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實力說話,讓那些說你」沒能力「的人閉嘴

“這個人能力還差點兒!”

在人才盤點中,最刺耳的就是這句話了,尤其這句話指向的對象就是自己或是自己身邊的人。

對“能力”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可是“能力“到底指的是什麼?

這個詞包含的內容太廣、太寬泛,從而使得這個詞顯得太虛,不實在。

“某某能力太差”,很多管理者做出這樣評論的依據往往只是某個員工的某一個具體的行為,或者某一方面的能力。

這其實是不科學的。

人的能力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並不能因為在某一方面的強弱,而去評判其個人整體能力的大小。

01 人崗匹配

儘管我不愛聽這樣的評論,但是這種評論從側面反應出一個問題:這個員工現有的能力與職位的不匹配,即人崗匹配度不高。

說起人崗匹配,又想起PXT職業興趣測評,這個測評從思維風格、行為習慣、和職業興趣三個方面判斷人崗的匹配性。

在正式邁入職場前,做一次PXT測評,將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們選擇合適的職業。

結合自己的職業和個人的性格特徵,有針對性的培養自己的才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我們能在自己的領域裡面展示出自己的職業能力的時候,就可以讓那些說你“能力很差”的人閉嘴了。

02 構建能力體系

對於能力體系的構建,包括知識、技能、思維三個方面。我們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探索如何構建能力體系。

構建知識體系

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構建知識體系,也知道構建知識體系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對怎麼構建知識體系卻沒什麼太多概念。

最初對構建知識體系的認知應該是在初中的時候,老師用架構把課本中的知識點這樣表示出來:

然後我們就會發現,這些零散的知識點之間,其實是有聯繫的,而這種聯繫被梳理出來後,就容易搭建一個小的知識架構,就能夠通過架構來以點破面。

幾乎每一門功課,我們都可以找到這種內在邏輯,製作出這種類似於思維導圖的架構出來。

然而可惜的是,當我們走入社會以後,將自己從學生時代的不自由狀態中解放了出來的同時,也將一些學習方法和心得一併給捨棄了,其中就包括了這種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在用的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

在享受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自由學習狀態後,我們就開始發現,與那些一開始就在有意識的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人相比,有了幾乎難以逾越的差距。

理解知識的內在邏輯

不管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在職場,我們總會發現有這樣的一些人,其貌不揚,但說話做事總讓人覺得特別有道理,學起東西來似乎也特別快,長輩會誇這樣的孩子特別“靈泛”,老闆會覺得這個的員工“悟性高”。

就像小時候我跟我弟弟一起學象棋,學了一段時間後,我爸就開始誇我弟弟“有悟性”,對此我有點小小的不服氣,也挺不以為然,認為不過是大人偏心而已。

但是事實勝於雄辯,沒過多久我弟弟就可以在下象棋這件事情上讓我輸得落花流水了。

我從來不承認人的智商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也不認為我弟就比我聰明。

排除智商的因素,經過總結梳理之後,發現原因其實就只有一個:他比我更理解象棋裡面包含的邏輯。

並不是因為他理解能力比我強,而是因為他比我對象棋更感興趣,所以閒著沒事就會研究一下象棋的棋譜,去理解為什麼這個棋要這麼下,而不是那麼下。

這就是典型的由興趣引發的刻意練習。

而我在幹什麼呢?

我對象棋壓根兒就不感興趣,也沒有一定要贏了我弟弟,讓大人刮目相看的意願。對我來講,只要知道馬走日,象飛田就夠了。

所以從來就沒翻過棋譜,也沒有去理解過象棋裡面的內在邏輯。

這也就註定了我在象棋這個領域永遠也別想有什麼成就。

所謂的“悟性”只不過是因為理解了事物的內在邏輯,理解了每個點之間的聯繫。

每一個領域的知識架構都是從一個原點開始,持續向外擴展,加深,最終形成一個體系。

用實力說話,讓那些說你”沒能力“的人閉嘴

知識架構的搭建不僅需要興趣,更重要的是耐心,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一個領域的知識體系搭建都是一個長期和持續的過程。

當然在構建知識架構的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在海量的知識當中學會辯識哪些對自己有用,哪些對自己無用。

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只會存儲知識的移動硬盤,我們知道移動硬盤的價值是相當有限的,即使裡面可能容納了許許多多的知識。

錘鍊技能

重要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對知識的應用。我們必須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對知識的運用上面。

當對知識運用到一定程度之後,才可稱之為“技能”。

比如說想成為一名專業的設計師,首先要學習一些基礎知識,比如說色系的搭配、軟件的使用等等,將這些基礎知識熟練運用之後,就形成了基礎技能。

然後設計師要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比如說熟知世界上先進的設計理念,瞭解設計趨勢,甚至在他的知識體系裡面還包括了營銷、歷史、計算機等等領域。

當然,並不需要精通,能夠理解即可。

專業技能就需要謹慎選擇了,設計領域包括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室內設計、建築設計等等,其中每一類裡面還有細分的小類。

一旦選擇自己的專業領域以後,就要在這個領域裡面做到精通。

職業技能就是自己的顛峰技能。

比如說工業設計是自己的專業技能,其中對小家電類的設計是職業技能,在這個領域裡面就要做到專家級別的精湛。

用實力說話,讓那些說你”沒能力“的人閉嘴

如圖所示,最下層的基礎技能越寬,才能夠支持更加等級的技能值;

知識面在自己有限的精力之下越寬越好;

專業技能要根據自己的職業以及個人的性格特點謹慎選擇,旨在對自己的職業技能進行補充,最好不要超出三項;

職業技能則是你個人能力的顛峰,是個人所具備的真正實力,需要經過自己千錘百煉。

用實力說話,讓那些說你”沒能力“的人閉嘴

提升自己的思維層次

人生最需要升級的是什麼?是思維層次,即你看世界的方式,你對於各種事件的反應模式。

還是拿設計來打個比方,最近負責公司的VI,找了設計公司做VI設計,結果設計公司做了好幾個方案都覺得不太滿意,於是就讓他們修改,來回了好幾次以後,總覺得還是不太滿意,但是又說不出來哪裡不滿意。

我正在發愁這個事要怎麼辦呢?

一位對設計很有心得的同事施施然說了這麼句話:

“讓不懂設計的人來設計東西,越努力結果就會越糟糕。”

當時不太理解,後來仔細一想,確實沒錯呀!

當設計師的專業技能沒有到達職業水平的話,越努力,就越會在作品上增加一些讓自己感覺良好但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東西,

最後出來的作品就會顯得很累贅,也就是所謂的越努力越糟糕了。

後來我好奇的問他:“那要怎麼樣才能提升設計水平呢?”

他回答的大意就是首先要提升自己的設計眼光。

設計眼光的提升需要多去觀察和賞析一些優秀的作品,日積月累之下就具備了分辨好壞的能力,然後再去學習一些設計大師的理念,就會理解那些潛藏在作品好壞背後的東西。

我想,如果把“設計”這兩個字換成“思維”,其實是一樣的邏輯。

我們覺得自己現在的思維層次沒什麼不好,其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讓自己去接觸更有高度的思維模式。

看過《窮爸爸富爸爸》的人可能會理解,要想富起來,先要有富人的思維模式。

窮人和富人的思維模式有什麼區別呢?

同樣的一百塊錢,放到有富人思維的人手裡,他會想著去投資,讓錢生更多的錢。這一百塊錢給有窮人思維的人手裡,他會想著每天少用一點,再少用一點,這樣一百塊錢可以用得更久一點。

思維層次的差異無時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要想提升我們自己,首先要做的是提升我們的思維層次。

思維層次簡而言之就是你內心能看到的高度,它決定了你的眼界、行為、決擇,最終也決定了你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