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王汉杰逸事(三)

「文史」王汉杰逸事(三)

嘉惠后学

汉杰常念其少时家贫,求学不易,后来对吾乡穷学生多倾囊相助,帮其完成学业。我姑夫张善述先生及吾乡书法家李树敏先生的孙辈谈起过汉杰对穷困学生的帮助。数名静宁同乡在兰州上学,因物价飞涨,生活难以维持,准备退学回乡,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求助于王县长。令他们非常感激的是,县长倾其所有,给每人送了二十个大洋,让他们重新返回省城,完成学业。也因汉杰资助,三四十年代,吾乡很多勤学上进青年都先后赴省城求学,并获得一技之长。

刚直清廉

汉杰先祖世代务农,无任何家庭亲友的背景,以自己的学识德才而荣任天水、西和、皋兰、静宁等地县长,所任之处,积极改革弊政,力所能及地造福一方,颇有政声。在西和县因办教育“成绩卓著”,被国民政府记功两次;在协修宝天铁路、天兰公路时先后被省政府和国民政府行政院明令嘉奖。他为人刚直清廉,每到一地都有所作为,深得甘肃政界清廉之士的青睐。他先后与邓宝珊、水梓等人建立了深厚的个人交情。在吾乡,从民国时期过来的人,都能谈几段“王鞭杆”的轶闻趣事。

子为烈士

汉杰有一子一女,儿子王为尧为先房李氏所生,聪明好学,追求进步。1948年秋在国立兰州大学附属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社会系学习。在校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多次参加爱国学生运动,逐渐与其父断绝关系,和家中不通音信,汉杰托人打听,杳无信息。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某军区政治部来乡调查时,人们始知他在解放后参加了解放军西南服务团,在云南玉溪地区剿匪筹粮时被土匪杀害,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李氏病故后,汉杰续弦穆至纯,辽宁人,于兰州解放时生一女名王肃穆,由于局势变化,母女二人处境艰难,身无分文,便由老家治平乡刘河村出发,沿途行乞千里,回到其母娘家辽宁新宾县。王肃穆幼时丧母,孤苦零丁,成年后在家乡务农,改革开放后生活有所改善。九十年代初回乡探祖一次。

身后事

1950年,汉杰投奔邓宝珊先生,留给其兄弟的一句话是“有邓宝珊先生做省长,我想没有大碍”。一到兰州还没见到邓先生,就已被捕,从此和家人失去了联系。1951年弃市之日,时在省银行工作的张善述先生,雇佣了在兰州卖水的一位老乡,在红山根找到了一片空地,掘好墓穴。他们二人约好暗号,由张先生去刑场认尸,以他脚踢遗体头部为准(因当天受刑的人很多,大部分尸体无人敢认,以至被鸟啮腐烂,后由政府掩埋),然后卖水老乡将尸体装入麻袋从刑场中背出来,葬于红山根。后来那块墓地上建起了体育场,遗骨何处,再无人知晓。

「文史」王汉杰逸事(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