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浊酒慰风尘

■吴铜俭

据有关资料记载,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文人志士,以酒赋诗,借酒谈论蜉蝣人生,高远阔达,放浪形骸。这样的例子在中国诗史中俯拾皆是。

不仅为诗如是,在绘画和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书法中,酒神的精灵更是活泼万端。画家中,郑板桥的字画不能轻易得到,于是求者拿狗肉与美酒款待,在郑板桥的醉意中求字画者即可如愿。“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所无”,而至酒醒时“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酒在中国是寄托情感的媒介、粮食酿造的精华,更加是酒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文人志士,以酒赋诗,借酒谈论蜉蝣人生,高远阔达,放浪形骸。饮酒作为一种食的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个大家必须遵守的礼节。有时这种礼节还非常繁琐。但如果在一些重要的场合下不遵守,就有犯上作乱的嫌疑。又因为饮酒过量,便不能自制,容易生乱,制定饮酒礼节就很重要。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

酒在中国文化里有很深的积淀,在日常生活中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朋友推杯,与恋人对饮,酒是情感的寄托。我们在此刻相逢,觥筹交错,对酒当歌,要到意兴阑珊,微醺独醉时方才感受到人生曼妙何在!

现代人喝酒也很讲究礼仪文化,给长辈、领导、亲朋及恋人带酒,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精神。

送酒与敬酒都蕴含深刻的礼节教养。给领导带去一瓶珍藏的好酒,推杯换盏之间能打破严肃的上下级关系,喝酒的时候人是温情的,不拘小节,不摆架子,几杯热酒下肚,畅所欲言,顷刻间就是交心的好友。

给朋友带去一壶酒,无论是在夏天喝得酣畅淋漓还是冬天围炉夜话,都是人生一大盛事!借酒消愁,这是酒的重要功效。在朋友孤独失意之时,带上一瓶好酒,趁着月光还未散去,一杯浊酒,三两小菜,帮朋友解忧,听他排遣胸中苦闷,将所有痛楚全都投进酒杯中。相逢每醉还,流水十年间。带上最爱的酒,无论多少个十年过去,朋友都还是那个朋友!

葡萄美酒夜光杯,酒能滋生情愫,欲说还休,绵绵情意全都溶进这甘醇美酒之中。送与恋人一瓶酒,希望爱与甜蜜能缠绕交织。沈从文先生在年轻时候的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一片赤诚浓烈都在心里。愿在酒中醉生梦死,愿和有情人醉卧温柔乡。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带上好酒,赠给领导同事,送给知心好友,带给红颜知己,朝歌暮酒,一晌贪欢!

一壶浊酒慰风尘

作者近照

(编辑/亦山 作者/吴铜俭,生于1957年8月,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成人自考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诗词、书画、音乐、摄影家协会)会员,各类文章、音乐、摄影作品等千余篇/件在省、国家级报刊杂志及有关刊物上发表。2004被《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中华卷第三卷、上)、2003年《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第12卷)、2004年10月《中华名人大典》(当代卷、Ⅱ)、2005年12月《中华名人格言》(第一卷⑴)收录。2006年5月被中国行业科学研究会授予著名专家;2006年8月10日被中国国际文艺家联合会、《中外精英》杂志社、中国国际亚洲新闻社、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组委会联合授予“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称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