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文史」平凉与凉国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文史」平凉与凉国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平凉与凉国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大城市几何中心,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的平凉,不仅其得名与十六国时期的前凉有关,而且前凉政权的奠基人是平凉泾川人,前凉大业的继承者、西凉第一个汉族人政权的建立者也是平凉静宁人,平凉与凉国有着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首先,平凉得名于前秦大帝苻坚攻破前凉,为庆祝大捷而设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公元338年—385年),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文史」平凉与凉国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公元376年(建元十二年),苻坚在今之平凉厉兵秣马,以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为由,出兵十三万进攻前凉。当时苻坚派阎负和梁殊出使前凉,征召张天锡到长安,然而张天锡不愿投降,决意与前秦决一死战,下令斩杀二人,并派马建抵抗前秦。随着前秦军西渡黄河,攻下缠缩城(今甘肃永登县南),张天锡又派掌据到洪池(今甘肃天祝县西北乌鞘岭)协同马建作战,自己亲自率兵到金昌助战。然而,前秦军进攻二人时,马建竟向前秦投降,掌据战死,张天锡惊惧,退还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前秦军乘胜追击直攻姑臧,张天锡被逼出降,前凉至此灭亡。始以平凉之名置郡,取平定前凉之意,平凉之名始见于史册。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惠民政策,加强生产,终使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地川蜀,与东晋南北对峙。有歌谣说:“长安大街,杨槐葱茏;下驰华车,上栖鸾凤;英才云集,诲我百姓。”

在世界军事史上,苻坚的命运与拿破仑好有一比。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从此退位流放,百日王朝彻底垮台。苻坚兵败淝水,最后身死国破,一统江山化为泡影。大约是因为历史教材的影响所致,在大众心中苻坚的名气并不大,但作家柏杨却认为:“在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有资格称得上大帝的不过五人,他们是秦始皇、汉武帝、前秦王苻坚、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历史学家范文澜也认为:“苻坚在皇帝群中是个优秀的皇帝。他最亲信的王猛,在将相群中也是第一流的将相。”因此,作为当今的平凉人,我们应为平凉得名于苻坚大帝而感到自豪。

其次,安定乌氏人张轨是前凉政权的奠基人,张氏家族传位九世、历时70多年。

张轨(公元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乌氏(今平凉市泾川县)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惠帝时,张轨为凉州刺史,治姑臧(今武威)。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多所建树。自洛阳沦陷(公元311年)后,中原和关中地区人民流入凉州的很多。他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设立晋兴郡,以安置流民。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公元314年,张轨病死,他既是晋朝时任凉州牧,也是前凉政权实质上的建立者。

张轨死后,长子张寔继任,晋愍帝司马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太兴三年(公元320年),其兄张寔被部下杀害,左司马阴元等人认为张寔的儿子张骏年幼,于是推举张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张茂不听从,只接受使持节、平西将军和凉州牧的职位。太宁三年(公元325年),张茂去世,前凉明王张寔之子,前凉成王张茂之侄张骏继位。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张骏去世,在位二十二年,其子张重华即位。公元353年,病死。

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其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张重华死后,张氏宗室内乱不绝,凉州大姓也起兵反抗。十年争权夺位的斗争,致使国势大衰,到张天锡时已失去今甘肃南部。

公元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和前凉威王张祚(前凉文王张骏庶长子)的弟弟,前凉政权的末代皇帝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亡。张氏的前凉政权依靠凉州大姓,并始终对东晋表示忠诚,藉以维系人心。各代统治者除张祚外,都自居晋朝的刺史或州牧,接受晋皇帝的封号。张骏为了和东晋通联,不惜向成汉李雄称臣,以求假道。

「文史」平凉与凉国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张氏子孙世代守卫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地区。

再后来,另一个平凉人,陇西郡成纪县人李暠又继承前凉大业,建立了西凉第一个汉族人政权。

李暠(公元351年—417年),《晋书·凉武昭王传》载:“暠,字玄盛,陇西成纪(今静宁西南)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世为西州右姓。”史学家评价他“性沉敏宽和,美器度,通涉经史,尤善文义。及长,颇习武艺,诵孙武兵法。”所谓西凉,因他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西凉太祖李暠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建立者,公元400年—417年在位。唐朝皇室李氏和诗人李白、李商隐均尊他为先祖。

李暠是一个很有政治才能的人,西凉政权是十六国时期北方惟一的汉族政权,虽然对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仍奉表称臣,但它结束了河西的分裂局面。李暠执政后,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召集外逃百姓回乡从事农桑。同时,他广开言路,积极振兴文化教育。在他统治的西凉境内,当时好多文人名流都投靠于他,得以重用,一时群英齐集敦煌,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形成了以敦煌为中心的“五凉文化”的兴盛时期。李暠著有《述志赋》《槐树赋》《大酒容赋》等诗文多篇,除《述志赋》外,其余都没有流传下来。

李暠于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病卒,享年67岁,死后谥为“凉武昭王”。之后他的二儿李歆继位,史称西凉后主。西凉国经过三代传承,维持了21年,亡于北凉。(朱克雄)

「文史」平凉与凉国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分享快乐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12

「文史」平凉与凉国扯不断的历史渊源

出品:平凉日报社融媒体工作室

技术:崔烘奖

监制:李玉成

法律顾问:张忠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