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毛泽东是新中国的伟大主席、崇高领袖。很多人都听说过并且熟悉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毛泽东诗词等,我们知道毛泽东是个能力超群、才华横溢、思想独到、智慧卓越的伟大人物,但我们很少知道毛泽东能够成为一代伟人,千古留名,不仅仅是时势造英雄,更是与他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影响密不可分!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长沙橘子洲头 青年毛泽东塑像

韶山滴水洞一带,山峰耸峙,山脉盘绕,形成了湘潭韶山冲湘乡县之间的天然屏障,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又名文素勤),她从山那边的湘乡县凤音四都唐家圫走来,走向韶山冲。

她带来文氏的家风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文七妹与毛顺生

唐家圫文氏家族从文作霖(文七妹祖父)手里开始兴旺,文作霖早逝后,在其妻贺氏的影响下,文家形成一种十分可贵的家风,对幼年毛泽东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文氏家风具有几个特点:顽强向上、刻苦耐劳、勤俭持家、耕读并重,在毛泽东外曾祖一辈即已成型,文氏的家风由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带到了韶山冲,也直接影响了毛泽东。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韶山冲毛主席故居

隔着连绵的大山,

文、毛两家是如何结亲的呢?

1882年,文家88岁的掌舵人贺氏无疾而终,安葬在韶山冲。文家对贺氏极为尊敬,在她年迈后,子孙便想方设法要为她觅一处“好地”作为安眠之所。他们早就听说,也亲眼见过韶山冲“风水”之佳,遂在贺氏还未去世时,就为她在韶山冲选定了安眠之地。

韶山冲人自然不会轻易把好“风水”送给外人的,文家便想了个好办法:让文芝仪(文七妹父亲)把女儿许配给韶山冲毛恩普的儿子毛顺生,以此换取墓地。

韶山冲秀丽的山水,培育了文、毛两家的美好姻缘。

文静恬淡的女人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文七妹到韶山冲后,性情发生了大变化。这是由自然环境和家庭环境决定的。

韶山冲与唐家圫的自然环境差异是明显的,唐家圫空旷而辽远。韶山冲却不大相同,它形如一口深井,四面都是“林壁”,满目都是绿色。

毛家的家庭环境与文家迥异。文家四世同堂,全家有20多口人,老老少少在一起其乐融融。韶山冲没有文家那样的大家庭,除非开祭及其他节日,平时难得热闹。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文七妹起初不习惯韶山冲安静,但是,天长日久,韶山冲的山水逐渐把她塑造成一位极文静恬淡的人。

文七妹18岁时(1885年),与毛顺生正式结婚,婚后,在家操持家务,分担丈夫的负担,丈夫毛顺生则奔波在外,以求发家。

文七妹的前两个孩子均在襁褓中便夭折了。这令文七妹难以释怀、伤心不已,甚至变得抑郁。1893年12月26日,文七妹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那一天,毛泽东出生了!

毛泽东在唐家圫文家的童年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毛泽东与文家亲属合影。左起:不详、文静纯(三表姐)、文运昌(表哥)、赵棣棣(表外甥孙女)、毛泽东、章科伦(表外甥孙女)、不详、章淼洪(表外甥女)、王季范(九哥)(括号内为合影者与毛泽东的关系)

毛泽东出生后不久,因为父亲外出当兵,父母便商议把他寄养在唐家圫文家,此后的岁月,文家家风对毛泽东的人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8岁前的童年差不多都是在外祖母家度过的。文家四世同堂,人口众多,热闹非凡,家庭氛围和睦。

维系文氏家庭团结的

背后的力量是什么

一方面,是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有了这种基础,才使得陷入重重困难的毛顺生喜得贵子的时侯,文家给予他很大资助。这种经济上的帮助,使毛家逐渐摆脱贫穷,使得毛泽东的童年、少年生活宽裕,拥有读书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文家拥有极宝贵的家风,那是对真与善的追求,由此派生出勤勉、宽宏、乐善、好施等品质。毛泽东的外祖母是中国乡村极常见、却又极难见的一位伟大女性。她的身上较少有封建的传统思想,对待毛泽东极其慈爱!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在外祖母家的生活使毛泽东自小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善良、诚挚以及母性的温暖与慈爱。

毛泽东到外祖母家时,外祖父文芝仪已逝,全家生活靠外祖母操持。尽管生活的担子重,抚养后代的任务也重,但丝毫不能改变外祖母为人宽厚、慈祥的性格。毛泽东的童年便是在这种真善美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对毛泽东以后漫长的人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幼年私塾“听闻”传统文化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文正莹是毛泽东母亲文七妹的二哥、毛泽东的二舅父,因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毛泽东称他八舅父。文正莹是一位生性正直、性情温和的乡中儒士,在家中开了个小私塾,教族中子弟读书识字。

毛泽东从两岁多至八岁都是在唐家坨外婆家度过的。外祖母家务繁忙,就让他的表哥文运昌、文南松带他到舅父的私塾玩耍。

不料小小年纪的毛泽东不哭不闹,有时还能安安静静地坐下来听课、背书,就这样接受了数年的“学前教育”。(正是幼年时期这一段私塾“听闻”传统文化的生活经历,自然而然就熏习出了往后对古典文化的学习兴趣

舅父对聪慧的毛泽东特别喜欢,除了在课堂上教他读书识字外,还抽空教他一些古诗,如骆宾王的《咏鹅》、李绅的《悯农》等。毛泽东领会得很快。

舅父还手把手地教毛泽东写字,不久毛泽东居然能写得一手颇为像样的毛笔字,文正莹高兴得到处向乡亲们夸耀。(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并没有正式上学,但因为家庭关系而拥有着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启蒙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在毛泽东能背诵《三字经》、《百家姓》以后,文正莹又教他一些难度较高的童蒙诗书,如《千字文》、《六言杂字》、《神童诗》等。

文正莹还相当重视对后辈们做人方面的教导。他曾手抄《家范箴言》一卷,要学生们诵读、熟记,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他常常教育他们要“干正事、走正道、成大器”。(这不就是正宗的传统文化启蒙教育?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正式进入私塾接触“孔夫子”

从8岁到16岁,毛泽东先后在韶山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东茅塘等多处私塾读书。他后来把自己的私塾生活概括为“六年孔夫子”(中间曾停学两年在家务农)。

在这里他打下了最初的文化基础,培养了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浓厚兴趣。多位塾师对他后来的成长与发展都或多或少地产生过影响,也留下许多发人深省的故事。

1902年春,父亲将8岁的毛泽东从外婆家接回,送入离家不远的南岸私塾,正式接受教育,塾师是邹春培。

邹塾师与毛泽东的祖父毛翼臣同辈,所以毛泽东称他“春培阿公”,他则称毛泽东“石三讶子”。

邹春培教学认真,对学生管理严格,常有体罚。他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教起,但毛泽东早就会背诵了。

他又教《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他教学生填红蒙字,但毛泽东不填,要自己放手写,写得比别人填得还要好。

由于他天资聪颖,不需要先生费神,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省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当毛泽东得知邹春培已经谢世,他十分怀念,曾三次给邹春培的儿子邹普勋写信致以问候。

1951年9月,他邀请邹普勋进京,忆起在南岸私塾读书时的情景时,毛泽东深情地说:“邹先生是个好人啊!他是个严师啊。我那时读书顽皮,不懂得严是爱、宽是害,还造过他的反哩!”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1906年秋,毛泽东到井湾里私塾毛宇居门下读书。井湾里私塾塾师毛宇居即毛泽启,他是毛泽东的堂兄,长毛泽东12岁。

毛宇居为人正直、练达,诗文书法都好,颇具才学。韶山冲的乡邻常请他代写书信、对联等,有“韶山一枝笔”的美称,深受乡亲们的尊敬。

毛宇居对毛泽东因材施教,针对毛泽东基础好、领悟力高,他就布置高深一些的教材让他学;鉴于毛泽东求知欲强,他就将自己的一些藏书借给他看,扩大他的视野。

1907年至1908年,毛泽东离开了井湾里私塾,辍学在家,一边务农,一边读书自学。

毛泽东的堂伯父毛麓钟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位塾师,也是最有学问的一位塾师。在他那里,毛泽东打下了更为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基础。

毛麓钟26岁考中长沙府学秀才,是当时韶山毛氏家族中唯一的长沙府学秀才,深受毛氏族人和乡邻称誉。

他在韶山开办了一所中西合璧式的私塾,招收毛氏族人中文化基础较好、思想活跃的青少年入学。

1910年,16岁的毛泽东到东茅塘私塾读书。他十分仰慕毛麓钟的学识和为人,也不再淘气,刻苦攻读,学识长进很快。

毛麓钟对他格外看重,除了正常的教学外,还给他点

读了《纲鉴类纂》、《史记》、《汉书》等,辅导他阅读了《资治通鉴》、《孙子兵法》、《贞观政要》等关于“治乱兴衰之书”

在这里毛泽东打下了较全面的中国文史知识的基础。毛麓钟十分喜欢古典诗词,造诣很高。他辅导毛泽东读了许多中国历代诗词名篇,并教毛泽东赋诗填词

在他的熏陶下,古典诗词成为毛泽东一生的最爱,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在同塾师毛宇居叙旧时,他深情地说:“那时我能读书,可就是不好好读,后来在家种了两年田,到了东茅塘麓钟二伯手下读书,才晓得用功了。我二伯不愧是韶山的秀才,教书育人很有办法哩!”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小时候读过的《诗经》和《论语》。自幼烂熟于胸的知识,是很难抹去的,成年后常会自然地使用。

这六年“孔夫子”的教育,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

念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时,青年毛泽东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

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序,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先秦诸子到明清时代思想家的著作,从二十四史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全集》,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

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七十七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包括人格修养和智慧,对青年毛泽东都留下深刻的影响。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读完整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毛泽东幼年、少年、青年时期的阅读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

他所遇到的老师、所接受的教育,从一开始就是非常传统的中国文化。

学习的方法最初就是从大量地听闻各种国学启蒙的内开始,然后到诵读四书五经,再然后是背古典诗词等(烂熟于心),还有博览各家史书、杂谈。

直到后来走上社会,由于新文化运动接触到西方文化,受新思潮影响。古今中外的文化、思想开始逐渐杂糅,慢慢发酵,不断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毛泽东思想。

知道了毛泽东一生所受教育之后,才明白了他为什么会那么有才能!政治、军事、经济、领导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做得令众人信服,还写得一手好诗、好词、好书法。

如果没有早年打下坚实的文史基础,奠定了一辈子的文化、人格涵养,我相信毛泽东便不会成为后来那个伟大的毛主席了。

毛主席的早期教育怎么样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教育也将迈入新的时代。教育回归家庭教育,回归早期教育,回归经典教育,回归书香家庭,必然成为大势所趋。时势造英雄,愿您我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