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佛吉亞中國區 CTO:關於智能化轉型的一些思考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汽車行業有時也要矇眼狂奔......

在去年的法蘭克福車展,GeekCar 參觀了法國零部件供應商佛吉亞的展臺。以汽車內飾為主要產品的他們展示了包括可變形大屏在內的一系列前瞻技術,具體可參照當時的報道:《中控和大屏能變形?這家供應商想告訴你什麼叫「智能座艙」》(點擊進行閱讀)。

一年之後,在中國重慶舉行的汽車零部件展上,我們再次來到了佛吉亞的展臺,發現他們已經開始將之前的前瞻技術模塊化了。比如我們之前看到的變形大屏,已經從一個獨立的概念展架移植進了一輛實體車內。但是遺憾的是出於保密原因,他們的展臺依然不允許拍照,官方也表示不方便透露這款車內的座艙圖……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除了變形大屏之外,這次展出的還有幾個比較有意思的技術。

1. 派諾特汽車信息娛樂解決方案:派諾特(Parrot Automotive) 是一家專注於汽車多媒體設計的法國公司,在 2016 年被佛吉亞收購。這套解決方案就是整合了派諾特汽車電子技術和軟件開發的專業技術與佛吉亞的智能表面。使用者可通過多媒體屏幕操控各類軟件應用。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2. 動力電池系統: 這是隸屬於佛吉亞綠動智行事業部下的新業務——為各種類型的電氣化動力總成系統開發一系列電池組解決方案。複合材料可以為電芯提供一種理想的容器,並逐漸集成一系列功能。複合材料的使用也有助於設計靈活性的顯著提升。例如,將電池組作為自車身的結構元件進行集成,這樣既能增加碰撞能量的吸收,同時有助於進一步的功能集成。這可以看作佛吉亞將自己在座艙複合材料領域的積累應用在新能源行業,為車廠或者電池供應商提供整合的電池包包裹材料。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可以看出,相較於去年,佛吉亞展示的技術更加貼近於落地,並且在新能源方面的發力也更符合中國市場的需求。那麼在佛吉亞看來,這些技術的進展以及未來的前景到底如何?為此我們採訪了佛吉亞中國區的 CTO 王瓊以及綠動智行系統亞太區產品專家經理邵波。為便於理解,以下專訪內容有所刪改。

關於企業轉型和用戶體驗

提問:關於零部件供應商的轉型,很多企業都在採取包括收購、併購、重組、拆分等措施,在這方面佛吉亞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未來有怎樣的計劃?

回答(王瓊): 佛吉亞去年起提出了全面轉型的戰略,朝著創新型科技公司的方向發展。我們希望轉型成功,成為技術領導、行業領先的科技公司。為了聚焦我們的重點業務,整個外飾業務我們就轉出去了。同時我們在不斷通過收購等形式吸納座艙新技術,例如收購法國 Parrot(派諾特汽車)和國內的江西好幫手,現在佛吉亞重點打造「未來座艙」——座椅、內飾和電子技術這三塊整合。

同時,我們的創新研發也在從原來的 B-to-B 模式逐步轉向 B-C-B 的模式。現在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多,不能像以前一樣只針對 B2B 客戶,還要考慮用戶體驗。這對於整個座艙的要求和技術含量都不一樣了。以前基本上我們會自己來做,現在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技術要求,收購其他公司一起來做。集團在投資初創公司的同時,還和採埃孚、馬勒這樣的大企業加強合作。

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整個市場環境的多變——現在汽車行業正在轉型,就像手機從諾基亞往蘋果轉型一樣。佛吉亞有很多傳統的技術優勢,但首先要電氣化,之後智能化,再之後要考慮用戶體驗,而不是原來單純的只要滿足質量、成本和交付。我們的工程師也開始給客戶介紹一些和用戶體驗相關的內容,因為客戶的觀念和需求也在改變,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主機廠的需求在變化,我們也要做出改變和轉型。

提問:您談到客戶需求,最終的產品、客戶是 to C 端,從產品和研發的步驟來講,是主機廠先提出相關要求嗎?一些概念性的東西在推向主機廠,那麼 C 端的調研誰來做?

回答(王瓊):以前我們不太參與 C 端的調研,但現在零部件公司慢慢也要開始介入,主機廠有這方面的需求,零部件供應商也要有 C 端的領悟能力。C 端的話,你的產品原來都是硬件為主,是沒有生命的,是跟消費者沒有任何交互的。但現在從主機廠角度來說,他們希望零部件廠商也有這方面的能力。相同的產品,如果你能提供給 C 端用戶更好的體驗,那麼你就會有優勢。要解決 C 端的需求,不能只是做硬件,或者只是應對法規和標準,還必須要有軟的一方面。慢慢軟硬結合了,出來的產品就是有生命的。佛吉亞也在往科技公司轉型,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以前我只要保證產品設計好、質量好,但現在價值鏈不一樣了,更需要軟硬結合。

提問:這個問題我們延伸下去,很多主機廠商對 C 端的接觸可以藉助產品,他們可以直接通過產品跟 C 端消費者進行接觸,得到反饋。創業公司也有很多硬件產品可以跟 C 端進行流量的反饋。像佛吉亞這樣的零部件供應商,其實跟 C 端有很大距離。現在佛吉亞想要進行 to-C 端的轉型和反饋,是通過什麼方式去接觸到 C 端?

回答(王瓊):

的確是這樣。像排放系統,消費者雖然經常使用,但卻不是能天天摸到的。不過另一方面,我們的座椅、儀表板和門板,這些則是消費者天天摸得著的。看上去我們跟消費者沒有關係,但實際上我們的產品與消費者一直在接觸。

通過這些接觸,我們可以更好地打造未來座艙,其中會包括有傳感器、攝像頭、語音系統,他們的作用是對於整個座艙內部環境的感知。我們的座艙產品無時無刻不在跟用戶緊密相連,但是以前的傳統方案是沒有生命的,現在通過我剛才說的傳感器、攝像頭和語音等等,已經能夠感知到消費者了。通過大數據、雲計算,我可以知道乘客的心跳、身體狀況等等。通過各種 APP 的連接,整個座艙裡包括座椅、門板、所有的氛圍和音樂,都可以跟消費者互動。通過這樣的互動,我們可以變成最瞭解消費者的零部件供應商,以前沒有打通,現在一旦打通就完全不一樣了。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提問: 從 C 端收集到的第一手數據未來會成為非常好的資源,這會不會衍生出你們之後對於 B 端主機廠的增值服務?

回答(王瓊): 以前零部件供應商,評判的標準是硬件的質量。但以後這個行業的競爭,還有一個評判標準,就是給到終端消費者的服務,三家都是國際知名的零部件供應商,看誰的附加值更多,主機廠考慮的範圍也不一樣了。以前我們是賣硬件,賣完硬件之後,消費者買了車後還要買服務。打個比方,以前硬件是 5 塊錢,以後除了賣 5 塊錢的硬件,軟件賣了 15 塊,反而軟件更重要了,對大家(零部件供應商)都是機會也是挑戰。所以零部件廠商必須要轉型,要有這方面的能力。如果我所有的能力還是盯在 5 塊錢上,而不是附加值更高的領域,那就麻煩了,可能就不是主機廠需要的了。

關於產品的進展和中國的落地

提問:我看到展臺上的技術和去年比,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變化是更加模塊化了。模塊化是否意味著技術離落地更近了?去年您也跟我說過,技術的落地要看整車廠的需求。

回答(王瓊):為什麼要模塊化?因為落地之後你要解決成本問題,這個是市場的需求。你解決技術問題,兩年前可以講故事,現在都是要落地了,變成具體的項目了。你要怎麼樣模塊化、平臺化,成本要降低,性能要穩定,否則就會有很大的問題。整個行業變化還是很快的,智能網聯的設備現在越來越多了。聯網之後,你要模塊化,成本要有優勢。

提問:從您跟中國的主機廠談的經驗來看,他們的重點是「快」嗎?

回答(王瓊): 中國的主機廠跟 BAT 的合作比全球的主機廠更快,因為它的決策也更快,需求也更快。歐美市場對這種新的應用沒有這麼迫切,但是也在快速響應中國市場的需求。可能自主品牌這方面更像手機品牌,速度要更快,所有的主機廠都在智能化,而且都在落地了。

提問:還有一個感覺,中國自主品牌對於方案的整合性要求很高,還喜歡做全套的東西,這樣他也比較省事。

回答(王瓊):大家覺得消費者對於汽車智能化的要求越來越高,自主品牌的更新換代更快,是市場的需求,主要就看主機廠誰反應更快。產品發佈的時候,以前都談車子的性能,現在則開始談 APP 的應用、智能化的應用。主機廠的發佈會現在每次都有新的東西,總有一天跟蘋果的發佈會都一樣了。大家都在看智能化或者用戶體驗哪家更強,而不是純粹談技術性能。對我們來說,原來對主機廠我們談的是法規、標準,現在我們談的是這個法規標準能夠達到什麼效果,轉化成用戶體驗了,這是個變化。

提問: 我看到佛吉亞展示的解決方案中,其實有很多是通過軟件來驅動核心競爭力的。比如說有語音識別、有人臉識別、有 UI 的設計。佛吉亞作為汽車內飾和座艙硬件的主要供應商,現在卻也有這麼多的軟件模塊。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在中國,佛吉亞軟件方面的技術儲備以及人員情況?

回答(王瓊): 通過派諾特和好幫手的收購、還有初創公司的合作、不同的合資、生態圈的合作,我們已經取得了很多進展。其實你看 BAT 現在入局,靠的都是軟件。軟件融合,一個是平臺,比如 BAT 主攻方向是操作系統,不同的公司定位不一樣。對我們來說,通過收購派諾特和好幫手,我們把他們的車載影音娛樂系統跟座椅內飾打通,就像樣車一樣。打通之後,無論在什麼平臺上,你的體驗都要好。我們現在要解決的是,無論在什麼平臺,我們都是能夠解決用戶體驗的,不卡殼。

關於新能源相關的業務

提問: 我剛才看到,咱們還有動力電池相關的業務,佛吉亞在新能源領域有什麼規劃嗎?

回答(邵波):我們在新能源領域主要是兩塊業務:一個是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另外是電池包的熱管理系統。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提問: 熱管理系統主要是負責幫整車廠整合已有的電池組?

回答(邵波): 可以這麼說。現在的整車廠會從不同的供應商採購電池包相關的零部件——比如 A 是管電池,B 是管其他的,C 是管電池包的上蓋和下蓋,最後再由 OEM 自己來集成。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供應鏈中的資源其實是有所浪費的,並且從對電池各個細節的專業性上來說,很多主機廠是不夠的。佛吉亞在熱管理以複合材料領域有很多經驗,所以我們把它集成,做成整個電池包熱管理系統的一個系統性交付。

回答(王瓊):電池基本上就是那幾家,電池包有的主機廠自己做,有的外包。我們剛才說的,一個是輕量化、複合材料佛吉亞是有優勢的,另外熱管理我們是有優勢的。這個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方向。

提問:這個領域在供應鏈上算很新的吧?

回答(王瓊):這個現在比較熱,每個主機廠都在決定電池包的熱管理是自己做,還是給電池供應商,或是其他第三方。隨著電動車的持續發展,這兩年趨勢會越來越清晰。

提問:目前來說,我們主機廠大概是一個怎麼樣的合作模式,具體有什麼實際進展?

回答(王瓊): 佛吉亞自己是不生產電池的,因此主機廠會指定其它的電池供應商(既可以主機廠自己向其它供應商購買電池,也可以委託佛吉亞幫助購買)。我們在收到電池之後,再結合自己的熱管理以及包裹複合材料最後形成電池包。

回答(邵波):目前我們已經從主機廠拿到了一些訂單,主要是提供一個電池組的上蓋。相對於原來傳統的金屬電池承包,我們的複合材料產品有輕量化以及安全方面的優勢。在這類單一零部件產品之後,我們還會陸續集成周邊的整個外包,再加上內部的組件,各方面的熱管理,整個的系統控制等等,這個是一步步來。最後這個電池到底是我們裝好了交付還是怎麼樣,目前還沒有確定。

現在整個汽車行業裡面技術變化很快,有很多新的東西,企業想要跟上變化,需要有正確的方向。另外,很多主機廠在新能源車上的認識沒有像傳統汽車那麼深,很多電池的東西它自己都弄的不是特別明白,所以目前這個模式還挺模糊的。

汽車行業正在探索中奔跑

從佛吉亞的身上,我們能看到汽車供應鏈這一年來的重要變化:智能交互和新能源等新技術正在快速的走向模塊化以及產品落地。但是這些新興技術也會讓這些屹立了近百年的汽車巨頭感到陌生,因為它們與傳統的汽車供應鏈存在這很多本質性的不同。

在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圈常常流傳著一種狀態,叫做「矇眼狂奔」。而對於現在正在轉型的汽車工業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Mark

我只是個廣告狗

微博:mark堯

作者問答

問:你覺得未來汽車上的軟件服務會成為決定用戶體驗的核心因素嗎?

每篇 GeekCar 原創文章的作者會向大家提出一個相關的問題,GeekCar 也很想知道大家的想法,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歡迎大家踴躍回答!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专访佛吉亚中国区 CTO:关于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