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從故鄉出發,小鎮青年——阿乙

大概在7、8年前,我國的出版界曾經有過一陣轟轟烈烈的中生代推薦熱潮,馮唐、苗煒、阿丁、路內、曹寇,還有阿乙,他們頻繁的發表自己的作品,出版自己的新作,現在大多已經偃旗息鼓,迴歸原來的節奏,寫作的“中間代”這個概念似乎也被讀者們遺忘。


薦讀|從故鄉出發,小鎮青年——阿乙

《中間代·代表作》


在那個浪潮中,有兩個作者特別對小編的胃口,其中一個是阿乙。


阿乙,江西瑞昌人,生於1976年。畢業於警校,曾做過警察、編輯等工作,擔任過《天南》文學雙月刊執行主編,現為出版公司文學主編。已出版短篇小說集《灰故事》、《鳥看見我了》,隨筆集《寡人》,長篇小說《下面,我該幹些什麼》。曾當選人民文學“未來大家TOP20”、人民文學年度青年作家、並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聯合文學20名40歲以下華文青年作家。


他出生於小鎮,瞭解底層生活,知道生活的不易和踟躕的人生,他沒有詩化自己的經歷,平白樸實的情感讓他的個人生活變成一種普遍的體驗,我們從他的小說和隨筆中看到自己的青春和迷茫。無所適從的歲月裡有一個瞭解你心情的小鎮青年在中國的另一個邊界上。

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中國作家都受到或曾受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的影響,有人以此成名,有人則竭力擺脫馬爾克斯的影子,行程自己的風格。這種掙扎和努力在阿乙的作品中有著明顯的脈絡,努力脫離自己的寫作舒適區,脫離自己熟悉的領域,一直在往嚴肅寫作的方向上前進,這種變化在他為數並不多的作品中十分的清晰。

作品鑑賞

薦讀|從故鄉出發,小鎮青年——阿乙

《寡人》


這是一本隨筆集,匯聚了一段時間內阿乙的散文、隨想、敘事片段,以一個鬆散的時間順序倒敘,大概可以從其中追溯作者的心理變化,感受那些刺痛作者的記憶瞬間,他剖析自己,並通過這樣的方法剖析別人,這種行為具有普遍意義,我們很容易從其中發現自己的共情處。

如果有一類文學是通過閱讀發現更廣闊的世界,那麼阿乙則屬於另一類,通過阿乙的文學看到的是更加真實的自己,直面自己最深處的情感。



薦讀|從故鄉出發,小鎮青年——阿乙

《模範青年》


一本兩個小時即可讀透的中篇,它試圖討論一個塑像,卻通過主人公對這個塑像的探索而導致了塑像的倒塌;阿乙試圖描繪一個範式和標準,這種嘗試以失敗告終,得到了一個人性複雜的結論。

書中描述的是兩個青年的不同選擇,他們的行為看似天地之別,卻又有著同樣的情感基礎;他們經歷著不同的掙扎,接受人生的際遇和命運的玩笑,最終達到相互理解。




薦讀|從故鄉出發,小鎮青年——阿乙

《鳥,看見我了》


這是阿乙的第二本小說集,他在這裡嘗試所有寫作的可能。書中的十個故事書寫落到塵埃裡的人際關係,冷漠孤寂的小鎮,人群中短暫的溫情。阿乙當過警察,熟悉犯罪現場和人的犯罪心理,這種工作經歷讓他在駕馭虛構作品的時候能夠寫出一種過分真實的能力。

中國有著太多非虛構素材可供使用,但寫作群體能力的匱乏往往會使這種資源被浪費,從阿乙身上,能夠感受到俄羅斯現實主義與卡夫卡的奇妙融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個人氣質。


讀阿乙,會有一種情緒,感覺作者鼓足勁去凝練故事,斟酌文字,剋制感情,淚流滿面的和渺小的自我對抗。以一種真正的作者的姿態書寫自己的所思所見。時代或許不會留下他,但是我們有幸能讀到這樣一個作者也是幸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