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清同治年間,趙州大石橋村有個王老興。家裡只有老兩口,無兒無女。老興起早戀黑扛大糞筐子,老伴給人家掄彈花錘子,糠菜半年糧地混日子。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一天早晨,老興提上燈籠,扛起糞筐拾糞,路過大石橋聽見橋南頭河坡上有動靜。他急忙走過來用燈籠一照,見土坑裡躺著一個高高大大的小夥子,穿著一身軍衣,臉色臘黃,渾身哆嗦,看樣子病得不輕。老興二話沒說,把小夥子背到家裡。老興叫老伴熬了一碗薑湯,外加蔥白、芫荽根,端著碗慢慢地給小夥子灌了下去。老兩口把小夥子抬到炕上,把被子掖得嚴嚴實實,小夥子一覺醒來,出了一身大汗,也能說話了。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原來,小夥子叫孫廷元,跟大軍到河南剿騎馬賊,路過大石橋時得了病,大軍扔下他走了。

老興說:“大軍怎麼說也是走了,你在我家多住幾天,把身子養壯,再追趕大軍。”孫廷元見老興心眼兒這麼好,立時就和老興燒香磕頭拜了弟兄。一晃半個月過去了,廷元的身子也養壯了。老興把這事兒報給了州官,州官給了老興一匹馬一把大片刀,叫孫廷元趕快追趕大軍。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臨走那天,王老興把賣大糞攢的二百錢拿出來給了廷元,說:“兄弟,不要嫌少,哥哥是個窮人,你在路上省儉著用吧!”又叫老伴熬了一鍋豆白粥,把醃雞蛋用的黑釉子小口壇兒騰出來,裝了滿滿一罈粥。用豬尿泡皮套堵住壇口,在罈子外面縫了一個棉套,把壇兒套住。這樣,粥又涼不了,又能綁在馬身上。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行裝整好後,孫廷元背插大片刀,騎馬出了大石橋村。老興一直把他送到南口才告別。孫廷元騎馬來到隆平地面。猛聽得人喊馬叫抬頭一看,一股敗兵向自己衝來。一省軍旗正是自己人馬。甭問,追兵一定是騎馬城。孫延元心裡一驚,一抻馬韁繩就想掉頭,誰知那匹馬不光不返。反則向前面小跑起來。孫廷元扭頭一看壞事兒啦,原來,那棉壇兒套蹭了個口兒,光溜溜的罈子燙著了馬屁股。疼得那匹馬越跑越快,豬尿泡皮塞兒也給顛掉了,壇裡的熱粥直濺到馬屁股上,直燙得那匹馬象瘋了一樣向前飛跑。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馬上的孫廷元一眨眼,已衝進亂軍。幹是死,不幹也是死,豁出來殺吧。他從背上抽出大片刀,逢人就砍。再加上他一急,一怕,頭髮都樹立起來了,整個辮子直挺挺向上撅著。

騎馬賊正在追殺官軍,猛見官軍隊伍裡衝來一匹馬,人象瘋了一樣亂砍亂殺。他殺到哪裡,哪裡的人就沒命地跑。不大工夫,把騎馬賊的隊伍衝得稀哩嘩啦。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官兵正被騎馬賊追得叫苦連天,猛地殺出來一員怪將軍,不顧生死地趕殺賊人。眼看著騎馬賊摟著腦袋敗了下去。帶兵的大將軍連忙掉轉馬頭,指揮大軍,跟在孫延元后頭追趕騎馬賊。臨黑的時候,收回了隆平縣。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這一仗,孫廷元出了名,騎馬賊給他起了個外號叫“瞎猛將軍”。第二天,大軍繼續往南追騎馬賊,還是“瞎猛”開路。只要賊兵看到“瞎猛”,不敢動手,連忙逃命。

大軍還朝,朝廷下了一道聖旨,封剿賊有功的廷元為大將軍。並且命令沿途州、縣夾道歡迎,設宴犒賞得勝的人馬。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一路上,孫廷元帶領大軍逢州吃州,逢縣吃縣,州、縣官稍有不同,就大發脾氣弄得地方官下不了臺。“猛將軍”難伺候的名聲很快傳遍了沿途州縣。

消息傳到了趙州,趙州州官知道這個“猛將軍”就是大石橋王老興救的那個孫廷元,連忙邀請王老興作陪去迎接“猛將軍”。

這一天,大軍進了趙州境,州官和王老興帶領合州官員出城迎接。不多時,只見一隊騎高頭大馬的武將來到面前,州官連忙作揖施禮。王老興一眼便認出了孫廷元。他開口叫道:“兄弟,兄弟,哥哥在這兒哩。”孫廷元一聽有喊兄弟的,一看是王老興,急忙跳下馬拉住王老興的手一陣寒暄。孫廷元接著傳下一道命令,“大軍在大石橋過午,趙州知州將犒軍筵席一律送到大石橋村。”說完,叫當兵的牽來一匹大馬,讓王老興騎上,弟兄二人並馬而行,向大石橋走去。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河北趙州橋(資料)

人馬來到大石橋村後,誰也不敢擾亂百姓,按規定的地點吃飯、喝酒。孫廷元到老興家,拜見了盟嫂,並對老興說:“哥哥,今兒個晌午,你給當驗席官, 誰家擺的筵席不合格,你就處罰誰家。”老興說:“行,我準能給你當好。”

吃過午飯,大軍繼續北行,王老興把孫廷元送到橋頭。孫廷元悄悄對老興說:“哥哥,你夠過了吧?”老興一愣怔問孫廷元:“兄弟,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呀?怎麼就夠過啦?”孫廷元說:“老實的哥哥呀,你當驗席官,只要說一聲誰家的飯食賴,他準得給你送錢,派了這麼多大財主送飯,你準能弄個萬二八千的,還不夠過?”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老興聽完,只氣得呼呼地喘氣,小鬍子一撅一撅地吆喝起孫廷元來:“我說兄弟呀,你說得是什麼話!哥哥我把你背到家,就是為發財?早知道你長這心眼兒,叫你小命葬在橋下。”

這幾句話,把孫廷元數念得臉紅脖子租,光想著找個地縫鑽進去。等老興消了火兒,孫廷元說:“哥哥呀, 我是看你老倆老了沒人照管,趁這回給你弄點養老費,幹嘛著這麼大的急呀!”老興說:“兄弟,哥哥多半輩子沒有千過缺德事,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人家大魚大肉地送來,你說人家的飯食賴,訛人家的錢。這不是造了八輩子罪?”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孫廷元這才拉住老興的手說:“哥哥,你真是個大好人,我要跟著你學,前邊各府州縣不再挑毛病了,等我有了正道地方住,就把你老倆接出去,跟著兄弟享幾年福。”老興高興地一拍廷元肩膀說:“這才算是王老興的盟兄弟。”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孫廷元總算是個有良心的,一封信把老興老倆接到大將軍府。王老興著實過了一陣清閒日子。可時間一長,就出了岔兒。孫廷元常給他的護兵、馬弁使厲害。稍不順心,又打又罵,王老興碰上這事,總是勸孫廷元不要輕易打罵人,有時,王老興把正在打人的軍棍奪過來扔得老遠。這麼一來,孫廷元就有點煩老興。不聽吧,掰不開老面子。聽吧,自家覺著矮了半截。因此,平常話裡頭露出來多嫌老興管閒事。

趙州俗話“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您知道它的來歷嗎?

王老興一看這架式兒,他就拾掇自己的行頭,帶著老伴回了老家大石橋。“凍死不烤燈頭火,窮死不花造孽錢。”這句俗話也在趙州傳了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