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如一日「領跑」一線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憂

二十年如一日“領跑”一線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憂

“打官司沒錢請律師,找法律援助。”如今,很多人對這句話並不陌生,越來越多的困難群眾通過法律援助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法律援助就像嚴寒裡的一把火,溫暖著無數群眾的心。

走進和平區法律援助中心,接待大廳中律師和工作人員們忙碌的身影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或是接受法律諮詢,或是幫助有需要的群眾申請法律援助,或是監督案件辦理進展情況……從1998年成立以來,法援中心的律師們二十年如一日地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地為貧弱群眾服務……

將法援業務擴展到基層每個角落

二十年如一日“領跑”一線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憂

律師劉靜與被援助人

“我得知官司打贏了,激動地一夜都沒有睡著覺,如果沒有律師的幫助,我絕不會看到今天這樣的結果”。一大早,居民孟大姐來到法援中心,一見到在這裡等候多時的常嬌春律師,便拉著她的手熱淚盈眶地說。

兩年前,孟大姐與常嬌春律師初識於法援中心設立在區殘聯的工作站,“那時,孟大姐精神萎靡,患有腰間盤疾病的她走路直不起腰,卻還勉強用輪椅推著自己的殘疾女兒來求助,讓人看了心中不禁一陣酸楚,區殘聯的工作人員告訴她,殘聯每週也有法律援助律師來值班的業務,她便找到了我。”常嬌春律師回憶。

孟大姐和前夫育有一個腦癱的女兒,夫妻因感情不和睦分居十餘年,女兒由孟大姐一人照料。 2016年,孟大姐和前夫離婚,然而離婚後,孟大姐發現,前夫不僅沒有支付女兒的撫養費用,還在二人分居期間且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欠下了鉅額債務,並以孟大姐獨自購買的房產作了債務抵押。也就是在離婚之後,前夫“玩兒”起了失蹤,因債務抵押銀行將孟大姐告上法院,要查封母女二人賴以生活的房產。核實了孟大姐的情況屬實之後,常嬌春和同事幫助孟大姐向前夫提起孩子的撫養費訴訟,又通過確權之訴確定了前夫所抵押的房產為孟大姐所有,不能用作償還債務之用,最終讓孟大姐和女兒的生活恢復了往日的寧靜。

“天氣慢慢涼了,您和孩子可要注意身體。”將判決書交給孟大姐後,常嬌春關切地問候她。“好,謝謝律師,這兩天有幾名大學生志願者到家裡幫助我照顧女兒,他們真好讓我感到很溫暖。”孟大姐告訴常嬌春。在幫助孟大姐這兩年時間中,常嬌春和她之間已經超越了律師和當事人之間的關係,她們就像一對老朋友,互相支持、互相鼓勵,共同面對生活的風雨。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我們要做的是要幫助受援者制定一個合理的訴訟方案,在免費的法援服務中,爭取其最大利益。”常嬌春這樣總結自己的工作。和普通商業律師相比,她感到法援律師工作主動性更強,面對絕大多數從未進過法院的當事人,很多時候,訴訟階段的每個環節往往需要律師親力親為。常嬌春曾經為了收集證據,花了一天時間騎著共享單車陪著當事人到天津市各處收集材料,而這份耐心與執著源於她對當事人的一顆愛心和一份責任感。

近兩年以來,為了將法援業務擴展到基層每一個角落,和平區法律援助中心依託社區建立65個便民聯繫點,依託司法所、工會、共青團、老齡委、殘聯、部隊、高校、法院、看守所、信訪等部門設立17個工作站,方便困難群眾申請援助服務。

耐心溝通,傾聽當事人的心聲

二十年如一日“領跑”一線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憂

丁鵬在法院工作站接訪

丁鵬律師2013年便來到和平區法援中心,和常嬌春律師一樣,每個月他都要去和平區法院的法援工作站值班,他發現,時間一長,不僅是困難群眾,很多普通群眾看到“法援”兩個字,也會進來諮詢法律問題,而面對這些群眾,即便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丁律師也會熱心解答他們的問題。“做法援工作就要時刻謹記自己的社會公共服務性質,比如有的居民和鄰居有矛盾,想起訴鄰居,我就告訴他們這種糾紛可以通過調解解決,另外還要讓他們正確認識鄰里之間關係,不必要因為鬥氣而浪費法律資源,這樣一來,既擴大了法援服務的影響,又發揮了更大的社會效益。”丁鵬說。

隨著法律援助普及度的提升,和平法律援助中心每天接受諮詢和申請量也與日俱增。據中心工作人員楊慧超介紹,2017年法援中心受理案件500餘件,而今年,截止十月之前,就已受理了400餘件。雖然每天工作量很大,但是每一名法援人本著一個公心,盡心為當事人服務。去年全市法援業務綜合評定中,和平區法援中心排名全市第一。在法援中心,記者看到,律師們沒有商業律師的職業套裝,而是清一色穿著樸素,每個人面帶和藹地微笑,更平添幾分親切感。

良好的溝通能力對於法援律師至關重要,律師丁鵬說:“你會發現,有些當事人未必真想打官司,只不過是想找個渠道發洩一下,所以在他們敘述的時候,即便趕上下班時間,也一定要把他們的話聽完並給出合理的建議;而還有些人出於各種顧慮,他們最初表達的並非自己的真實想法,需要通過深入傾聽和了解,才能更好地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為了做好法援服務,對於病殘以及年事已高的當事人,法援律師多為上門服務。去年,丁鵬就曾接觸過一名當事人,替老母親申請援助,欲狀告其他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老人已經90多歲了,行動不便,為了解老人本人真實的想法,丁鵬決定必須見見這位老人。於是他便來到老人的家,老人的意識還算清楚,就是耳聾非常嚴重,溝通起來特別困難。“為了瞭解老人要不要起訴其他子女贍養問題,我聯繫了社區居委會,請司法社工一起做筆錄,由於她耳朵不好,問一句話要湊近老人大聲說好幾遍,她回答之後還要與她反覆確認答案,耗費了一上午總算了解了老人的想法。”

就這樣,這位老人狀告子女履行贍養義務案件在丁鵬律師的幫助下開庭。庭審過程中,丁律師又和老人的五個子女溝通,調解,根據每名子女的實際情況為老人擬定最佳的贍養方案,最終圓滿地解決了老人的贍養問題。

每個畫面飽含著當事人對法援工作的認可

二十年如一日“領跑”一線 法援惠民生扶弱解民憂

法援大廳忙碌景象

和平區作為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工作的全市唯一試點區,將全覆蓋工作作為2018年的重點任務,為被告人提供無償法律援助。在近一年的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工作中,法援中心為153名被告人提供法律援助。

今年年初,市民齊某和自己的小舅子因家務糾紛動起手來,扭打中,他將自己的小舅子打得頭破血流並住進了醫院,經公安機關鑑定為輕傷害,小舅子一氣之下將齊某告上法庭,追究其刑事責任並索要賠償數萬元。齊某家庭生活困難,還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由於他並沒有聘請律師,因此和平法援中心便為其安排了一名律師。

律師瞭解到齊某的家庭情況之後,庭審中,面對原告氣勢洶洶地要求嚴懲齊某,律師則於情於理地在法庭上化解雙方矛盾,“畢竟是一家人,未來還要相處下去,好好相處靠的是互相體諒,互相理解,沒有必要因為這一次矛盾從此相互怨恨……”,最終,律師的話感動了齊某的小舅子,讓他接受了經濟賠償而不再追究齊某刑事責任,而齊某也得到了法庭緩刑的判決。“謝謝法官、謝謝律師,以後我一定會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再也不意氣用事了”,法庭宣判之後,齊某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而無論是當事人流下淚水也好,還是露出笑容也罷,在和平法援中心二十年的歷程中,像這樣的一幕幕場景,一遍又一遍地上演,每一個畫面都飽含著當事人對法援工作的認可。楊惠超從和平法援中心成立那一天起,便在這裡工作,對於這樣的情景,她總會不禁感嘆:這些群眾其實很樸實、很可愛的。最初,他們來找我們求助,帶來的基本都是負能量。可到最後問題得到解決,他們所表現出的堅韌、積極的精神,卻總能感染並激勵我們,最終成為我們工作的正能量。

記者:肖明舒

通訊員:宋兆平

審核:劉健

照片由和平區法援中心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