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符号”闪耀文博会——聚焦省文博会上的聊城文化元素


“聊城符号”闪耀文博会——聚焦省文博会上的聊城文化元素

10月13日,临清传统手工艺人的刻瓷技艺令人惊叹不已。

“聊城符号”闪耀文博会——聚焦省文博会上的聊城文化元素

10月12日,韩国的李相守(右一)和我市麦秆画艺人李志海(右二)开展文化交流。

“我们的这款酒,是本届省文博会的指定用酒。”10月12日,在文博会“单打冠军”企业展示区,临清开元餐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娄金周向记者介绍展出的“然也”产品。这一系列产品,还在省文博会上荣获2018“泰山设计杯”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产品设计类创新设计奖”。

一墙之隔的展厅,是聊城市古猿影视道具有限公司关于红色影视基地及道具制作项目的展示,极具年代感的服装、道具吸引了大量的客人。“金陵十三钗”“一九四二”等众多的知名电影,用的都是该公司生产的道具。

省文博会上,聊城诸多的文化元素都让人感到惊艳,越来越多的“聊城符号”闪耀省文博会!

麦秆画引发的中韩文化交流

“我这个画的特点是做黑漆,最后打涂增光剂或蜡。”“咱们虽然都是麦秆画,但是做法完全不同,我这个是结合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国画等艺术”……10月12日,在省文博会上,聊城的麦秆画艺人李志海和韩国的李相守惺惺相惜,亲切地交流着。两位大师同龄同岁,都出生于1954年,围绕小小麦秸秆,两人展开了一段中韩文化交流。

“这幅画就是临摹的齐白石的水墨画,但是咱们是用麦秆做出来的,立体感特别强,它有虾须,就好像真的虾在水里游一样。”在省文博会聊城展区文创空间“书画之乡秀美高唐”的展台前,李志海、李洪涛父子俩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麦秆画,展台上的麦秆画中的鱼虫、花草纹理鲜明,颇具质感,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拍照。

“富贵花开这个牡丹花也是用麦秆做出来的,但花和叶子的阳光面和背光面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李志海指着一副麦秆画解释道,画中颜色的深浅是由电烙铁的温度不同造成的,“温度高颜色就深,温度低颜色就淡,都是烙出来的。”而在麦秆画的内容上,李志海将国画以麦秆画的形式呈现出来,使麦秆画的题材含括花鸟、鱼虫、风景等。文博会第一天,一位外国友人便收藏了一幅他们家的麦秆画。

李洪涛说,将小麦秸秆做成艺术品麦秆画,既变废为宝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酒香也怕巷子深,但现在麦秆画的市场还未打开,作为麦秆画这个特色文创产品创作者中的年轻人,他期待着经过文博会这个平台上展示后,让更多人了解麦秆画。

宝塔钟表惊艳四座

10月11日,在省文博会聊城展区,一座九层六角宝塔钟吸引观众频频驻足,其精致的细节更是不断引发惊叹。

宝塔钟为铜镀金,周围镶嵌了水晶珠宝,角里还悬挂着钟铃;塔座为八角形,钟表时间数字上了珐琅,刻度由五个杆支撑。该塔钟的基本样式基于建造在15世纪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造型。

马先明介绍,九层六角宝塔钟是属于铜铸雕刻艺术工艺品,现在展出的是复制品,是根据图片按照1:1比例还原出来的。原件现存于故宫博物院,全世界仅有一件,制作工艺难度相当大。“我们上一辈是做铜铸的,大部分是做轮船和军舰上使用的船钟外壳,后来慢慢从铜铸发展到钟表。”马先明说,2014年,为了证明和提升技术实力,他与哥哥马先民二人打算仿制九层六角宝塔钟。历时近三年时间,兄弟俩先是依照图片做出了宝塔钟的外形,再通过手工雕刻技术还原宝塔钟的细节,还花了4个月的时间研发了传动系统。“整套钟表制作工艺的每一道工序,熔模铸造、造型修型、脱壳等等,我们是全国独一份。”

宝塔钟制作完成后,被马氏兄弟奉为“镇宅之宝”,也引发了业内的关注。“钟表的修复需要先了解制作工艺才能进行,我们专门从事钟表制作,整套工艺都是生产制造钟表的工艺,故宫的修复团队曾经来我们公司参观学习。”马先明说,2017年,以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为代表的故宫钟表修复技艺培训班的专家们曾前来考察、交流钟表制作工艺。

东昌府区铜铸雕刻制作技艺起源于300多年前,主要分布在运河西岸,现在集中在东昌府区道口铺和堂邑镇等地。马先民与马先明两兄弟,就是聊城铜铸雕刻艺术钟表制作者的代表。

剪纸融入旗袍设计

省文博会期间,走进聊城展区,非遗项目剪纸服装走秀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四位青春靓丽的姑娘身穿旗袍,搭配精心设计的剪纸服饰,在展区门口的舞台上展示这项传统技艺的魅力。

观众纷纷拿起手机驻足拍照,而剪纸服装走秀也成为聊城展区的流量担当。这场服装秀的剪纸设计师是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梁颖,她用植绒布代替传统的纸张,赋予了剪纸新的存在形式。

“模特身上剪纸服饰的纹样、花纹都是基于聊城传统剪纸的一个基本花样,每一个花样都有自己的寓意。”梁颖介绍说,一位模特耳朵上带的是一对鱼剪纸,鱼意味着年年有余;披肩和旗袍上的纹样是蛇盘兔,在民间文化当中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叫“蛇盘兔,辈辈富”。另一位头上带着高高凤冠的模特身上的剪纸,是专门为文博会量身定做的,其主题是“好客山东,文博天下”。

“现在提倡非遗的传承要活态传承,即见人、见物、见生活。”梁颖对记者说,除了服装设计,她们团队还制作了剪纸风格的文创产品,并为幼儿园小朋友制作剪纸故事画等,让小朋友既能了解经典的寓言故事,还能学习传统剪纸艺术。

此外,刀刻葫芦、彩绘葫芦、漆艺葫芦上演同台竞技,东昌木板年画现场雕刻……聊城众多文化产品亮点纷呈,在本届文博会上大放异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