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教會我如何擺脫焦慮,成爲自己!

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教會我如何擺脫焦慮,成為自己!

001

“阿酒,看你朋友圈,發現你最近活得很是優閒,像個佛系青年!”好友阿澤給我發來微信。

我發了一個哈哈大笑的表情,問道:“為什麼這樣說?”

在我認識裡,佛系青年指的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仔細想想,我並不屬於此列,每天看書、碼字、趕論文,活得還是挺有朝氣的。

阿澤回覆:“看你又是去書店,又是曬太陽,還有你最近寫的文章,都是教人如何休息。這不就是佛系青年嗎?”

其實阿澤所說的佛系青年更偏向於悠閒的生活方式,按這個定義來形容佛系青年的話,最近的我確實很佛性。

早晨起來,換好晨跑的衣服,去門口公園溜達一圈。然後又跑到樓下喝了一碗現磨的豆漿,買上一籠肉包子。上午寫完作業,發現天氣賊好,便躺在陽臺上曬了會兒太陽。

想來閒著也挺無趣,便拿出平板,重溫了部老電影,雖然已經是第三遍觀看,但依舊感慨頗多,今天想給大家推薦的電影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豆瓣超過75萬人為其打分,綜合評分高達9.2分。

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教會我如何擺脫焦慮,成為自己!

002

電影的男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印度男神阿米爾汗。關於影片的描述,我寫得再好,也比不上大家看上一遍。

就簡單地說下梗概,影片抨擊的是印度現有的填鴨式教育體制,所有人都在追求更高的分數,壓抑著自己的天性,生活在世俗的眼光裡。

影片中的法罕原本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曾拍攝過許多精彩絕倫的作品,但為了滿足父親的願望,考進了帝國工業學院,選擇成為一名工程師。

和法罕不同的是,影片中另一位主人公拉杜則對工程非常熱愛,但他卻把大量的精力、時間用在求神拜佛上,祈求上天能賜給自己高分。

唯獨由阿米爾·汗飾演的蘭徹是個例外,他學習不為考試,用影片中最後一段話總結就是,學習只是為了完善自己。

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教會我如何擺脫焦慮,成為自己!

003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焦慮已經成為時代的通病。

有人調侃,這個時代最賺錢的生意就是販賣焦慮。

去年年末,我用一個詞總結了自己的2017年,我說迷茫,換句話說就是焦慮。

但是今天,就像阿澤所言,我突然就變成了一個“佛系青年”,開始慢了下來。這並不代表我對一切事物沒有追求,喪失鬥志。

而是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是沒有捷徑的,最大的捷徑就是認識到沒有捷徑後的全力以赴。

我開始坦然承認自己的不足,能夠認清現狀,願意沉下心來,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

影片後半程,當法罕和拉杜為了學習成績而一籌莫展,借酒消愁時,蘭徹說了這樣一句話:“對未來如此恐懼,怎麼能過好現在呢?”

第一次聽這句話時就覺得很震撼,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於是,我試著去找了一些戰勝焦慮的方法,學會讓自己更坦然地面對生活。

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教會我如何擺脫焦慮,成為自己!

004

在《如何才能不焦慮》一書中,作者柯特曼曾指出,人類焦慮的來源主要有三點,分別是過去的刺激、未來的模糊以及外界的否定。

影片中蘭徹有這樣一句話:“人心其實很脆弱,所以我們要經常哄哄它,經常把手放在心臟旁,對自己說:平安無事,平安無事,平安無事。”

人性使然,我們本能的會對未知的事情產生牴觸情緒,我們擔心自己受傷,害怕損失。

但很多時候,我們有些小題大做,我們被自己幻想出來的恐懼給嚇倒了。換句話說,我們的焦慮不過是偽焦慮。

就比如公開演講,根據統計調查顯示,它甚至被認為是比死亡還恐懼的事情。其實,只要我們能夠勇敢地踏出第一步,你會發現,演講這事不過如此。

當然,人生怎麼會一帆風順,問題也總是不請自來,一個接著一個,從不間斷。

這時候,你不妨試試“5why”分析法,也有人稱其為零秒思考。

所謂5why分析法,又稱"5問法",也就是對一個問題點連續以5個"為什麼"來自問,以追究其根本原因,從而尋找到問題的突破口。

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教會我如何擺脫焦慮,成為自己!

005

具體怎樣操作呢?

我們拿拖延症來舉例。

很多朋友都說自己有拖延症,也知道很多解決拖延症的方法,但就是難以落地,這時候,你就不妨拿出一張A4紙,寫下為什麼我有拖延症?

可能的答案有以下幾點:

①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②環境太嘈雜,靜不下心來。

③我有完美主義。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繼續往下問,比如第二個環境嘈雜的問題,我們可以繼續提問,為什麼環境太嘈雜,靜不下心?

①手機的誘惑。

②集體辦公環境,噪音多。

就是在這樣一次次地詢問中,我們開始有了解決的思路,有了突破口。

既然是手機誘惑自己不能專注,那麼工作、學習的時候時候就可以將手機調至靜音狀態,甚至是關閉手機。

既然辦公環境噪音多,是否可以換一個辦公環境呢?

如果能當然再好不過了,但很多事情都不在我們可控範圍內,這一點我們必須認清。

不要把過多的時間、精力浪費在那些不可控的事情上,反過來,我們要專注自己能做的事情。

比如不能換辦公環境的我,是否可以用耳塞降低噪音的分貝,是否可以提前一個小時來辦公室,趁人少的時候儘快完成某項重要工作。

要知道,辦法總比問題多,遇到問題的時候,別急著抱怨,多問幾個為什麼,就更容易接近事情的真相,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解決焦慮最好的辦法就是解決掉問題,共勉。


我是用時間釀酒

專注個人成長、時間管理類文章分享,喜歡本文的話別忘了分享給更多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