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改革別無他路


除了改革別無他路



改革開放40 週年,作為一名親歷了這場改革的過來人,我有許多感慨。要把這些年在國企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寫出來嗎?開始我有些猶豫,但我最後還是決定把它寫出來,於是就形成了這本《改革心路》。

改革開放波瀾壯闊,而每一家企業、每一個人的經歷只是一朵朵小小的浪花,這些浪花既彙集成勇猛巨浪,也被這波濤推動或淹沒。每一家企業、每一個人在時間長河裡太微不足道,但這小小的浪花卻又是我們的全部,映射出我們的奮鬥和付出、我們的喜悅和痛苦、我們的光榮與夢想。

在講述的過程中,我想起了國企改革初期的困難情景,想起了員工們曾經悲傷和無奈的眼神,這些往事讓我幾度哽咽。真正拯救國企的是市場化改革,改革沒有樣板,我們所走的每一步都在探索,而探索就意味著風險。但我們同時知道,除了改革別無他路,我們必須一次次勇敢地向前邁進,改革從來不是繁花似錦,改革常常是荊棘密佈。但是,我們是成功者,我們用汗水和智慧實現了國企鳳凰涅槃般的新生,破解了國有經濟和市場有效結合的世界性難題。

談起國企這些年的發展和壯大,社會上有兩種偏頗的認識,一種是國企的發展源於壟斷,還有一種是國企不用改革照樣可以搞好,而事實是國企能有今天的成績恰恰是因為這些年進行的市場化改革,如果沒有改革很難設想今天國企的境況。回顧近40 年來自己的企業經歷,我們用實踐案例回答了這個問題。北新建材從極度困難的境地發展為聞名遐邇的上市公司,中國建材從一家資不抵債的央企成為世界500 強企業,國藥集團從一家規模偏小的貿易型公司發展為醫藥健康產業的領軍者,這一切的一切都源於改革。

不少人認為國企都是國家用錢堆起來的,事實上,大多數國企都處在充分競爭領域,都是靠市場化改革成長起來的,其中很多企業甚至是白手起家。在市場經濟的豐厚土壤中,在企業家精神的悉心澆灌下,在全體員工的辛勤培育下,這些企業應運而生,茁壯成長,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讀者從本書講述的企業經歷中可以得知,國企的基因和市場的環境相融合會迸發出多麼大的力量。

常有人問我國企為什麼要改革,國企改革的動力和目標是什麼,也有人問我國企改革的阻力是什麼,這些阻力來源於哪裡。我的回答是,國企的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決定的,國企必須滿足市場競爭的要求,必須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國企改革的動力是建立充滿活力的內部機制,讓國家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有正相關的利益關係,改革的動力來自企業內部的經營者和員工。改革的目標應該是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而阻力則往往來自傳統觀念和一些條條框框。

實際上,沒有人天生願意改革,改革往往是倒逼的,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就不會去改革了。改革從來不是漂亮的口號,只有改革實踐者才理解改革的艱辛。改革意味著利益的再分配,意味著付出和犧牲,還意味著傷痛和淚水,因而,所謂改革者往往是在逆境中艱難前行,作為一名長期在改革一線工作的國企領導人來講,我的感受是深刻的。

其實,改革者這個稱謂是沉重的,歷史上有不少曇花一現的改革者,也有不少改革者倒在了路途中,只有少數人能堅持始終。在一次會上有位老領導說,志平這麼多年一直在改革第一線,讓人很敬佩。而對我而言,一切都源於對企業的那份責任,不是為了國企好為什麼要苦苦地改革,不是為了國企好為什麼偏要做個改革者?!

摘自宋志平《改革心路》序言,編者略有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