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毛文龍威震遼東,那麼袁崇煥矯詔殺了他究竟該不該?


眾所周知,毛文龍威震遼東,那麼袁崇煥矯詔殺了他究竟該不該?


在明末東北的將領中,毛文龍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然而,很多小說或者野史中毛文龍成為一個抗清的不利因素,認為袁崇煥矯詔殺掉毛文龍是必要的手段。反對者則認為毛文龍被殺,是明末抗金力量的一重大損失,是袁崇煥的昏招,如果毛文龍不死,明朝可能就擊敗了後金。

無論是贊成和反對者,都有一點事後諸葛亮的意思。歷史上對毛文龍被殺有兩種聲音:一是毛文龍通敵,罪有應得;二是毛文龍是明朝棟樑,袁崇煥殺之如同秦檜殺掉岳飛。說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來了解下毛文龍的軍旅生涯。

眾所周知,毛文龍威震遼東,那麼袁崇煥矯詔殺了他究竟該不該?


天啟元年(1621年),毛文龍率領3000人趁夜攻入鎮江,俘虜了鎮江遊擊佟養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取得了“鎮江大捷”。這次大勝,全遼震動,“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這也是明軍與後金作戰的首勝,也是明朝第一收復失地,其意義毋庸置疑。

此後,毛文龍不斷派人深入後金腹地,進行“煽惑”,使得遼民人心惶惶。天聰元年(1627年),後金大軍進攻鎮江,毛文龍率部亡命海上。不久,毛文龍攻佔東江,設軍鎮於皮島,將這裡作為自己的大本營。

眾所周知,毛文龍威震遼東,那麼袁崇煥矯詔殺了他究竟該不該?


毛文龍將皮島作為的根據地後,聲勢越發浩大,為此明廷專門設立了東江鎮,並將毛文龍提拔為總兵,累加左都督,為正一品武將。對於大明來說,皮島孤懸海外,可朝廷內部的政治鬥爭依舊牽扯到毛文龍。

崇禎元年,袁崇煥東山再起,毛文龍成為袁崇煥第一個要除掉的目標。崇禎二年五月,袁崇煥以閱兵為由,奔赴東江見毛文龍,此行只有一個目的,殺掉毛文龍。兩人酒酣之際,袁崇煥語氣一轉,“爾有十二斬罪,知之乎?”

眾所周知,毛文龍威震遼東,那麼袁崇煥矯詔殺了他究竟該不該?


毛文龍自然不承認,與袁崇煥爭辯,結果袁崇煥完全忽視,拿出尚方寶劍,將毛文龍斬殺。曾威震遼東的毛文龍,以這樣的結局收場,實在可惜。殊不知,袁崇煥還是大大低谷了毛文龍的能力,他死後,再也沒人能夠鎮得住毛文龍的部下,很多人投降了皇太極。

眾所周知,毛文龍威震遼東,那麼袁崇煥矯詔殺了他究竟該不該?


正如東林黨的領袖之一的錢謙益所說的那樣,“鴨綠江頭建鼓旗,間關百戰壯軍威。青天自許孤忠在,赤手親擒叛將歸。 夜靜舉烽連鹿島,月明傳箭過鼉磯。紛紛肉食皆臣子,絕域看君臥鐵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