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孙坚都被这两人打败过,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龙套,太扎心

曹操孙坚都被这两人打败过,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龙套,太扎心

今天为什么要写徐荣、胡轸这两人呢?那是因为这两人在董卓军中有一定地位。尤其徐荣,可以说是董卓手下战功最优异的战将,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却完全被当成了跑龙套,草草带过,小编有点不满,所以今天来替他伸冤一下。

曹操孙坚都被这两人打败过,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龙套,太扎心

东汉初平元年,话说当时关东军群起讨董卓,当曹操劝说袁绍发兵不成,自己带兵讨伐董卓时,随之与董卓激烈交战,而阻挡在他最面前的,便就是徐荣。这一仗,曹操惨败,而且自己的马还被射倒了,需要曹洪的给他骑。然而罗贯中一笔"交马数合,(夏侯)惇刺徐荣于马下。"就了事,未免有些敷衍。事实上是徐荣鉴于光曹操军就有那么大的抵抗,可见关东军主营所在地酸枣不易取,因而引兵退去。(否则曹操)

曹操孙坚都被这两人打败过,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龙套,太扎心

或许有人说,击败曹操不算什么,他的兵训练不良、数目又少。那下一个战功又如何解释呢?同年,当董卓派遣徐荣、李蒙在梁城掳略时,恰好遭遇上了孙坚。有读过三国志的人都晓得,孙坚打董卓军基本上就是欺负小学生,唯一输的一场,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这一场,孙坚以惨败收场,部将颖川太守李旻被生擒,烹之,而且造成了孙坚部队的战斗力极度耗损,整补了几个月才回复。

曹操孙坚都被这两人打败过,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龙套,太扎心

初平二年,当孙坚带着手下残兵,进驻至阳人时,董卓知晓了这个消息,认为这是大好良机,可以拔除这个眼中钉,于是派遣大军,企图一举击灭之。这就引出主题另一个人物-胡轸。董卓派任东郡太守胡轸为主帅、与骑督吕布联合进攻,胡轸大概人和做不好,竟然大言不惭的说要干掉"一青绶"(中级干部?)以整顿军队,使吕布相当厌恶(因此他也可能被)。所以在宿营时,派遣部下到处宣扬敌军来袭的消息,军队自己大乱,孙坚看到这种状况,追击之,胡轸军自然败北。这可算是董卓军的大败,都督华雄在此役中战死,军事主动权自此落入孙坚手中。

上文中有遗漏的地方,汴水之役,徐荣的战功有击斩卫兹(就是供应曹操军资之人,张邈部将)与鲍韬(鲍信弟)。接下来,徐荣出现在史书上,已经是他的死期了。

曹操孙坚都被这两人打败过,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龙套,太扎心

初平三年,王允、吕布击斩董卓后,吕布希望王允颁布大赦以安凉州军军心,王允不准。有人提出由皇甫嵩作凉州军统帅安抚军队,王允也不肯,还打算解散凉州军。当时,百姓间流言四起,说是朝廷要诛杀所有凉州人,凉州各军统帅相当惊恐,各自控制军队,互相以蔡邕的例子作为借镜,中立观望朝廷的动向。王允刚愎自用的态度,终于激起变乱。牛辅旧部李傕、郭泛、张济等由陕县起兵,向长安而去。(注意是由东向西)当时分驻在各地的凉州军,如樊稠、李蒙、段煨等,王允完全指挥不动,指挥得动的,只有胡轸、徐荣这两部。王允派他们阻截李傕进兵,但是这两部的将官也是凉州人,军心颇为不稳,新丰一战,胡轸、徐荣军大败。胡轸投降、徐荣战死。这一仗确立了李傕军的战略优势,樊稠、李蒙加入李傕阵线。长安最终陷落。

曹操孙坚都被这两人打败过,为何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龙套,太扎心

胡轸也没多活多少时间,当时他与郡功曹游殷不合,设计陷害他,一月余,胡轸发病,口说"伏罪、伏罪,游功曹将鬼来",不久便死。关中人称游殷为:"生有知人之明,死有贵神之灵。"(知人:指的是将儿子游楚托付给张既这件事)还有,因同乡之谊,徐荣向董卓推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使公孙度也成为群雄之一,此是后话。小编就先介绍到这里。有什么遗漏的地方,敬请指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