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的生意經,微博的賦能術

咪咕的生意經,微博的賦能術

一屆世界盃,在讓“咪咕”這個詞變得知之者甚的同時,也讓中國移動過去幾年來在內容建設上的大力投入開始初見成效。

01

2014年11月,為了順應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潮流,避免自身淪為移動互聯網大小巨頭們的單純流量基礎服務管道商,中國移動將原手機視頻基地、移動遊戲基地、移動音樂基地、移動手機閱讀基地、手機動漫基地進行五合一,成立了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開展互聯網的內容運營。

咪咕的生意經,微博的賦能術

但也如我們所見,在過去幾年時間裡,咪咕並沒有急於站在中國內容產業的聚光燈下,反而是猶如一顆等待一場春雨破土沖天的春筍,在前面三年的時間裡潛伏於地下,慢慢的積蓄內容、版權能量。

從相關信息來看,在過去幾年,低調的咪咕在內容版權上斬獲頗豐。據咪咕官方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二季度,咪咕音樂匯聚的正版音樂內容超過2000萬首;咪咕視頻的內容超過500萬,其中包含460萬條視頻、1220路音視頻直播;咪咕閱讀覆蓋圖書資源50萬冊、免費圖書多達15萬冊;咪咕遊戲覆蓋超3萬款遊戲;咪咕動漫擁有37萬集動漫畫作品,覆蓋國內95%以上的優秀動漫作品,已成為國內最大、最全、最強的全場景品牌沉浸平臺。

而今年5月份,中國移動以近1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俄羅斯世界盃新媒體版權,則猶如一場春雨,讓咪咕開始變得知之者甚。

從7月17日咪咕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在本屆世界盃期間,共有43億人次通過咪咕視頻觀看了世界盃比賽,其中,決賽當天的觀賽人次數突破了2億大關。來自第三方數據調研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同樣顯示,咪咕視頻APP世界盃小組賽期間日活躍用戶數均值較2017年均值增長353%。

咪咕的生意經,微博的賦能術

可以說,世界盃的東風讓咪咕在消費市場實現了關鍵一躍,使其產品認知度和產品市場覆蓋率實現了大幅增長。

02

頗具憂患意識的咪咕也同樣迅速的意識到,世界盃雖然助其快速的打開了市場,驗證了技術能力,但要實現用戶的長久留存,乃至在日後挑戰當下的內容巨頭們,僅僅依靠世界盃熱潮是不夠的,其更大的挑戰還在世界盃熱潮過去之後的後世界杯時代,如何吸引、拉新、留存用戶?

而從咪咕在後世界盃時代的實際舉措來看,為了留存用戶,咪咕展開了內容建設+社交賦能的雙線戰略。

在內容建設上,咪咕展示出了其內容建設投入上不遺餘力的作風。

為了加強其在優質賽事轉播上的優勢地位,7月11日,咪咕宣佈和蘇寧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啟動"451計劃",以視頻4K化發展趨勢和即將到來的5G時代為契機,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體育生態,將蘇寧旗下PP體育所擁有的版權賽事內容——歐冠、亞冠、WWE、UFC4項頂級賽事,英超、意甲、德甲、西甲、法甲5大聯賽以及中超賽事——通過專屬頻道帶給咪咕用戶和中國移動8000萬"魔百和"終端。而後,其又與中國國家滑板隊達成戰略合作,進一步佈局體育賽事。

咪咕的生意經,微博的賦能術

在此之外,其與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聯合主辦的大型星素結合全民健身真人秀《加油好身材》,也將於9月12日起每週三晚黃金時在黃金時間登陸浙江衛視。融合運動、健身、公益於一體的飆山越野、善跑100等自有賽事IP,電競、街舞等泛體育賽事內容正陸續與用戶見面,而在此之前,咪咕就以"咪咕善跑"和"飆山越野"為載體,嘗試融合線上線下,進行泛體育佈局。相關數據顯示,其已累計舉辦了超過200場線上線下賽事,吸引了超過680萬人參賽。

可以說,輪番舉措下來,咪咕的泛體育佈局正日趨成熟,擁有了較為明顯的領先優勢。不僅在泛體育領域,在大內容領域,咪咕同樣具備頗為強大的內容優勢,諸如上述的2000萬首正版音樂、500萬內容視頻,50冊圖書、3萬款手遊、37萬集動漫畫作品等等,皆是例證。

在實現更為廣泛的用戶觸達上,咪咕則是選擇了與微博達成戰略合作,利用微博實現社交賦能。

通俗的說,當咪咕已將內容版權積累到一定量級之後,其更需要做的是如何將優質的內容讓更多的用戶知曉,換句話說,則是如何實現更為廣闊的用戶觸達。在此,我們看到咪咕在過往的成功實踐的基礎上,選擇了與微博達成戰略合作,藉助微博在內容傳播、IP培育等方面的賦能優勢以及當下其正在大力建設體育和文化垂直領域的契機,實現對優質內容的傳播放大,達成更為精準的用戶觸達。

咪咕的生意經,微博的賦能術

之所以其會選擇與微博達成戰略合作,並將在微博組建賬號矩陣,為數億微博用戶帶來包括中超、歐冠、亞冠、歐洲五大聯賽、中甲、UFC在內的十餘項頂級體育賽事以及諸多咪咕自有版權賽事的高清觀賽體驗。

事實上這一方面離不開二者過往合作的成功實踐、顯著效果,而另一方面則是微博已成用戶獲取信息的首選現實。

顯著一列則是在本屆世界盃期間,咪咕和微博合作,實現了內容高速傳播和用戶拉新的雙重收穫。相關數據顯示:本屆世界盃期間,咪咕和微博用AI剪輯花絮視頻,累計發佈超過5000條視頻,最高單日播放量突破了1億人次,單條播放量高達3600萬人次。咪咕官方短視頻內容在微博的播放量總計達20億,博文累計閱讀量45億,用戶互動量達1350萬,官方賬號粉絲增長超過400萬(其中@咪咕視頻 和@咪咕體育 的新增粉絲數分別超過了290萬和110萬)。而另一方面,則是根據艾瑞的調查顯示,社交平臺已經成為微博用戶獲取世界盃相關信息的首選,同時短視頻越來越受歡迎,高效率推動了世界盃內容的傳播。可以說上微博聊世界盃、上咪咕看世界盃成為很多球迷的觀賽新體驗,新習慣。

咪咕的生意經,微博的賦能術


03

可以說,拿下世界盃版權讓很多人第一次聽說了“咪咕”這個詞,而與微博的合作所實現的內容傳播大爆炸,則讓咪咕更快的實現了被更多人所熟知。而此番咪咕與微博達成戰略合作,事實上我們更可預期的是二者發出強烈共振,實現雙贏。

為什麼這麼說,大致可以從這樣三個方面來看。

其一是雙方具資源強互補性。

從現實來看,咪咕與微博事實上有著極強的資源互補效應,簡單來說,咪咕所擁有的優質內容需要在更大的平臺上實現有效傳播,從而促進用戶觸達;而從其在世界盃期間與微博的合作所所取得的顯著成效來看,顯然微博具備了讓其實現更為廣闊的用戶觸達的目的。而從微博的角度來說,作為社交媒體內容平臺,其在佔據極強內容病毒性傳播能力優勢的同時,也需要源源不斷的優質內容供給。

這樣的現實,使得雙方都具備了對方所需的資源,而這種強互補,再讓雙方的強強聯合站在了一個更為公平的環境上的同時,也更能讓雙方進行無保留的合作。

其二是雙方定位明晰,未來不會存在相互競爭。

諸多合作,從開始的多方看好到最後的不了了之,很多時候是因為合作雙方開始進入對方領地,開啟了相互競爭,但這種相互競爭極大概率是不會發生在咪咕和微博身上的,核心原因在於咪咕和微博雙方均有著明晰的角色定位。

從現實來說,咪咕作為中國移動內容建設互聯網轉型的重要佈局,其定位是內容文化產業運營。而微博的定位則是社交媒體堅持者,這種角色的堅持幫助微博實現了二次崛起,更堅定了微博作為社交媒體的定位決心。可以說,一個專注於內容提供製造,一個專注於內容傳播賦能,二者這種明晰的角色定位,事實上是避免了雙方在將來產生競爭的可能,這為雙方精誠合作奠定了強大的信任基礎。

其三則是微博的開放性和對內容的擴散能力獨此一家。

微博不僅擁有高達4.31億的月活躍用戶,事實上其更是可以說是中文互聯網中最為開放的平臺,而其所擁有的開放式社交關係鏈,使得好內容、優質IP、時事熱點能在微博平臺上實現病毒式的傳播,讓好的內容能夠體現其應有的閱讀價值、社會價值,甚至商業價值。而從諸多現實來看,事實上微博不僅是熱點輿論話題的策源地,同時也是用戶吃喝玩樂的大廣場。而微博所具備的開放性和其對內容的擴散能力,使其成為了中文互聯網平臺的獨一份。對於咪咕而言,這一點,在上述的其與微博的世界盃合作,就已經得到了有力驗證。

站在當下,我們更能看到的是,內容正在越來越朝著視頻化方向發展,視頻正在越來越向高清化方向發展,而用戶在獲取信息時,則是越來越依賴社交媒體平臺,而在這樣的現實下,展望未來,我們或更能看清咪咕此番與微博戰略合作所產生的深遠意義。

注:本文所有圖片源自網絡。

本人系獨立撰稿人,騰訊科技2016年年度新媒體,關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文章在虎嗅、鈦媒體、界面新聞、百家號、搜狐科技、騰訊、雪球、品途商業評論、今日頭條等30餘家平臺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