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矯情了,多賺點錢吧

“窮人富人所住的房子有什麼區別,那要看樓梯在屋子外面還是裡面。”

這句話表面說的是屋子,實際說的是思維。


前兩天,微博上有一個暴力視頻:

一位阿姨在大街上被一男子勒住,並被在半空中甩了多次後摔倒在地。

別矯情了,多賺點錢吧


讓人震驚的是:

這位阿姨竟然是這個男子的親生母親

而男子毆打母親的原因僅僅是:向母親要兩萬塊錢,而母親沒有。

無獨有偶,在四川的居民樓裡,一女子割斷天然氣管想要自殺。

民警迅速趕到現場,踹開房門,救出了癱坐在角落裡的她。

而這個女人輕生的原因卻是:向家裡要錢不給,與父母發生矛盾。

因為錢,我在他們身上已經看不見人性。

印度電影《起跑線》中有這麼一段話:

“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門藝術,我會教你的,因為我經驗豐富;我爸爸很窮,我爺爺很窮,我太爺爺很窮……”


別矯情了,多賺點錢吧



這一家人,開始把“貧窮”的生活當作一門生存的藝術,把“窮”當做一種常態,在自己狹小的世界裡自得其樂。

不去解決生活貧窮的問題,而是自我感覺良好,正如德國的海靈格曾說的:

因為受苦比解決問題來得容易,承受不幸比享受幸福來得簡單。

我創業經商近20年,管理著幾百人的團隊,閱人無數,之前在招聘的時候,面試過很多年輕人。

當這些年輕人被問到專業領域的知識時,我最怕聽見的就是“這個事我不會”,而不是“我可以學”。

馬雲曾經說過:

成功人士有兩會:開會、培訓會。 普通人的兩會:約會、聚會。 窮人的兩會:這也不會,那也不會。 奮鬥的人兩會:必須會,一定得會。 很多人願意吃生活的苦,卻不願意吃學習的苦。


面對一個陌生的領域,很多人想的不是怎麼去學習、去探究,而是藉口“不會”,所以失去了很多機會。

人在長期穩定之後,會喪失解決問題的能力,喪失對慾望的追逐和前進的動力。


別矯情了,多賺點錢吧


誰都明白想要更多的財富必須要放棄現在的穩定這個道理,可是有太多這樣的人:

明明被錢逼的迫在眉睫,卻還是一成不變的繼續過著原來的生活。

有人問馬雲:

怎麼樣才能過上好的生活呢?怎麼樣才能像你一樣呢?

他回答:

你永遠不會像我一樣,因為我所做的事你都不敢做:要麼你認為不可能掙錢,要麼認為犯法,要麼就認為別人都是騙子,要麼認為這個事有多難多難。 你連分析都不敢分析,嘗試都不敢嘗試,所以註定了你只能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你窮的是你的思想!


別矯情了,多賺點錢吧



真正的窮,不是說你口袋裡面有多少,而是說你心裡面有多少。

多少人,只會接受現實,卻不願意解決問題。


電影《西虹市首富》雖然情節誇張,但是細想卻很耐人尋味:

電影中,王多魚要在一個月內合理地花光十個億還不能有任何資產。

他開始了一系列的花錢計劃:

投資每個人奇怪的夢想,投資夕陽產業的股票等等,怎麼作怎麼花,但結果卻是資產不斷增加。

這時候的王多魚開始意識到這樣撒錢式的花錢一個月根本花不完十個億,他便開始轉變思維。

他推出了脂肪險:你每減一公斤就給你一千塊錢,瞬間激起了全民運動的慾望,十個億花光。


別矯情了,多賺點錢吧



一開始他是以自己“有錢人”的思維在做事,所以資產不斷累加;

而後來,他以窮人的思維來想這件事:窮人只想著一下要掙多少錢。

利用這一點,所以十個億很快就花出去了。

窮人思考問題的方式:這個世界應該是怎樣的;

富人思考問題的方式:這個世界實際是怎樣的

蘋果在這10年間,共銷售超過12億臺; 保時捷去年一年銷售量超過24.6萬臺; 全球的奢侈品一年能賣出5000億。

在這個世界上,價格昂貴的東西從來就不缺少買主。

《窮爸爸富爸爸》中,窮爸爸總是說:“我付不起。”

富爸爸總是說:“我怎麼才能付的起它呢?”

窮人陳述問題;富人解決問題。

你看,這就是思維之間的差距。


別矯情了,多賺點錢吧



一個人沒有改變現實的勇氣,沒有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

結果自己的世界越來越封閉,機會越來越少,能力越來越差,錢也越掙越少。

別問自己喜歡的東西為什麼這麼貴,要問自己怎樣才能買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