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勇:沒有教師的減負,就不可能有學生的真正減負!

湯勇:沒有教師的減負,就不可能有學生的真正減負!

一些學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門對於來自於外界對學校和教師的諸多莫名其妙的負擔,來者不拒,全收不誤,一味遷就迎合,沒有說“不”的勇氣,沒有拒之於校門外的底氣,沒有為老師和教育擔當的霸氣。

湯勇:沒有教師的減負,就不可能有學生的真正減負!

對學生負擔重的問題,這些年來,作為社會各界及相關層面一直在關注。特別是“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問題”,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一提出,於是將中小學學生減負問題推向了輿論的高潮,給學生“減負”的呼聲更是不絕於耳,一浪高過一浪。

然而,我以為,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學生負擔的輕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師決定的。因此,要減輕學生的負擔,必須首先關注並切實減輕教師的負擔。解放教師,才能解放學生。減輕教師的負擔,是減輕學生負擔的基本前提。

那種只關注學生的負擔,而忽視教師的負擔,只一味給學生減負,而讓教師負擔居高不下,是不可能把學生的負擔真正減下來。

教師工作性質與其他工作不同,老師們每天看起來只上幾節課,其實在幾節課的背後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比如說備課、批改作業、課件製作、教研進修、管理學生、對突發事件處置等,這些要耗去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差不多老師在學校一天,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裡,還要繼續工作到深夜。

更讓教師心力交瘁、疲於應付的是學校那些形形色色的各種考核、達標、檢查、驗收、評比,還有那些留痕管理,那些作秀,那些只圖形式主義的東西,對老師的糾纏和綁架。

當然更有來自校外的很多東西對老師們的束縛與干擾。什麼創衛、創文明城市、創生態縣城,什麼禁毒、城市管理、稅收徵管、水法宣傳等等,都要進校園、進課堂,老師們還要背誦口號,還要答題考試。這些既讓老師們無法靜下心來教書育人,又給老師們增添了不盡的壓力和負擔。

有調查顯示,中小學教師每週的實際工作時間平均值為54.5小時,一些地區的高中主課教師日平均工作時長16小時,遠超法定時間,“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負擔沉重是不爭的事實”。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的比牛累”,這雖是人們對教師的調侃,但在調侃中卻說明教師的工作確實很累,很辛苦。

有人用這樣的一則故事來暗喻教師的負擔已經達到極限,很是恰當。

一個商人讓他的駱駝馱了很重的貨物,他對同伴炫耀他的駱駝很能幹。同伴說駱駝是能幹,可它已馱到極限,你看他腿在不停地哆嗦!並保證說如果再加一根稻草,就足以把它壓垮。商人不服氣,同伴於是撿起一根稻草,往駱駝背上輕輕一放,這匹精疲力竭的駱駝轟然倒下。

不堪重負的教師如果再添一絲絲壓力,是不是也有可能步駱駝之後塵呢?

愛因斯坦曾指出:“負擔過重必然導致膚淺。”教師負擔的過重,除了會將這種壓力最終轉嫁到學生身上,讓學生不堪重負,負擔越減越重,還有就是讓教師在逐漸失去職業認同感的同時,產生嚴重的職業倦怠情緒,並由倦怠職業發展到懈怠職業,再發展為厭惡憎恨教師職業,以致於最後紛紛逃離,那曾經令人嚮往的教師職業會在日益增加的負擔中漸漸失去吸引力。

這些年,辭職教師越來越多,“外面世界真大,我想去看看”,已經成為不少教師的願望和心聲。據相關報道,僅杭州市近三年,辭職教師便增長了三倍。

我以為,為教師徹底減負,作為為學生減負的治本之策之一,此乃當務之急。

一方面必須減少留於形式、重複性的和其他不必要的評估檢查,減少無關的會議、無實質意義的考核達標,改變目前教師管理行政化、教學管理文本化現狀,不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最大限度地減少教師非教育教學活動

,讓他們能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心無旁騖地一心一意地關注教育本身。

另一方面必須下力氣提高學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門的管理能力和水平。使教師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一些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領導素質不高,管理能力不強,管理水平有限,在對學校和教師管理上缺乏整體意識和統籌思維,更失去系統性、科學化,政出多門、各自為政、自以為是、隨意而為,重複交叉,從而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很多負擔。

還有一些學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門對於來自於外界對學校和教師的諸多莫名其妙的負擔,來者不拒,全收不誤,一味遷就迎合,沒有說“不”的勇氣,沒有拒之於校門外的底氣,沒有為老師和教育擔當的霸氣。當然也沒有巧妙周旋,讓相應的干擾在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中得以消解的智慧,更沒有對老師的關愛和呵護、對教育形象與尊嚴的捍衛和保護的情懷。

前不久,我到貴州省的一個學校,在與校長談到教師負擔這個話題時,這個校長給我講,他對於來自很多方面折騰老師的負擔,他不是來者不拒,照收不誤,而是在腦子裡都要過濾一番。對老師們工作及專業成長能帶來幫助的,他就“收下”並作安排。如果會對老師們帶來那種額外乃至純粹負擔時,他就會在他那兒就此打住,不照搬照傳下去折磨老師。當時聽了這番話,我便給這個校長豎起了大拇指。

古人云“用師者王”,當每一個教育管理機構和管理者,都能敬重每一個教師,在心中真正有每一個教師,那“教師減負”就能在良知與使命的堅守中,在以人為本、以心換心的良好氛圍中漸次達成。

特別是作為相關部門和單位,如果我們還暫時做不到尊師敬教,但是我們至少要做到不給老師們添亂,不折騰老師,不為老師們平增負擔。如果能做到這一點,老師們就果真會為你們燒“心香”了!

教育上的唯分數論,讓“分數”和“升學率”成為懸在教師頭上的兩把利劍,讓當下的考試不是在考學生而是在考教師,教師在學生之前先戴上了鐐銬,教師和學生也同處於一個戰壕,從而直接導致教師拖堂、補課、佔用一切可以佔用的時間、超量佈置作業、對學生身心控制等,這既使學生原本繁重的負擔“雪上加霜”,也讓教師的負擔日益加重。

因此,要切實轉變教育政績觀和教育質量關,通過推進中高考制度改革,突破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的阻力,切實建立多元評價體系,以徹底扭轉唯分數和唯升學率的束縛。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中小學生負擔的減輕不僅是一句空話,中小學教師負擔的消除也難以真正改變和落地。

當然,在“減負”的同時關注中小學教師負擔,還應該關注他們的權益受到保護。比如,讓不少家長關注的“三點半難題”,在接送孩上給家長帶來了煩惱,這也讓家長們在吐槽中對“減負”充滿疑慮,到底怎麼解決,很多聲音傾向於推行“彈性離校”,也就是學生在放學時間內可繼續留校,學校免費提供“託管”服務,讓學生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參加各種社團活動、輔導補習,這不僅能夠讓家長放心、省心,還能豐富學生們的課餘生活,值得點贊。

但是必須考慮到的是,老師們在滿負荷的工作量的同時,又額外增加了工作量和負擔,如果讓老師無私奉獻,一天兩天、一月兩月還可以,但是長久下去,則應建立一種補償和激勵機制,鼓勵老師爭當志願者,不僅給予其經濟上的補助,還可以在評優評職、專業發展上給予支持傾斜,這樣就能夠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保證他們在“減負”的背景下,其正當權益不受到損失。至於經費,可以本著家長自願,收取適當費用,也可以採取政府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的方式進行。

日本教育社會學者永井道雄說:“辦好教育的關鍵,第一在教師,第二還在教師。”

只有教師的負擔和權益得到了充分關注,才能收穫職業幸福感,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也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到教師行業,兩個一百年的中國夢更才能全面地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