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符號」閃耀文博會——聚焦省文博會上的聊城文化元素


“聊城符號”閃耀文博會——聚焦省文博會上的聊城文化元素

10月13日,臨清傳統手工藝人的刻瓷技藝令人驚歎不已。

“聊城符號”閃耀文博會——聚焦省文博會上的聊城文化元素

10月12日,韓國的李相守(右一)和我市麥稈畫藝人李志海(右二)開展文化交流。

“我們的這款酒,是本屆省文博會的指定用酒。”10月12日,在文博會“單打冠軍”企業展示區,臨清開元餐飲有限公司銷售經理婁金周向記者介紹展出的“然也”產品。這一系列產品,還在省文博會上榮獲2018“泰山設計杯”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產品設計類創新設計獎”。

一牆之隔的展廳,是聊城市古猿影視道具有限公司關於紅色影視基地及道具製作項目的展示,極具年代感的服裝、道具吸引了大量的客人。“金陵十三釵”“一九四二”等眾多的知名電影,用的都是該公司生產的道具。

省文博會上,聊城諸多的文化元素都讓人感到驚豔,越來越多的“聊城符號”閃耀省文博會!

麥稈畫引發的中韓文化交流

“我這個畫的特點是做黑漆,最後打塗增光劑或蠟。”“咱們雖然都是麥稈畫,但是做法完全不同,我這個是結合了中國傳統水墨畫、國畫等藝術”……10月12日,在省文博會上,聊城的麥稈畫藝人李志海和韓國的李相守惺惺相惜,親切地交流著。兩位大師同齡同歲,都出生於1954年,圍繞小小麥秸稈,兩人展開了一段中韓文化交流。

“這幅畫就是臨摹的齊白石的水墨畫,但是咱們是用麥稈做出來的,立體感特別強,它有蝦鬚,就好像真的蝦在水裡遊一樣。”在省文博會聊城展區文創空間“書畫之鄉秀美高唐”的展臺前,李志海、李洪濤父子倆向參觀者介紹自己的麥稈畫,展臺上的麥稈畫中的魚蟲、花草紋理鮮明,頗具質感,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拍照。

“富貴花開這個牡丹花也是用麥稈做出來的,但花和葉子的陽光面和背光面的顏色是不一樣的。”李志海指著一副麥稈畫解釋道,畫中顏色的深淺是由電烙鐵的溫度不同造成的,“溫度高顏色就深,溫度低顏色就淡,都是烙出來的。”而在麥稈畫的內容上,李志海將國畫以麥稈畫的形式呈現出來,使麥稈畫的題材含括花鳥、魚蟲、風景等。文博會第一天,一位外國友人便收藏了一幅他們家的麥稈畫。

李洪濤說,將小麥秸稈做成藝術品麥稈畫,既變廢為寶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酒香也怕巷子深,但現在麥稈畫的市場還未打開,作為麥稈畫這個特色文創產品創作者中的年輕人,他期待著經過文博會這個平臺上展示後,讓更多人瞭解麥稈畫。

寶塔鐘表驚豔四座

10月11日,在省文博會聊城展區,一座九層六角寶塔鐘吸引觀眾頻頻駐足,其精緻的細節更是不斷引發驚歎。

寶塔鐘為銅鍍金,周圍鑲嵌了水晶珠寶,角里還懸掛著鍾鈴;塔座為八角形,鐘錶時間數字上了琺琅,刻度由五個杆支撐。該塔鐘的基本樣式基於建造在15世紀的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的造型。

馬先明介紹,九層六角寶塔鐘是屬於銅鑄雕刻藝術工藝品,現在展出的是複製品,是根據圖片按照1:1比例還原出來的。原件現存於故宮博物院,全世界僅有一件,製作工藝難度相當大。“我們上一輩是做銅鑄的,大部分是做輪船和軍艦上使用的船鐘外殼,後來慢慢從銅鑄發展到鐘錶。”馬先明說,2014年,為了證明和提升技術實力,他與哥哥馬先民二人打算仿製九層六角寶塔鐘。歷時近三年時間,兄弟倆先是依照圖片做出了寶塔鐘的外形,再通過手工雕刻技術還原寶塔鐘的細節,還花了4個月的時間研發了傳動系統。“整套鐘錶製作工藝的每一道工序,熔模鑄造、造型修型、脫殼等等,我們是全國獨一份。”

寶塔鐘製作完成後,被馬氏兄弟奉為“鎮宅之寶”,也引發了業內的關注。“鐘錶的修復需要先了解制作工藝才能進行,我們專門從事鐘錶製作,整套工藝都是生產製造鐘錶的工藝,故宮的修復團隊曾經來我們公司參觀學習。”馬先明說,2017年,以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為代表的故宮鐘錶修復技藝培訓班的專家們曾前來考察、交流鐘錶製作工藝。

東昌府區銅鑄雕刻製作技藝起源於300多年前,主要分佈在運河西岸,現在集中在東昌府區道口鋪和堂邑鎮等地。馬先民與馬先明兩兄弟,就是聊城銅鑄雕刻藝術鐘錶製作者的代表。

剪紙融入旗袍設計

省文博會期間,走進聊城展區,非遺項目剪紙服裝走秀吸引了大批遊客的目光。四位青春靚麗的姑娘身穿旗袍,搭配精心設計的剪紙服飾,在展區門口的舞臺上展示這項傳統技藝的魅力。

觀眾紛紛拿起手機駐足拍照,而剪紙服裝走秀也成為聊城展區的流量擔當。這場服裝秀的剪紙設計師是聊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梁穎,她用植絨布代替傳統的紙張,賦予了剪紙新的存在形式。

“模特身上剪紙服飾的紋樣、花紋都是基於聊城傳統剪紙的一個基本花樣,每一個花樣都有自己的寓意。”梁穎介紹說,一位模特耳朵上帶的是一對魚剪紙,魚意味著年年有餘;披肩和旗袍上的紋樣是蛇盤兔,在民間文化當中有這樣的一種說法叫“蛇盤兔,輩輩富”。另一位頭上帶著高高鳳冠的模特身上的剪紙,是專門為文博會量身定做的,其主題是“好客山東,文博天下”。

“現在提倡非遺的傳承要活態傳承,即見人、見物、見生活。”梁穎對記者說,除了服裝設計,她們團隊還製作了剪紙風格的文創產品,併為幼兒園小朋友製作剪紙故事畫等,讓小朋友既能瞭解經典的寓言故事,還能學習傳統剪紙藝術。

此外,刀刻葫蘆、彩繪葫蘆、漆藝葫蘆上演同臺競技,東昌木板年畫現場雕刻……聊城眾多文化產品亮點紛呈,在本屆文博會上大放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