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年過古稀,深居簡出的他天天在家拿著刻刀跟一堆木板“較勁”。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古代沒有影印技術,名家繪畫作品要印製成書,必須採用木刻雕版印刷。因此,目前畫譜古籍中保留的作品,都是根據名家繪畫製作的木版畫。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高文舉將復刻的作品仔細整理

歷時半個多世紀的專注

Half century of focus

已經是青島同生坊木版畫第三代傳人的高文舉,歷時半個多世紀,專注於復刻中國傳統木版畫。近200幅散落畫譜古籍中的影印老版畫,經他的手“復活”成木刻雕版,印製成文人畫風的水印木版畫。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一幅木版畫的雕版需要十多萬刀才能刻成

高文舉傳承的技藝申報了市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目前已經進入公示期。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高文舉工作間的牆上掛滿製作精美的人物版畫,有莊重睿智的孔孟老莊古代先賢、生動傳神的達摩羅漢,也有剛毅威猛的鐘馗和飄逸柔美的仕女。一幅幅版畫線條細膩流暢,刀刻的線條展現出國畫用筆的韻味。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高文舉的工作室掛著許多復刻完成的作品

花上歲月,求解一個“未知數”X

Solving unknown X

高文舉從小看著父親復刻古籍中的老版畫,1932年,高文舉的父親在即墨拜於楷軒為師學習木版畫雕刻,隨後他將同生坊木版畫技藝帶到青島,成了同生坊木版畫的第三代傳人。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他採用同生堂木版畫技藝,將古籍中的畫作復刻成木刻雕版,讓許多孤本古籍中的畫作“復活”,成為可以反覆拓印的木版畫藝術品。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退休前,高文舉在中學當老師,工餘時間全用在古代畫譜古籍中的老版畫復刻上。其中包括吳道子、馬駘、趙孟頫等眾多古代名家的作品,“復活”成的木刻雕版接近200塊。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家裡狹小的閣樓是高文舉的收藏間和工作間

對於已退出印刷大軍的雕版技藝,高老師無疑是在花上難再有的年歲,想傳授更多的人去求解“雕版印刷技藝將走到哪裡”的這個未知數X。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來自少數派的聲音

Minority voice

木刻雕版是門靠手技吃飯的活,日拱一卒,則功不唐捐。磨刀、雕版、上墨、拓印、成活。不瘋魔,不成活,這便是來自少數派的堅持。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磨刀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雕版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刻好的雕版需要仔細印製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拓印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成活

雖然,現在的木刻雕版行業已成為少數派的一份堅持,但其實同生坊木版畫已經有了第四代傳人。作為第三代傳人的高文舉現在已經有了5名入室弟子,而且女兒和外孫女也開始跟他學習木版畫製作。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女兒和外孫女都跟高文舉學習木版畫製作

一把刻刀,幾十載歲月,這樣為傳承而“痴魔”化古稀的老漢,必定帶領新一批手藝匠人為“守藝”而堅持到底。

雕版研習|一個古稀老人,怎麼就天天跟木板較上了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