创新等领域中产生,参与重要事项决策和重点工作推进,兼职时间一般为1年。

南京市妇联主席谈健表示:“为突出人选来源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本次遴选打破了年龄、身份、学历、职级界限,挂、兼职干部的选派注重从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一线选拔。”

除了此次启动基层到市妇联部室的“上挂”工作之外,从去年开始,南京市妇联还开展了优秀年轻干部到区妇联“下派”工作。去年8月份,第一批5名挂职干部分别到5个区妇联挂职锻炼,她们带着项目资金到各区开展工作,挂职时间为6个月,帮助基层推进改革,成果斐然。

南京市妇联发展部的徐蔚带着芳茉莉家庭教育与家庭成长支持计划项目,到玄武区妇联挂职副主席。项目实施以来,与合作学校洪武北路小学联合,为一至五年级举办学生心理、家庭教育与家庭情感等主题公益讲座4次,受益人数已达600余人次;在长江路社区每周日下午举办室内“父性教育”“隔代教育”“智慧妈妈”家长沙龙与学生周末公益课堂。

南京市妇联权益部的王璟带着“两桥”区域家事纠纷一体化合作项目,到雨花台区妇联挂职见习主席。项目立足“两桥”区域,面对区域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问题突出的现实需求,从队伍、阵地、机制三方面入手,化解家事纠纷。目前已在5家单位建立家事纠纷“一体化”合作示范点,并在街道层面成立了一体化反家暴机制领导小组。

今年,南京市妇联又继续派出第二批4名挂职干部,进一步推进基层妇联工作高质量发展。“上挂下派”形成市区两级妇联干部的双向交流,这一池“活水”大大提高了妇联干部队伍的活力,强化了市区工作的衔接,成为推进妇联改革在基层落地见效的创新举措。

南京Women+:

网上妇儿之家 服务触手可达

“第一次知道原来妇联提供了这么多的服务和活动啊!我在手机上就可以预约了,为你们点个大大的赞。”这是南京市“网上妇儿之家”的用户在市妇联官方微信后台的留言。

“过去只是局限在一个区里,现在感觉好的服务产品,可以向全市推介。”这是新媒体项目组某试点区负责同志的感慨,她所说的“产品”,是“网上妇儿之家”活动报名板块中那些精彩活动。

“真是没想到,在线咨询的数量上升得这么快,预约数也在增多,看来线上工作要倒逼我们线下工作机制的变革了。”这是市妇联权益部的集体认知。

网络新媒体浪潮袭来,更多妇女需求出现在互联网上,如何让妇女群众更容易看得见、摸得着、找得到,如何提升获得感、参与感,是南京妇联改革的重要方向。妇联工作人员一方面积极探索整合线下组织、活动、资源,把妇联工作搬到网上,一方面从用户思维出发,聚焦公益、社交、培训、家教等妇女儿童的痛点需求,“网上妇儿之家”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在你身边·喜迎江苏妇女十三大丨南京篇

广大妇女群众可以通过“南京妇联”微信公众号、“我的南京”APP客户端和南京妇女网进入“网上妇儿之家”。活动报名板块是平台核心服务,向妇女儿童推送涵盖民生服务、文化娱乐、亲子教育各领域的优质公益活动,打通线上线下、实体虚拟的壁垒,把服务直送指尖。法律咨询、婚恋调适、家教指导、创业指导四大在线咨询及线下预约板块,及时回应妇女群众的困惑诉求。家政服务、社群交流、爱心捐助等板块,以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的形式,为妇女群众方便快捷找到资源提供平台。

至目前,“网上妇儿之家”服务平台运营将近一年,用户已达123532位,点击数超25万,提供线上咨询及线下预约类服务1668人/次,发布公益免费活动203场次。一场关于网络新媒体的变革正在融入妇联工作和妇联人的思维模式中,打造一个“全年无休的妇联”逐渐成为可能。

南京女性为高质量发展代言——

女大学生民宿创意设计大赛精彩纷呈

“感谢妇联组织的大赛,让我们女大学生从学校走向乡村,距离梦想实现更近一步。我要和所有有梦的年轻人一起,用手中的笔为家乡绘制美丽画卷,用担当和作为建设未来‘我的南京’。”这是东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张幸怡在南京市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8周年节目现场所说的一段话。

张幸怡所说的大赛,是“南京市女大学生民宿创意设计大赛”。她是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之一。大赛由南京市妇联、南京市委农工委、南京市人社局和南京市旅游委共同主办,中国妇基会协办,以“乡村生活审美再造 携手发展富民增收”为主题,立足“创新分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凝聚女大学生、女设计师、城乡女性创业者以及女性公益人等各方人士,为南京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此次大赛,吸引了240多名女大学生参加。她们心怀梦想,努力生发。主办单位征集了20套乡村待改造民宿,由50名进入预赛的选手分组设计。南京市妇联还组织20名有经验的女设计师组成导师团队,对选手们进行指导。女大学生和女设计师冒着酷暑下乡调研勘测,没有人在乎路途奔波,都忘我于艺术设计中。张幸怡在大赛中抽到浦口区九华茶坊项目,她在设计中,运用特殊建筑造型和新颖游乐设施吸引游客目光,开辟展销农副产品的空间,设置展示九华村历史和文化的场所,力图将一间普通的乡村民宿改造成一座生动的村落中心。她认为,“要改造的不是民宿本身,而是激活乡村的活力。”

在你身边·喜迎江苏妇女十三大丨南京篇

大赛让女大学生们第一次正式思考“美丽乡村”这个话题。同学们调动起创意激情,她们的设计让导师和评委们惊艳!大赛培训导师、蝶梦山丘民宿主人邰青轩说,女性的构思往往出人意料,“大赛把女性优势爆发式地发挥了出来。”

妇联是纽带,牵系起关注“美丽乡村”的各方力量。大赛引领的不仅是女大学生,一批女设计师以公益人的身份参与大赛,深入乡村民宿现场指导女大学生创作设计,为呈现大赛的专业水平提供指导意见,12名女设计师被评为最佳设计师导师。获得成长的不仅是女大学生,还有民宿的女主人们。大赛期间,南京市妇联举办多次分享沙龙,为女性分享先进设计理念和生活美学,让大家共同感受美,进而创造美。大赛圆满收官后,南京市妇联又积极拓展思路,分类推进,通过开发民宿文创产品、改造实体、众筹运营等方式让大赛成果真正落地。南京市妇联还将选择部分民宿,建立“妇女微家”,开展“乡村种子”公益项目,培育农村妇女能人,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