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繁花似锦的扬州,为什么到近代完全没落了?

淮东这块地方,如今很没有存在感。

说淮东大家也比较陌生,因为历史上这块地方被称为“淮左”的时间更长些。这个地段的淮河靠南,长江又靠北,原本就是在地理上战略纵深不大的一块狭窄区域。然而,南宋之前的淮东发展水平还是很高的,当年淮东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扬州,在隋炀帝时代大红大紫。隋炀帝专门为扬州(江都)修建了大运河,并且最后也驾崩在扬州这个地方(见第一章第四节)。大运河的修建,反过来又更加促进了扬州的发展。扬州东西方向有长江漕运,南北方向有隋朝大运河漕运,这就相当于在冷兵器时代有两条高速公路在扬州交汇,是一个江淮版本的“天下之中”的概念。来自于江南地区鱼米之乡的各种生活用品,再加上扬州本地出产的海盐等,源源不断地被从南方转运到北方。催生了扬州无数个盐商巨富,巩固了扬州的黄金城市地位。


古代繁花似锦的扬州,为什么到近代完全没落了?


尤其是对于南京来讲,扬州就是南京在北方的命门,如果从西部进攻南京,先夺安庆,马鞍山;如果从北部进攻南京,则先夺扬州,镇江(后文会详细讲)。正因为扬州的重要地理位置,金人在历次南侵过程中(包括后来的蒙古和满清),对于扬州的征服是非常残酷的。比如南宋辛弃疾,在他著名的词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就曾专门提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而同时期另外一个词人姜夔(kui,音“奎”)对宋金战争的记述则更加直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姜夔(kui,二声).《扬州慢.淮左名都》)


古代繁花似锦的扬州,为什么到近代完全没落了?


所以,淮东的衰落,恰好始于宋金战争。

当年靖康之变的高潮期,南宋宰相杜充,下令掘开了黄河口,用来抵御金兵南下,于是从大名府往下游几百里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泛区”。而到了公元1194年,也就是南宋宋光宗年间,黄河改道,夺淮入海,淮东地区更是变成黄河泥沙堆填,最理想的滩涂之地了。在此后的很多年中,常年的黄河(淮河)下游水患,动不动就波及此地。水患的增加以及战争的频繁带来了人口的大量减少,同时运河南北淤塞导致了经济活力下降。而到了清代中期以后,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连同全国驰名的“淮盐”,也因为各种因素的交错作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南宋之后,淮东这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了很大限制,一直到今天为止,淮东地区都没有响当当的区域大城市存在。


古代繁花似锦的扬州,为什么到近代完全没落了?


后来的历史中,无论单独提“淮左”或者“淮东”的名字都比较少见了,反倒是经常有“淮扬”的说法,比如“淮扬剧”,或者“淮扬菜”。尤其淮扬菜,不仅位列中国四大菜系,更是今天外交国宴上的代表菜系。所谓“淮扬”,也就是以长江下游在江苏这段水域的北岸淮东和南岸江南并称。

所以,即便是淮西淮东相提并论的话,淮西这块人口地理单元的战略意义,对于南宋政权来说依然是防守中的重中之重。

-----------------

备注:本文是一本书的其中一个小节,整本书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国史》。欲知上下文,请关注“唐岛渔夫”头条号。更多最新内容,请关注天涯煮酒论史版块的原帖——“打乱顺序重读中国历史”,原贴已更新三十五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