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和天主教區別是什麼,改革宗又是什麼?

天主教神學博士馬丁.路得讀了無數的神學系統書籍,在16世紀德國一家教會牧養會眾,是天主教的一位神父。當時的天主教處於最黑暗期,到處兜售贖罪劵。當時的天主教發明了煉獄之類學說,說人犯罪了,到了陰間要接受煉獄的刑罰,如何避免這種刑罰呢?就要讀100遍、200遍甚至1000遍他們的又是正經,又是旁經的,後來,這樣太過勞累,就改為買贖罪劵吧,花點錢就省事了,剛開始只是小額度,後來風氣越刮越烈,這罪要買,那罪也要買,再後來,不光為自己買,還會為死去的親人買,他們相信一買贖罪劵親人就從煉獄裡出來,不要再受煉獄之苦了。就這樣,贖罪劵的售賣越來越猖狂,給人們造成了極大的精神捆綁和經濟重擔。馬丁.路得從中發現了天主教律法主義錯誤,系統的神學教育使他相信因信稱義的道理,就是隻要相信耶穌是為我們死,祂的寶血能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能因祂得以存活,連接於祂就可得永恆的生命。根本不需要購買贖罪劵,這完全是當時教皇統治下的一種黑暗、腐朽。1517年,當天主教又在售賣贖罪劵,並大肆鼓吹只要一買贖罪劵,隨著錢幣叮噹一響,靈魂就出煉獄了,這些鼓吹深深地激怒了馬丁.路得,一怒之下寫下天主教教義錯誤95條,並貼於牆上,告知天主教教徒不用購買贖罪劵就可以戰勝罪孽。天主教徒長期在這種黑暗轄制下,早已經滿懷怨氣了,如今,馬丁.路得這95條一貼上牆,無異於點燃了一把火,眾信徒紛紛抄錄、傳遞,星星之火終於燎原,驚動了整個天主教。馬丁.路得本身沒打算改教,更不敢離開天主教,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作這事的目的只是為了提醒說明這樣做是錯誤的。但信徒的不滿情緒迅速助燃了這件事的傳播,馬丁.路得對聖經的迴歸思想迅速傳播歐洲大陸,上帝讓祂的子民迴歸真理,就這樣興起了馬丁.路得。馬丁.路得拒不認罪,天主教開除了馬丁.路得。他們的開除不具備天國權柄,因上帝與馬丁.路得同在,大大興起並使用馬丁.路得。從天主教出來後的馬丁.路得帶出來追隨他、擁護他思想的一批信徒,這批信徒重新組合形成了新的教會,相對於天主教1000年的歷史而言,馬丁.路得帶領組建的教會被稱為新教。因馬丁.路得提倡的是迴歸使徒建造教會模式,就是教會的豐滿期,那是基督昇天、聖靈降下後教會最興盛、最豐滿的階段,是教會最鼎盛的時候,是真理教義最接近主耶穌的時候,是教會治理最有力量的時候,是教會發展的高潮,之後教會日漸衰落,但每隔一段時間上帝就興起祂的僕人重新興起對真理的迴歸,如今,又是這時候了。

再說,馬丁.路得帶領信徒重新組建的教會,因重新組建在英文中單詞為“reform”,意思是“重新組成、改革、改變”,所以,世人又稱呼他們為改革宗,是為改革宗名稱的由來,她的精神是迴歸聖經,迴歸使徒治理教會模式,就是回到最接近真理的階段。又因為她反抗羅馬天主教會的轄制,又被成為抗羅宗。

後,上帝又興起約翰.加爾文,他在日內瓦將改革宗神學系統化,日內瓦教會就如神的帳幕在人間,日內瓦教會極其興盛。他系統地揭示出神的預定,把基督教教義作系統性總結,是教會歷代發展中建立的正統教義的集中總結,是教義的集大成者。這就形成了改革宗教義。改革宗教會就是堅定地持守改革宗教義的教會,堅持持守聖經真理,堅決回到使徒模式的教會,堅持聖靈漸進性光照教會歷史的教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